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墓誌出土,讓人感慨萬千,生前窮奢極欲,死後只留一塊殘碑

2023-09-26   書法網

原標題:隋煬帝墓誌出土,讓人感慨萬千,生前窮奢極欲,死後只留一塊殘碑

隋煬帝墓誌出土,讓人感慨萬千,生前窮奢極欲,死後只留一塊殘碑

「卻不料,南征北戰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著,如畫江山都喪盡,好頭顱也與那肝膽分」這首歌曲唱進了隋煬帝的一生。人們常說楊廣開鑿運河「罪在當代,利在千秋」,但百姓連最基本的「活著」都是問題,又怎麼可能不反抗他呢?

面對北方局勢失控,楊廣選擇「躺平」,乘船順波去揚州享受人生了。面對一天比一天惡劣的朝政,以及舊都徹底淪陷,隋煬帝內心並非不知道末日就快到了。《資治通鑑》記載,有一日隋煬帝照鏡子,摸著自己的頭說道:「好頭頸,誰當斫之?」這令一旁侍立的蕭皇后非常吃驚,隋煬帝安慰她說,貴賤苦樂更迭是自然之理,沒有必要患得患失。

隋大業十四年三月丙辰(618年4月11日),「江都宮變」爆發,以宇文化及為首,裴虔通、元禮等逮獲楊廣。他自知大限將至,請求喝毒酒自盡,但被拒絕,最終被縊死於殿內,時年四十九歲。蕭皇后和宮女以床板作為棺材,將他草草入殮,埋葬在江都宮下。唐代建立後,將隋煬帝改葬雷塘,但一座孤墳,極少有人祭拜。

歷史總是會發生驚人的巧合。2013年,揚州地產開發商楊勇在施工時發現了隋煬帝的墳墓。在隋朝,楊勇是楊堅長子、楊廣親哥,他最終被廢,隋煬帝將他賜死;1400多年後,楊廣墳墓被楊勇意外挖開,頗有種歷史的「黑色幽默」。

隋煬帝墳墓中並沒有什麼寶貝,但卻出土了一方墓志銘,上面的文字斑駁可見。專家經過考證認為,這一墓誌是隋煬帝屍骨於唐初改葬時鐫刻並埋於地下的,寫碑者應是「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

根據碑上文字,此墓誌被命名為《隨故煬帝墓誌》。受地下水多年侵蝕,此碑大部分文字已經無法辨認。與墓誌一同出土的還有一方誌蓋。志蓋呈正方形,長63厘米、厚18厘米,墓誌邊長也是63厘米、厚14厘米。

經過現代科技的還原,《隨故煬帝墓誌》共陰刻楷書12行,約130字,單字大小1.5厘米左右。此墓誌楷書筆畫秀潤、方圓並用,含蓄內斂,少有鋒芒,結字舒展開張,捺畫還有幾分隸意,將它與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對比,會發現頗多相似之處,這也是專家認為它出自虞手的依據。

此外,虞世南作為由隋入唐的舊臣,虞家收到隋朝兩代君主的禮遇,也有為隋煬帝寫碑的動機。初唐時期不少大臣都曾為舊主寫過墓誌,李密墓志銘文就是由魏徵親自撰寫。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