北歐電影,經常給人帶來一種怪誕的「自然感」。
它從不解釋惡為什麼會存在、是如何形成的,仿佛那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與自然萬物同生共息。
由此,北歐電影也愛把有「問題」的人異化為動物。
前段時間冰島製片的《羊崽》里,母親和羊爭奪孩子的故事已然足夠獵奇。
哪想芬蘭影人又帶來一部愈發引人不適的——
孵化
Pahanhautoja
故事的主角,是看似幸福的一家四口。
精力旺盛的母親,既是全職太太,也是位小有名氣的Vlog紅人。
溫馨精緻的房間、以及美滿和諧的家人,是她鏡頭下最為珍貴的寶藏。
可隨著鏡頭回到第三視角,我們卻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母親對調皮搗蛋的弟弟從沒有好臉色,因為他總是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
而對於乖巧聽話的大女兒蒂尼婭,母親又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
不讓她和朋友玩耍,一遍遍訓練枯燥危險的體操動作……
似乎只有在運動會上獲取名次、給Vlog增添新爆點,才是女兒存在的最大價值。
當然,這也和母親的過往經歷有關。
她曾經是名頗具天賦的花樣滑冰運動員;
可惜被無情的傷病摧毀了職業生涯,所以便將功成名就的希望通通投射到了女兒身上。
如此慾望充沛的女人,無疑對木訥無趣的父親也不怎麼滿意。
年輕帥氣的修理工,是母親最新物色的外遇對象。
被蒂尼婭撞個正著時,她竟厚顏無恥地表示,這是「女孩間的秘密」……
年僅十二歲的蒂尼婭,恐怕並不能理解自己的使命,更遑論父母間的畸形關係。
克己且迷茫,是她本不該擁有的負面情緒。
事情的轉折,在於一隻意外闖入房間的烏鴉。
造成不小的破壞後,身手敏捷的蒂尼婭將其生生擒住。
母親拒絕了女兒的放生請求,轉而當場扭斷了烏鴉的脖子……
是夜,蒂尼婭輾轉反側,迷迷糊糊聽到外面傳來烏鴉的哀嚎聲。
她跑到外面查看,竟發現肥料桶中的烏鴉屍體莫名不見了蹤影。
令人不悅的噪聲把蒂尼婭吸引到樹林深處;
面對眼前「死而復生」的不祥之物,她選擇和母親一樣暴虐的痛下殺手……
沒想到的是,血肉模糊的烏鴉身後,居然護著一枚完好無損的鳥蛋。
或許是心存愧疚,也可能只是單純好奇,蒂尼婭小心翼翼把蛋捧回了自己房間。
一面對它傾訴自己的不開心,一面像模像樣地開始了孵化工作。
這枚神奇的鳥蛋也沒辜負蒂尼婭的期望;
在短時間內不科學地飛速長大;
最後竟破殼而出一隻面目可憎的「鳥人」……
既寫實又擬人的怪誕造型,讓人頗感不適。
小姑娘被嚇得不輕,尖叫著將鳥人趕出了窗外。
但第二天它又飛了回來,被玻璃扎破翅膀的嚶嚶哭泣,以及在浴缸嬉戲的歡快模樣。
讓蒂尼婭意識到,不論它多凶多醜,都只不過是個剛出生的孩子而已。
就這樣,孤獨的蒂尼婭第一次擁有了一個朋友。
即便她們根本不能正常交流……
善良體貼的蒂尼婭,會如同鳥媽媽一樣,把食物嚼碎喂給鳥人;
鳥人則投桃報李,以純粹野性的方式,幫蒂尼婭解決那些她無能為力的「煩惱」。
隔壁鄰居家的小狗叫聲太吵,它便將其啄死如戰利品般擺在蒂尼婭的床頭;
新轉學來的小姑娘體操水平太高,它便殘忍地讓她再也不會對蒂尼婭造成威脅;
母親壓得蒂尼婭喘不過氣來,它便趁夜悄悄摸進她的房間……
所幸,鳥人似乎能感知到蒂尼婭對母親的依賴,這才放了她一條生路。
而母親的得寸進尺,則把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父親的隱忍讓她愈發肆無忌憚,竟帶著蒂尼婭住到了情夫修理工的家裡。
雖然修理工對蒂尼婭非常友善,可他亡妻的遺腹子,卻奪走了本專屬於蒂尼婭一人的母愛。
小姑娘的嫉妒情緒很快「傳染」給鳥人。
於是,等到母親帶著蒂尼婭參加體操比賽的時候,它便磨爪霍霍撲向了無辜的嬰兒……
你沒看錯,經過這些天的「蛻變」,鳥人已經變得和蒂尼婭越來越像……
除了容貌之外,她們的精神也愈發相互聯通。
鳥人正欲動手之際,正在比賽的蒂尼婭感知到了這份殺意。
她不惜輸掉比賽、摔斷手掌,總算是阻止了悲劇的發生。
事已至此,發現鳥人真相的修理工,憤怒地將蒂尼婭母子逐出家門。
諷刺的是,相較於女兒的怪物朋友,母親更生氣的點,居然是輸掉的比賽、以及流失的Vlog粉絲……
影片的最後,鳥人和母親圍繞著蒂尼婭展開「決戰」;
左右為難的蒂尼婭,再次選擇了犧牲自己,來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美滿。
悲傷的氛圍中,鳥人徹底完成晉升,化身為嶄新的黑化版「蒂尼婭」。
母親見狀毫不意外地轉悲為喜,露出一抹似有似無的微笑。
或許,這才是她心目中強勢的完美女兒吧……
影片創意類似於《黑天鵝》,一個蛋里孵化的怪鳥,逐漸取代了青春期的女兒。
雖印著恐怖片的標籤,骨子裡仍是熟悉的北歐文藝風味。
未經世事的小女孩,內心不斷被母親的控制欲影響,而「毀滅性鏡像」的外形不斷進化,就像小女孩慢慢進入成人世界的過程。
母親終究一點點殺死了女兒性格中美好的那一面……
烏鴉曾是北歐神話中立於奧丁肩頭的聖鳥,代表著心智。
如此意向,再配合上鮮花盎然中隨時爆發的凶兆,難怪劍走偏鋒的《孵化》能成為今年聖丹斯電影節上最受矚目的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