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些官職最有油水?兩江總督一年能賺30萬兩銀子

2021-04-28   勇哥讀史

原標題:清朝哪些官職最有油水?兩江總督一年能賺30萬兩銀子

俗話說:「升官發財。」對於清朝的大部分官員來說,升官和發財之間是可以劃等號的。升官是為了發財,發財後可以升官。

既然如此,清朝官場就出現了「肥缺」的說法。所謂「肥缺」,就是俸祿之外的灰色收入比較高的官職。那麼,在清朝,哪些官職最有油水?

曾經擔任過江蘇按察使,有做過曾國藩幕僚的浙江人金安清寫過一部反映社會眾生百態的筆記《水窗春囈》。在《水窗春囈》里,金安清認為在一二品大員中,總督、巡撫等封疆大吏的油水明顯高於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京官。而在八大總督里,兩江總督的油水最為豐厚,一年能夠輕鬆入帳30萬兩銀子。

30萬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呢?

在正常情況下,清朝一品內閣大學士年俸為180兩銀子,七品知縣年俸為45兩銀子。兩江總督一年掙到的30萬兩銀子,可以給1666個一品內閣大學士發1年工資,給6666個七品知縣發放1年工資。

兩江總督為什麼有如此豐厚的油水?這與它管轄的地區有關。兩江總督管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屬於繁華富庶之地。到了晚清時期,江蘇管轄的上海又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城市,自然能為兩江總督帶來源源不斷的財源。

曾國藩是一個清廉的官員,不願意收取灰色收入。就算如此,按照歷史學者張宏傑先生的測算,曾國藩當了10年兩江總督、2年直隸總督,總收入不下180萬兩銀子。這其中,絕大部分是在兩江總督任內獲得的。

我們可以想像,其他貪婪的官員到了兩江總督任上,會撈多少銀子?

金安清認為,除了兩江總督,最有油水的是兩廣總督和四川總督。

兩廣總督為什麼有油水?因為廣東是魚米之鄉,廣州長期是「一口通商」之地,商業活躍,經濟發達,兩廣總督獲取灰色收入的門道很多,不差錢。

四川總督為什麼有油水?因為四川是著名的天府之國,土地肥沃豐饒,又盛產食鹽、茶葉等國家專賣資源,四川總督想不賺錢都難。這不,《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的大阿哥胤禔都知道,四川鹽茶道每年能弄10萬兩銀子,遑論四川總督?

相對而言,京官獲得灰色收入的渠道不多,數量有限,遠遠比不上在地方上呼風喚雨的地方官員,所以才有「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的說法。當然,京官們也不傻,也會想著法子賺錢。比如,六部都會根據本部門的權責制定部費。

官員要補實缺,必須給吏部繳納部費;按察使為防止刑部駁回案件,必須給刑部繳納部費;布政使報銷費用時,必須給戶部繳納部費……如果不繳部費,會帶來很大的麻煩。

1788年,名將福康安在取得廓爾喀之役勝利後,班師回朝,一時風光無限。可是,福康安在戶部報銷軍費時,遭到一個書吏的刁難,給戶部撥了200萬兩銀子,作為軍需報銷部費,這才完成了報銷流程。

六部收到部費後,會根據級別的不同,給尚書、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員發放數額不等的飯銀等補貼,大家雨露均沾,有肉一起吃,有湯一起喝。

在六部中,吏部、戶部、刑部、禮部權力最大,收到的部費最多。其中,又以戶部的部費最為豐厚。1879年,戶部左侍郎王文韶領了2.4萬兩銀子飯銀,戶部尚書的飯銀一定不止這個數額。

除了總督、巡撫、尚書、侍郎等一二品大員之外,中層級別的官職有沒有油水?

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在京城官場上有專門為五品、六品官員準備的「十大優差」。「十大優差」指三庫、三口、二錢局、二關差。具體來說,三庫是戶部銀庫、緞庫、顏料庫;三口是張家口、殺虎口、山海關;二錢局是戶部寶泉局、工部寶源局;二關差是坐糧廳監督、崇文門稅關奏派總辦委員。

在這些官職里,不是銀庫管理人員、稅關管理人員,就是負責鑄造錢幣(戶部寶泉局、工部寶源局),想撈點油水豈不是易如反掌?

如果是六品以下的官員,最好到地方上擔任知府、知縣,也能獲得豐厚的油水,比在京城當京官強多了。清朝末年,有一個叫琦璘的京官,因為羨慕地方官員的收入,變賣了妻子的嫁妝去打點吏部,終於如願以償地外放為雲南澄江府知府。

其實,清朝時當地方官最理想的是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如浙江的「金平湖,銀嘉善」,江蘇的上海、南匯、嘉定、寶山等地。雲南屬於貧瘠之地,一般官員都不願去。琦璘被外放到雲南做官,估計還是因為送給吏部的部費少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