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總統大選辯論談及涉華關稅,美資深教授:只為拉票,更多是一種姿態

2024-06-29     澎湃新聞

美東時間6月27日晚9點,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CNN演播廳,現任總統拜登與前總統特朗普迎來了今年美國大選的首場電視辯論,這也是兩人時隔4年登台交鋒。

在首場辯論中,雙方主要就經濟、墮胎和移民等爭議性國內議題進行交鋒。雖然兩人在發言中多次提及「中國」,但並未針對中國議題展開辯論。

根據辯論現場的情勢觀察,圍繞美國對華政策,特朗普的表態明顯多於拜登。針對特朗普提出的要將進口商品關稅普遍提高10%的方案,拜登回擊稱,此舉將轉嫁給美國消費者身上,讓美國人每年的日常開銷增加2500美元。特朗普繼而反擊稱,拜登從未取消自己任內對中國加征的關稅,因為這些關稅增加了美國的稅收,拯救了美國的鋼鐵工業。

回顧以往美國大選期間兩黨候選人的議程設置,中國議題每每被論及。此前,在第十五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分析中美關係」的分論壇上,香港大學政治學教授、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的李成就觀察道,隨著11月的美國大選的臨近,共和黨鷹派政客提出了所謂「打敗中國」(defeat China)的目標,這讓他感到震驚。此外部分民主黨人也聲稱要「減緩中國發展速度」(slow down China)。在他看來,當美國想減緩中國的發展速度時,實際上只會加速中國的本土創新。

「分析中美關係」的分論壇現場。(左四為格雷厄姆·艾利森;右一為李成)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和剛剛卸任的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在外交事務 (Foreign Affair)上聯合發文,批評美國政府當前的對華政策,認為美國必須「贏得」對華競爭,而不是「管理」競爭。之後,剛剛卸任數月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資深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撰文駁斥了兩人的說法,認為文章故意曲解了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

而對於如何看待大選期間的相關涉華言論?倘若拜登或特朗普其中一人當選,又將會對中美關係帶來哪些值得注意的影響?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修昔底德陷阱」理論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達沃斯論壇期間回答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上述提問時表示,「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這兩個候選人反正就是A和B中選一個。」

但艾利森也表示,如果因為他們選舉期間發表過激的涉華言論影響了雙邊關係,這是比較令人擔憂的影響。「所以,我經常跟中國的朋友說,大選期間的這些話不要信、不要聽,都是候選人為了拉選票。」

他以關稅問題為例進一步闡釋稱,候選人在關稅問題上的爭論更多是一種姿態。就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出口來看,抵達美國的產品占比很小,像是中國電動車對美出口量占比僅不到5%。更多產品還是出口至歐洲。

此前曾為民主黨籍候選人希拉蕊、歐巴馬做過競選工作的李成則表示,在選舉期間,一些尖銳的涉華言論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得分」的,這也是目前兩位候選人在關稅問題上態度強硬、不讓步的原因,這能夠幫助他們爭取美國廣大的勞工階級。「但大多數人並不認同把中國妖魔化,渲染兩國的衝突的做法……我在美國生活了38年,美國民眾對中國還是非常友好的。只是目前階段媒體在炒作議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f75ed7a9b8f9f1a8d5e79981b0b39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