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國產劇突然翻紅了。
起因是有網友扒出一集的故事。
情節大膽,反轉不斷,令人瞠目結舌。
甚至還包括了當下各種熱議話題,如重男輕女、明星塌房、手撕渣男等。
這要是今天拍出了,必爆無疑。
原文完整故事在此——
上下滑動查看
網友們看完,紛紛讚嘆——
「這編劇也太超前了。」
「以前的編劇好牛!好敢拍」
原來,這一集故事,正是出自一部內地刑偵劇《重案六組》。
2001年開播,共4部。
其中,第一部口碑最好,至今保持豆瓣8.8分。
相對較低的第四部,也有8.2分。
雖然陳年,但在今天看來,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大膽與超前。
甚至還因此一度被抵制,要求停播,退出黃金檔。
趁這個機會,魚叔也想跟大家來重新品一品它。
沒看過的魚友們,一定會大開眼界——
《重案六組》
作為一部刑偵劇,《重案六組》勝在簡潔幹練。
直接以重案組的視角展開各種案件,從不拖泥帶水。
用現在的話來說,干就完了。
其中的諸多案件劇情,都讓人印象深刻。
《重案六組》的導演編劇曾說:
劇中有80%的案件都是現實真案改編。
有真實案件打底,隨便拿一集,都能讓人倒吸一口涼氣。
前兩集,就拍了一起大案。
1個合租房,8位年輕女性,一夜之間全部被害。
死狀悽慘,手段殘忍。
整個屋子布滿血跡,散發濃烈血腥味。
就連經驗豐富的老刑警(李誠儒)看了,都面露難色。
偵查過程,有不少蹊蹺的地方。
8人死亡,按理說鬧出的動靜應該不小。
但,左鄰右舍的回答卻莫名一致。
有人說沒聽到,沒看到。
還有人說睡得早,睡得沉,不清楚。
讓人發覺不對勁的,是樓下的鄰居。
女主人一直在攔著男主人說話,男主人則欲言又止。
最後來了一句囫圇話:
「她們幾個女孩平時動靜就比較大。」
等到案件告破,卻發現案情並不複雜。
兇手就是住在隔壁的鄰居。
他見色起意,便翻窗進了陽台。
沒想到,被其他女孩撞見。
情急之下,兇手起了殺心。
弄出的聲響引來了其他室友。
就這樣,女孩們都來不及反應,一個個先後倒在了血泊之中。
事後,才明白為什麼鄰居之前三緘其口。
因為害怕。
害怕自己做了那個說出真相的人之後,無法再跟鄰里相處。
太過在意鄰居的眼光,才不約而同地選擇沉默。
「趨利避害」的人性本質,在這樁案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案件的原型,就是1999年的「北京石景山八女兇殺案」。
住在隔壁的中年男子,連捅八個女孩120多刀。
這也是建國以來北京最大兇殺案。
還有的案子讓人震驚的同時,也慨嘆人性的黑暗。
就拿常年被作為「表演課範例」的一個案件來說。
劉天池飾演一個母親。
家中失火,自己的親生女兒被燒死。
看上去,似乎就是一起意外失火案件。
可很快,重案組就察覺到很多蹊蹺的地方。
經過法醫鑑定,孩子在起火時沒有任何掙扎的跡象。
這就說明,女兒在失火前就死了。
訊問母親時,不料她當場自曝。
承認女兒就是自己害死的。
原因,更是讓人震驚。
她一直深愛自己的丈夫,而女兒的出生讓她心理失衡。
她嫉妒兩個月大的女兒分走了老公的愛,這才對女兒動了殺心。
誰也不曾想到,這起殺女案的背後,竟是一個妻子對丈夫近乎變態的愛。
《重案六組》是真案,也是奇案。
時隔二十多年的案子,依然能在今天引起反響。
不僅是因為尺度極大,還是透過這些案件,反映出了真實而複雜的人性。
奇案,是《重案六組》的看點。
但是,本劇的目的並非獵奇。
而是通過這些案子,來引發人們的思考。
案情中強烈的現實色彩,常常讓人感到五味雜陳。
就比如有一起強姦案。
一個叫張萍的女子,被公司科長強姦。
有抓傷檢驗,有目擊證人,似乎很快可以定案。
張萍也在警察的鼓勵下,走出陰影,找到新工作,打算重新開始生活。
不料,證人卻突然翻供。
原先的抓傷痕跡,也遭到質疑。
不足以作為直接證據。
負責該案的警察,找上了那位證人。
沒想到,證人反過來往受害者身上潑髒水。
「我沒有逼她。」
「是她往科長身上貼。」
「一定是要求得不到滿足才翻臉誣告。」
這樣的話術,熟悉嗎?
