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奇效良方,既能祛濕,又能健脾,脾胃好、免疫強,無濕一身輕

2023-06-08     醫者榮耀

原標題:一個奇效良方,既能祛濕,又能健脾,脾胃好、免疫強,無濕一身輕

在古今名醫的治病過程中,他們都十分重視脾胃功能的重要性,畢竟脾胃被譽為人體的「後天之本」。從《黃帝內經》都強調,「胃氣為本」,所以歷代醫家都沒有忘記這個宗旨。比如醫聖張仲景,就提到了「四季脾旺不受邪」的重要觀點,而在金元時期,著名的醫學家李東垣也提出了「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以及「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重要論點,這也充分體現了脾胃在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民間,人們時常都會想辦法祛濕,還有「千寒易去,一濕難除」的說法,由於濕邪傷人,往往就會讓人的疾病纏綿難愈,這也是為什麼即便到了現代,人們依然很熱衷祛濕的原因。濕氣除了外環境中的濕氣因素之外,人體內環境中也存在濕氣,而這個濕氣往往由於人體的脾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在中醫的治法裡,就出現了健脾去濕的治法,一方面,去除人體內環境的濕氣,另一方面讓人體的脾胃功能變得強大,這樣一來,也容易使疾病早些痊癒。

那麼,在中醫的一眾方劑里,究竟有沒有既能健脾,又能祛濕的奇效良方呢?有的!比如說,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的參苓白朮散,就是這樣一個既可以健脾,又可以祛濕的千古名方,讓人脾胃好、免疫強,真的是無濕一身輕。對於參苓白朮散來說,自創方以來,由於臨床的確頗為適用,備受歷代醫家推崇,即便時至今日,它依然在臨床中發揮著廣泛的作用,而且也還有它的中成藥。

那麼,這個參苓白朮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據《局方》記載,全方由「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各一斤,白扁豆一斤半,白茯苓、人參、甘草、白朮、山藥各二斤」等10味中藥組成。其中有一些中藥需要經過特殊炮製,比如蓮子肉要去皮,桔梗要炒成深黃色,白扁豆先要用薑汁浸泡,然後去皮,再微炒,人參需要去蘆,甘草需要炒。具體使用方法是,將這些中藥研為細末,製作成散劑,每次使用的時候,取藥末二錢(也就是現代的6克),用棗湯調服。如果嚴格意義上來說,參苓白朮散應該是包括大棗的,也就是一共實際上是11味中藥。

那麼,這個參苓白朮散原本是用來治什麼病症的呢?按照《局方》記載,參苓白朮散主要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忪氣喘,嘔吐泄瀉」以及「傷寒咳噫」等疾病的,不難看出,這些病症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這一點與現代臨床應用頗為相符。不僅如此,《局方》還有補充,說久服參苓白朮散,可以起到「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的作用。也就是說,參苓白朮散是既可以養生、又可以治病。說到這裡,是不是會突然想到「有病沒病,防風通聖」了?二者似乎都可以既養生、又治病。

那麼,對於參苓白朮散,它的配伍究竟暗藏著怎樣的秘訣呢?還是先來搞清楚它的君臣佐使。全方以人參、白朮、茯苓為君藥,其中人參擅補脾胃之氣,白朮發揮「益氣補虛、健脾燥濕」的作用,茯苓主要起到「利水滲濕、健脾助運」的作用;以山藥、蓮子肉、扁豆、薏苡仁為臣藥,其中山藥主要是平補脾胃,而蓮子肉則是主要發揮「補脾厚腸,澀腸止瀉,健脾開胃,增進食慾」的重要作用,而薏苡仁則是健脾利濕;以砂仁、桔梗、大棗為佐藥,其中砂仁主要起到「化濕醒脾,行氣和胃」的作用,而桔梗的重點則是「宣開肺氣,通利水道」,大棗則有「補養脾氣」的妙用;以甘草為使藥,主要起到「益氣調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不過對於參苓白朮散的君臣佐使,至今也是存在爭議的。比如也有以人參為君藥,以白朮、茯苓、山藥為臣藥,以蓮子肉、白扁豆、砂仁、桔梗、大棗為佐藥,以甘草為使藥的。也有以四君子湯為君藥,以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白扁豆為臣藥,以砂仁、桔梗為佐藥,以甘草為使藥的。在有的解說中,也有認為方中應當加陳皮的,也有沒有解說大棗的。但是,卻有重點解說桔梗的。為什麼呢?主要是桔梗在這個方劑里,實在是「鶴立雞群」了。

