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可以47》,李景亮走出八角籠

2023-11-12     娛樂硬糖

原標題:在《我可以47》,李景亮走出八角籠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鮮的東西、無窮的希望。真正的世界是廣闊的,有一個充滿希望和恐懼、感動和興奮的天地,正在等著有勇氣冒著危險去尋求人生真諦的人們。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們服務。」

這段名言警句雜抄,是許知遠坐在田埂上念給李景亮聽的,取材自後者上學時的作文。沒想到李景亮直接坦白,作文是同學幫寫的,自己只簽了個名字。「那個時候不做作業,一回家就放下書包去種地。」

訝異於李景亮的真,如果是硬糖君,大概既不好意思自揭老底,也不好意思不給面子。但他是李景亮,是那個被羊刀劃破上嘴唇的「丑孩子」,是村裡人視為榜樣的「亮亮」,更是中國綜合格鬥標杆式的人物。

不少人對李景亮的印象停留在「吸血魔」的兇悍強大上。即便是被扼住脖子呼吸極度困難,他也憑藉強大的意志絕不放棄,在最後關頭反敗為勝。可就是這樣一個鐵血男兒,卻在最新一期的《我可以47》里將頭埋進衣服啜泣不止——李景亮哭了,不只是因為隊伍失敗。

百鍊鋼化成繞指柔,苦心志磋磨英雄淚。什麼情境會令硬漢動容,又是什麼樣的極致競技才能詮釋勝敗的意義?關於成功,過去已有太多綜藝進行過書寫。而《我可以47》這次聚焦失敗,卻也讓觀眾體會到了運動之外關於事業、關於理想、關於人生更現實的況味。

鐵索橫江,更擬真的生存競技

《我可以47》是由騰訊視頻出品,聞脈文化、天相工作室群七盎司工作室共同承製的騰訊視頻自製國內首檔熱血競技生存真人秀,全新設計了多項復合型挑戰,對來自各界的強者進行全方位考驗。

在《我可以47》里,硬糖君嘆服於各種精彩考驗之餘,還從節目的內容表達里品出了更大的想像空間。第4期所謂的「助眠音樂」,在硬糖君看來它做到了完美推動節目發展的作用,同時在情感和內容這兩個維度並行不悖。相信多數觀眾會跟硬糖君一樣從 「紅軍不怕遠征難」這段模糊的歌詞中聯想到「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歷史片段。也因這個伏線,後續節目的一切發展,變得順理成章。節目裡成員們對此亦有共識。

聯繫「艦長」甄子丹送禮物時的暗示:「別恐高」,和隊員會議討論的「繩索」「架橋」、「過河」、「團隊精神」等信息,結合上一期中國象棋帶來的啟示,硬糖君發現這次的關卡貌似和紅軍長征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戰——飛奪瀘定橋有關。

名為《鐵索橫江》的挑戰,通過繩索牽拉、橋面鋪設、物資運輸等環節,對選手進行了體能、戰術、團隊協作等全方位的考驗。如果難度可以降低的話,深感這是一個紅色旅遊、愛國教育、公司團建的好項目。硬糖君都不敢想像我捨身跳到軟墊上時,會有多開朗!

李貴生領銜的「吃飯不排隊隊」和李景亮領銜的「利劍隊」狹路相逢,在鐵索上進行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較量。但由於是新組成的戰隊,「利劍隊」成員之間缺乏默契,在拉鐵索和橋面鋪設上浪費了大量時間。複雜的賽況打破了李景亮原本的計劃,沒有沉下心的他對成員進行了嚴厲指揮與呵斥,卻無力回天最終落敗。

「吃飯不排隊隊」則充分發揮了隊員優勢,李貴生根據各自特點合理分配任務:力量與敏捷兼具的三個男生先飛渡架設鐵索,這是「鐵索橫江」最重要的「骨」;女隊員鋪設橋面時,身材高大的拉提變身「人肉配重器」通過反向平衡幫助更快鎖扣鋪設,這是完成項目的「肉」;最後全員均勻分布在橋面上進行物資傳遞,順利插旗,疏通了整個任務的「脈」。

整體來看,利劍隊輸在了細節上。架設橋樑既是體力活兒也有繡花針的功夫,往往一個小小失誤的偏差,最後會醞釀出系統性的危機。比如剛開始李景亮帶人牽拉的繩索只是偏了一點,到橋面鋪設時卻增大了傾斜度。為了追求進度,前期沒有掛好鎖扣的橋板,後期出現隆起影響了隊員過橋速度。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百尺之室焚於隙煙。站在上帝視角,《我可以47》揭示了世界運行規律之神奇和可怖:成功需要連續多個細節上的把控,而失敗卻往往只要一個環節的疏漏就能造成。個人能力再突出,沒有被擺到團隊里合適的位置,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李景亮,從孤勇者到領導者

很多時候,李景亮都是一個孤勇者。一個人在八角台上戰鬥,打碎牙齒和血吞,旁人看不到他隱藏起來的脆弱和情緒波動。但其實,他並不能在所有時刻都保持強悍。《十三邀》里,他覺得風吹過樹林沙沙的聲音很舒服,可以安靜聽上很久。

在鄉親鄰里的眼中,「亮亮」成了一個全塔城、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出名的人。可是在李景亮的心裡,他或許還是那個帶著好奇去探索外面世界的丑孩子。「別人家都有拖拉機,我們家只有牛車。」原生家庭的物質條件並不充裕,卻給了李景亮更大的衝勁。