即便放在今天,這套「污化女性」「受害者有罪論」的說辭依然大行其道。
如此一來,對受害者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傷害。
跟其他案件相比,這樁案件不夠「奇」。
但,最後的結局卻讓人一聲嘆息。
張萍氣不過翻供的證人,找他對峙,一怒之下殺了對方。
換來的結局,是她從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對她而言,這似乎也成了最無奈的解脫。
另外,還有講家庭教育的。
一個高知家庭,兩口子被殺。
只留下一個兒子秦一鳴(余皚磊),悲慟萬分。
然而,秦一鳴的各種行為讓人感到奇怪。
23歲了,還在考大學。
性格內向,沒有朋友,對父母言聽計從。
在警察看來,這個「聽話」顯得很有問題。
他們順著樓梯上秦一鳴的腳印,來到樓頂,發現了一排排被釘死的麻雀,場面很是駭人。
最終,在警察的審訊中,秦一鳴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他從小被父母寄予厚望。
生活中的一切,都受到嚴格的控制,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他邀請喜歡的女生來家裡做客。
卻被母親轟了出去,還罵女生引誘秦一鳴不求上進。
他不是讀書的料,連續幾年考不上大學,想找份工作先做著。
然而,卻被父母訓斥,說他們的兒子必須是大學生。
在這樣的高壓之下,秦一鳴的內心越發變得扭曲,最終殺死了自己的父母。
而且,對自己的行為,沒有一絲悔意。
這樣的故事,同樣讓人感到似曾相識。
正如轟動一時的「吳謝宇殺母案」。
吳謝宇自小就和劇中的秦一鳴一樣,被母親寄予厚望,生活也被安排得密不透風。
在吳謝宇看來,自己也是受害者。
「我一小就活在父母的控制里,我只是學習機器,從來沒有感覺到快樂。」
不過,同情歸同情。
殺母之罪,不可饒恕。
劇中,年輕警察就一度對秦一鳴的遭遇感到同情。
請求法院為他做一個精神行為能力的鑑定。
結果卻是,秦一鳴有完全行為責任能力,屬蓄意謀殺。
《重案六組》和「吳謝宇事件」相隔近20年,但情節上卻高度重合。
只讓人忍不住感嘆編劇的超前。
關於親人犯罪的,還有另一樁更讓人心痛的案件。
一位父親去城裡做生意,組建了新的家庭。
無意間,農村的女兒發現了父親重婚的事實。
最讓她寒心的是,父親對自己和城裡女兒的嚴重雙標。
城市女兒什麼都有,喝酒蹦迪早戀,父親通通不管。
農村女兒什麼都沒有,即使成了年,連一支口紅都不給買。
農村女兒本想上門當面對質。
不料,父親卻謊稱她是「別人介紹的保姆」。
父親的這句話,成了壓垮女兒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怒之下,她將父親和城裡的妻子打暈燒死。
劇中的案件大都如此。
用「奇案大案」的外衣,揭示生活中那些悲劇背後的成因。
使得觀眾在為案情的離奇感到震驚之餘,也為其中一個個悲劇唏噓不已。
正如本劇主創曾說——
《重案六組》的核心就是在大案奇案的背後挖掘出人性和感情的微妙之處。
那些鮮活的角色和真實的案件,就像一堵牆上的裂口,讓人窺見牆壁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地方。
這樣的思考和厚度,正是《重案六組》最可貴的地方。
放在今天看,《重案六組》在製作上是肉眼可見的粗糙。
從布景,到角色,再到各種設計,都透著一股陳舊感。
但是,也恰恰是這種粗糙,讓整部劇在國產刑偵劇中獨樹一幟。
最讓魚叔挂念的,恰恰是劇中的重案組眾角色。
警察不全是偉光正,而是各有各的矛盾點。
最典型的一位,當屬李誠儒飾演的「大曾」曾克強。
雖是警察,但他一身痞氣。
髒話粗口一個不落,找媽媽桑談話跟回自己家一樣。
不露聲色,端掉一個賣淫窩點。
面對硬茬,膽大心細。
能獨自一人去跟一幫剛出獄的人泡桑拿。
還能坦然地讓「大哥」給自己捏背。
教育後生,他又是個老狐狸。
年輕人要爬梯子,他卻說直接踹梯子。
後生疑惑:那他不就摔下來了嗎。
大曾拍拍後生的肩:
「辦案子不能有好心眼兒。」
一旦正經起來,又是正氣凜然。
亦正亦邪,大曾演繹出了獨屬於他的中年男警察的魅力。
「你就是再十惡不赦
我們也不能傷了周圍的群眾和你媽
這就是我們和你的區別
這就是這身衣服和你這個畜生的區別」
此外,其他幾位警察角色也很鮮活。
尤其是對女警察的刻畫,非常鮮明。
王茜飾演的女警季潔,是重案組的中堅力量。
機智幹練,經驗豐富。
對待罪犯,既富有同情心,又能保持原則性。
而且,王茜不僅僅是大女主擔當。
她還參與了四部的編劇工作,並擔任了第四部的製片人。
可謂整部劇重要的主創人員。
高榕飾演的年輕女警白羚,也讓人印象深刻。
她性格剛強,聰明伶俐。
平時工作認真負責,一被性騷擾,上去就是一句爆粗「你***臭流氓」,外加一記重拳。
遺憾的是,她在一次任務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現在回想起來,仍叫人久久意難平。
角色的生動鮮活和故事的深入人心,離不開幕後主創的付出。
戲內戲外主打的都是一個真實。
為了還原真實拍攝效果,演員都進入公安系統體驗生活,實地跟著警察一起辦案,走訪,甚至見屍體。
幾個月體驗下來,每個人都對真實的警察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
拍攝前的切身體驗,已經成為整個表演的一部分。
到後來,這也成為續作拍攝前的慣例。
只有真正和角色融為一體,才能讓整個故事變得可信。
在今天看來,這種用心製作出的「真實」更顯得難得可貴。
可惜,這部翻紅的國民刑偵劇,距今已有23年之久。
現如今,我們卻難以再拍出一部可以媲美的同類作品。
並非素材少,而是因為素材難以物盡其用。
桎梏太多,反倒讓還原現實生活,成了難題。
如此一來,只能讓23年後的觀眾不斷考古,回顧曾經的好劇。
也不怪網友常說,內娛的盡頭是考古。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和「再看」吧。
助理編輯: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