對於參苓白朮散的桔梗一藥的奧義,可以說頗為精彩。比如,有醫者指出,參苓白朮散的桔梗,主要有「宣開肺氣,通利水道,濕有去路;藥性升浮,降中寓升,升降復常;用作舟楫,載藥上行,培土生金」[1]三大妙用。也有醫者認為參苓白朮散全方的點睛之筆在於桔梗,意在宣利肺氣,寬胸利膈以調暢氣機,通調水道以袪濕,同時兼備載藥上行、培土生金之功;不僅如此,桔梗也是參苓白朮散的一個重點,代表一種理論一種方法,也就是肺與大腸相表里,其間深藏玄機[2]。

對於參苓白朮散的桔梗在全方中的配伍意義,也有學者指出,主要有四大妙用,第一個是藉其升浮之性,與諸多滲利之藥配伍,使降中寓升,以助氣機升降之復,並且與砂仁共同起到理氣的職責;第二個是桔梗上行入肺,肺為水之上源,肺氣宣通,就會水道通利而濕有去路;第三個是宣利肺氣,藉助肺的布精之能而敷布全身;第四個是作為舟楫之用,載補脾之藥上行,使輸精於肺,起到培土生金的妙用[3]。

對於參苓白朮散的藥物全方,原則上應該包括大棗,這是原方煎服法中自帶的中藥。那麼,大棗究竟有什麼臨床用途呢?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以很明確的告知後世醫家,大棗具有不僅具有「平胃氣,通九竅,和百藥」的奇妙作用,還具有「助十二經」的作用。所以,別拿大棗不當中藥。也有學者對大棗在方劑中的配伍規律,總結出大棗具有「調和營衛,補中養營,養血通脈」[4]的臨床妙用。而在清代名醫汪昂的《醫方集解》和《湯頭歌訣》中,給參苓白朮散還加了一味陳皮,主要是藉其辛溫苦降之性,讓全方行氣健脾、燥濕和胃的力量增強,不僅如此,陳皮與砂仁配伍,會增強「醒脾和胃,行氣化濕」的能力,陳皮與桔梗,能升能降、一升一降,「通天氣於地道,而無痞塞之憂」。

對於參苓白朮散來說,雖然現代臨床中廣為應用,但是對它的藥理研究卻很少。藥理研究表明,參苓白朮散具有抗炎,調節免疫,調整腸道菌群等藥理作用[5]。在現代臨床中,參苓白朮散可用於治療脾虛泄瀉,胃虛嘈雜,胃脘痛,水腫,行經泄瀉,腹瀉,慢性C型肝炎,肺心病緩解期,慢性腎炎,疳證,汗皰疹等疾病[3];也可用於治療特應性皮炎,慢性蕁麻疹,痤瘡,慢性濕疹[5]等疾病,還可以用於治療腸易激綜合徵,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對遷延性肺炎、老年性肺炎,小兒泄瀉,小兒呼吸道感染,小兒支氣管炎等,小兒慢性咳嗽等疾病[6]。

總體來說,無論是祛濕,還是健脾,參苓白朮散都能發揮良好的作用。而且,參苓白朮散「補其虛,除其濕,行其滯,調其氣」的作用堪稱強大,的確是一個多面手。誠如《慎齋遺書》中說, 「治病不愈,尋到脾胃而愈者甚多」。因此,參苓白朮散也可以用於治療疑難雜症,尤其是呼吸系統疑難慢性疾病[7]。不僅如此,參苓白朮散在腫瘤疾病領域也有應用,有學者指出,參苓白朮散益氣健脾滲濕保證了後天氣血生化來源不竭,脾運強健,則維持水液代謝正常,祛痰除濕,控制腫瘤發展,同時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腫瘤復發轉移;參苓白朮散只要辨證準確,無論是內科、兒科、腫瘤甚至疑難雜症,只要證治香相符,皆可投用,這就是中醫「異病同治」的特色[8]。目前比較遺憾的是,參苓白朮散的現代藥理研究的不夠深入,也希冀未來的臨床中,能夠對它有更深層次的研究,以期它在未來臨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壯雨雯,劉沈林.淺談參苓白朮散中桔梗的妙用[J].河南中醫,2015,35(9):2281-2283

[2]曾姣飛,袁曉紅.參苓白朮散制方思路與教學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4):108-109.

[3]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葉亮,郭盛,段金廒,等.大棗在方劑中的配伍規律及應用特點[J].新中醫,2009,41(3):96-98.

[5]劉紅霞.參苓白朮散古今奧義與應用[J].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7,34(2):249-255+10.

[6]許飛 ,趙芳昭,馬少華,等.經方參苓白朮散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民間療法,2020,28(7):106-108+115.

[7]姚木銘.參苓白朮散在肺系疾病中的應用[J].江西中醫藥,2011,42(2):19-20.

[8]薛青,趙景芳.參苓白朮散治療惡性腫瘤臨床應用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1):54-55.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26335df9955967d29d9a64fea952d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