他想用拳打出一片天,想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贏得認可。在格鬥場如此,在《我可以47》亦如此。他對成功有著一種近乎饑渴的感受,卻忘了並非所有人都是李景亮。走出八角籠,世界還有另外一套規則,人與人協作的規則。

必須承認李景亮具有極強的個人魅力,他一開口你就想跟著他幹活兒,還有一種被罩著不會受外人欺負的安全感。但他復盤時的過激反應,連硬糖君都被嚇住了。剛開始教大家過橋還好,批評隊員沒有飢餓感也不算太過分,但後面讓大家不要去吃飯,著實劍走偏鋒了。

他想用自苦來懲罰自己,卻沒有充分共情團隊的其他人。這是孤勇者到領導者必須經歷的曲折和自悟,現實職場上,多少業務骨幹被提拔到領導位置而無所適從,涅槃蛻變者有之,索性繼續單打獨鬥者亦有之。

李景亮還沒看到的是,成功有時還有三分天註定的玄學,團隊比拼更是如此。這一步的領導者決斷到位了,有可能隊員執行得不到位。執行到位了,可能互相配合不到位。回看「利劍隊」的比賽進程,就算帶著上帝視角也不好說具體敗在了哪個環節。好像每個節骨眼都和對手差不多,湊一起就輸得明明白白。看一期《我可以47》,簡直是看到了濃縮的年終工作總結。

《我可以47》展現了複雜飽滿的人物面貌。表面上是失敗和責任感導致李景亮情緒不穩,但更深層的啟示在於,我們如何接受不期而遇的失敗?如何擺正團隊里領導者的位置。

還是特約觀察團團長范志毅現身說法夠洒脫:「失敗是在你運動生涯里必須要接受的。我可能輸習慣了中國足球,但球還是必須要踢。」甄子丹則頗具辯證觀,「我沒有看到失敗,我看到失誤。輸贏還有下一次,人生那麼長。」這在港劇里,高低要給李景亮下一碗面吃。

在壓力疏解並且得到大家諒解後,李景亮誠懇地給隊員道歉,隊員也積極復盤各自的不足:有人說自己繩子丟早了,有人遺憾自己過早力竭。失利的「利劍隊」似乎已為下一戰做好了準備,這一刻,李景亮也領會了一群人戰鬥的意義。

生存愈緊張,競技愈動人

李宗偉的自傳叫《敗者為王》。他在林李大戰中曾多次錯失好局,成為「超級丹」榮譽簿里的最強對手。而當2016年奧運半決賽他越過林丹這座大山時,卻依然與奧運冠軍擦肩而過。山的那一邊,不是海還是山,找誰說理去?

人人都渴望成功,卻鮮少有人能把失敗的感受真切分享。《我可以47》用一場失敗,展現了生存競技里真正動人的一面———面對失敗,我們可以拋開成王敗寇的恥感,更加從容地看待它對生活的意義。理解它,接受它,這樣才能邁向下一次的挑戰。不是我強大到可以戰勝所有對手,而是我強大到可以接受任何失敗。

李景亮的轉變尤為典型。他之前渴望成功滿眼飢餓,後來與隊友相擁時卻說:「感謝這個失誤。」李貴生隊其實也是從失利里走出來的,在象棋對抗中他們違規加時、錯按棋盤、人員凋零可謂潰不成軍,而在「鐵索橫江」里卻親密合作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感謝錯誤並不是失利者自我安慰的話術,而是邁向成功必備的心理歷程。

幾期節目看下來,觀眾早已記不清誰攀岩堅持了幾分幾秒,誰臥推做了多少個,卻永遠記得方舟里那一張張能量充沛的臉。是贊多用盡全身力氣抓住繩索的不屈,是馮麗為了團隊一次次迫近極限的攀援,是李景亮從頭來過的釋懷。

《我可以47》用極致的考驗,淬鍊出的不僅是體能的極限,也是人性的多面。硬糖君從沒看過這麼真刀真槍的隊內淘汰提名,你嫌棄我細狗力量不足,我反對你自我不合群,都在精打細算如何讓自己和隊伍存續下去。而當隊友真面臨淘汰時,大家又在門口痴痴等待,誰說這不是一種「相愛相殺」呢?

打碎表面,看見真我,將個體放置於集體中,才能更好地呈現與觀察。重選隊長時,陳愛嬋勇敢的表達讓人覺得坦蕩,她不選老隊長只因為「想要贏」;張鑫棟將隊長讓給張雨涵,是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帶隊;李貴生作為隊長,對新成員採取積極的擁抱態度。他認為李紹朋的加入是雪中送炭,讓隊伍變成了「完美組合」

「功成必須有我」與「功成不必在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卻都能在《我可以47》里被清晰照見。過去,受限於某種刻板印象,總覺得體育項目是拼體力比蠻勁。但《我可以47》給這些偏見狠狠上了一課,能夠在體育項目里做到頂尖的人,本身的智商是不可小覷的。

始於競技,超越競技。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可以47》不局限於生存競技的技能展現,而是通過對成功失敗的深度展示完成了話題的破圈,能夠讓更多人感受到情緒共鳴和價值共振。

面對失敗,我們本可以更加從容。郭德綱不也說了嗎,藝術家拼到最後,是比誰活得長。所謂「生存競技」,競技也是為了生存。只要一息尚存、不下牌桌,就永遠有翻盤的時候。何況正如《我可以47》所隱喻的,現實生活這場無限競技的內容與規則也在不斷變化,又何須沉湎一城一池的得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22207c141f79803aed848db6535be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