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年玲奈,她的作品都好「可愛」

2022-07-04     紅顏秀影

原標題:能年玲奈,她的作品都好「可愛」

世間的影視作品,皆是通過光影虛構出了一系列不真實的故事,

然而,藝術源於現實,影視作品與現實也總是相連的,

導演、編劇的創作、演員的演繹,都是基於現實的經驗,

觀看者也會自主地將電影的聯想與現實相連接。

而近些年的疫情,也成為了一個絕佳的電影世界素材,

前所未有的封閉,那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緊張感,

還有現代文明下人們心理狀態的變化:

史無前例的孤獨,對社交與外出的渴望,對末日逃亡題材電影的渴望……

比如Netflix的幾部末日逃亡系列劇集,紛紛大爆:

《甜蜜家園》、《彌留之際的愛麗絲》、《向黑夜進發》……

——狹小的空間,步步緊逼的末日危機,人性與信任,對未來的不確定感,

究竟是面對逃出去的不確定性,還是焦慮地躲在房間裡?

還有不少的偽紀實片題材,像是《2020去死》、《2021去死》,

一種是對迷幻現實的嘲諷,一種是對現實無奈下的自嘲與黑色幽默,

嘲諷、黑色幽默、末日逃亡、關於人性的觀察與社會現實的揭露…..

有的沉重、有的代入感極強、有的有一種苦澀的黑色幽默感。

2021年,還有一部日式小清新、唯美憂鬱風的電影,讓我們感到耳目一新:

——那就是能年玲奈的自導自演的《蝴蝶結》

唯美清新的日式感與社會現實的側寫,

藝術生在當下社會的生存現狀,日本社會下年輕人們的焦慮,

家庭與外在環境給自己的壓力,

以及長期lockdown下,人們越來越多對自己產生的懷疑不自信

看多了焦慮、人性揭露、或者末日逃亡題材的後疫情時代故事,

能年玲奈自導自演的《蝴蝶結》,則有一種清新的日式美學

年輕有趣的人生哲思,在輕描淡寫之間又帶出的社會現狀。

充滿了青春的希望、憧憬、現實的痛感,

電影伊始,是年輕人對未來的憧憬,面對社會現實衝擊時的那種無可奈何

一群精心準備了自己畢業作品的美術系大學生們,遇上了疫情,

在得知畢業展不能如期舉行時,

有的人當場毀掉自己的作品、有的人失聲痛哭、有的人抱著自己的作品回了家……

當畢業季遇上lockdown,

大概是對所有年輕人從生理到心理上的一種雙重打擊

能年玲奈展現的相當清新、唯美、充滿日式美學,

又狠狠地戳中了全世界年輕人在人生走到交叉點時的迷茫、懊惱、空虛。

腦子裡裝了太多想法,卻沒有人告訴自己該如何去做;

時而覺得自己滿腔熱血,未來就在自己腳下,

時而又覺得自己的存在毫無價值,對明天毫無頭緒。

溫柔的陽光、清新的日式街道,

卻沒有了日式聞名的禮貌、熱鬧與熙熙攘攘的熱潮,

而lockdown下的年輕人日常生活的展現,也和獨特

不是別的作品的抱怨、焦躁或黑色幽默;而是一種寫實的小清新。

一覺睡到中午,永遠亂糟糟,懶得整理的屋,每天只吃方便,

下午全副武裝,只為了能去樓下的公園吃一頓自己親手準備的便當,曬曬太陽,

雖然是亂糟糟的孤獨、迷茫的獨處生活,

但是在日系少女的演繹下卻有一種不合理的合理感。

第一次, 我們看到的是lockdown下的生活,也有一種別樣的愜意放鬆

偶爾拋去了現實,好像人生里的暑假,

和閨蜜打起了電話,聊的也是稀疏平常的小事兒:

「你每天都洗衣服了嗎?我都是把衣服攢滿了才洗。「

「我每天都睡到中午才醒,你呢?「

「我六點就起床啦!要我打電話叫你起床嗎?」

「六點起床……可是起那麼早做啥呢?好吧,你叫我吧。」

不喪氣,也不是過分的正能量,清新的鏡頭與穿梭故事的絲帶

輕柔舒緩、沁人心脾。

而爸爸媽媽的到訪,則是展現了東亞社會那種隱形的社會壓力

媽媽的到來看似是來照顧女兒,其實言語之間呢又有不少的指責,

「你一定沒有好好吃飯吧!」

不經過女兒的同意,就把她正在構思的畫扔掉;

當女兒展露出憤怒和悲傷後,母親卻連道歉都說不出。

母女之間當然不是不深切的愛、陪伴,

但是東亞社會那種母親對女兒的隱形控制、永遠無法做到平等的對待,

不願意道歉,只要矛盾一激化,都會讓人有一種委屈卻發不出來的感受。

而父親這一角色的設定,也是相當有意思的,

借著疫情的設定,拿著撐衣杆到處和人保持距離,成為了「保持距離的工具」,

又是一個情感豐沛的母女之間的「傳話人」

你媽媽覺得你那副畫根本不是你的水平,她很擔心你........你都沒有打算結婚。

果然,日系的清新與陽光的背景,以及生活細節里的小確幸,

這些仍然無法遮掩,東亞社會下家庭與社會給予自己的壓力感

很多時候,壓力不僅僅是我們對未來的焦慮與不確定性的害怕;

更是社會與家庭對我們的期望過高。

當閨蜜接到了「退學警告」,當istuka剛找到的工作因為疫情被撤回了offre,

原本粉色的蝴蝶絲帶又陷入了迷茫黑暗的至暗時刻:

大概這就是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在社會裡沉浮被選擇的職場人,

藝術夢想與殘酷現實不斷衝擊下的「幻想家」們最真切無力的痛苦。

「原來大家都說,這個世界裡的人類,沒有了藝術,依然可以活下去。」

虛無和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才是藝術新人的本質嗎?

最後的一場戲,是毀滅,也是重生

Istuka陪著閨蜜在半夜溜進校園,在黑夜裡砸掉了那副讓自己魂牽夢縈去的畫作。

傷害仍然熱愛藝術,是毀滅,也是重生:

——你看陽光下安靜空曠的街道,看每個人保持著社交距離,也隱藏著自己的內心,

而這些追逐著藝術的年輕人,其實就像電影里無形地連接著周圍人的絲帶:

成為了連接起每一座孤島的紐帶,

RIbbon是無形但有利,溫柔也有力量的絲帶,也是reborn,在黑暗與迷茫里重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f75b05d2b11d025756d9c2c825a6c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