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從「定位」變「地位」——南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兩周年走筆

2023-12-24     大河網

原標題: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從「定位」變「地位」——南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兩周年走筆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丨從「定位」變「地位」——南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兩周年走筆

白河之畔,南陽——一座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正在崛起。崔培林攝

本報記者 孟向東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司馬連竹

2021年10月,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作出決策,賦予南陽新的發展定位:建設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面對省委賦予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期待,南陽該如何應對?

躬身入局,揚鞭奮蹄。兩年來,南陽市突出走好特色發展路徑,緊扣副中心城市「三區一中心一高地」戰略定位,加速探索生態宜居、創新高效的新發展動能,在建設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之路上全面起勢。

2022年,南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555億元,同比增長4.8%,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在中西部2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經濟總量排名中,南陽居第6位,邁入全國百強城市「腰部」方陣。2023年前三季度,南陽各項主要發展指標依然處於全省先進行列。

摒棄老觀念

思想之變開新風

「為什麼洛陽、周口的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勢頭強勁,南陽的部分重點產業卻擺脫不了『小散亂弱短』的弊病?」

「為什麼洛陽的項目簽約開工用時不到一個月,南陽的項目建設卻因為缺土地、缺資金,總是落地難、見效遲?」

2023年7月,南陽市黨政幹部赴我省周汴洛等省轄市考察學習歸來,市委書記朱是西在總結反思會議上發出直指弊病的「新七問」,與兩年前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發出的「七問」相比,問題更具針對性。朱是西認為,與先進地區相比,南陽在思想觀念上還比較落後,思想「破冰」、觀念更新才能引領發展突圍。

思想不解放,發展難突破。南陽在全市黨員幹部隊伍中開展「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對因循守舊、封閉狹隘、安於現狀、畏首畏尾等思想作風進行「六破六立」。

破而後立,要樹立的是創新爭先、敢字當頭的新觀念、新能力、新作風。

他山之石,可以攻「宛」。南陽先後組織多批黨員幹部代表赴蘇浙皖滬和深圳等地學習,分批選派幹部到發達地區跟班學習、掛職鍛鍊,對標先進找不足,從差距中總結經驗。

今年3月,南陽開展「觀念能力作風提升年」活動,提出弘揚「幹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幹、群眾敢首創」的「四敢精神」,以極限思維,作極限努力、盡極限責任、創極限奇蹟,持續大轉觀念、大提效能、大促發展。

「沒有好的營商環境就沒有好的發展環境,淅川連續3年蟬聯營商環境評價全市第一,靠的是觀念作風紮實轉變。」南陽市委常委、淅川縣委書記周大鵬說。

觀念能力和作風的轉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今年1—9月,南陽「三個一批」項目個數、投資額和「三率」穩居全省前列,全市1401個省市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4653億元、占全年的99.3%,省重點項目綜合評價居全省第三;全市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985個。

以黨建「第一責任」為引領,南陽強力推進產業培育、招商引資、城市更新提質、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等「十大行動」,「三個一批」項目開展綜合評價位居全省前列。在《河南社會治理髮展報告(2022)》「藍皮書」中,南陽營商環境評價排名從倒數第四躍至第三。

聚集新動能

叫響城市新特色

近年來,南陽在河南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迎來了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關鍵期。

城市是區域經濟的「龍頭」。省委書記樓陽生先後兩次到南陽調研,都強調「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引領」,對提升南陽城市能級寄予厚望。

2022年6月,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南陽以高效生態經濟為引領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見》,為副中心城市建設做好頂層設計。隨後,34個省直廳局委相繼出台具體配套支持政策,為南陽加快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當多重機遇疊加之際,南陽如何乘勢而上,抓住發展機遇?

「一定要牢牢樹立市本級意識,在副中心城市規劃建設上實現大突破。」朱是西表示。

建設副中心城市是系統工程,中心城區是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南陽堅定不移開展城市更新提質三年行動計劃,用足「繡花功夫」,在老舊小區改造、違建治理、環境清潔、道路綠化提升等方面持續發力,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南陽市市長王智慧介紹,未來的南陽,將由光武大道、仲景大道新建高架橋形成主「十字」,城區範圍拓展至「三環」,市區至鎮平縣、社旗縣和官莊工區等地的6條快速通道串起一批「衛星」城鎮。

這種空間規劃的格局之變,就是要帶動南陽中心城區與周邊城鎮組團更加緊密,加快釋放各類資源聚集後的整合效應。

今年以來,高鐵新城、華僑城文旅主題公園、豫資海元南陽城市產業綜合體等重大項目相繼在南陽落地,機場遷建、唐河復航、白河航運、南信合高鐵等項目建設提速,南陽先後獲批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試點城市,中心城區的引擎作用逐步凸顯。

「爭」的心氣提起來,「進」的態勢逐步顯現。今年前三季度,南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96.87億元,實際增速4.9%,整體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動能持續提升。

守好「生命線」

向「綠」發展謀轉型

俯瞰丹江口水庫淅川庫區,壯闊的水面碧波蕩漾、白鷺翩躚,岸畔青山連綿、四季常綠,湖光山色旖旎動人。

河南省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羅耀軍告訴記者,中線工程通水以來,環庫周邊、入庫河流的21個斷面被列入全天候監測範圍,水庫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標準。

生態,是南陽發展的底色,如何將這份底色變為優勢,是歷史交給南陽的必答題。

南陽市委、市政府旗幟鮮明地提出「綠色崛起、美麗富民」口號,推動經濟、社會、生態「三重轉型」,嘗試探索高質量建設副中心城市的「解題思路」。

行走在渠首大地,一望無際的五角楓、側柏、火炬松等生態林,連片的杏李、石榴、黃金梨等果樹林,綠了荒山,富了鄉親,美了鄉村。超過20萬畝的「富民林」帶動當地村民年人均增收近2000元,「滿眼青綠」實實在在轉化為生態經濟效益。

南陽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經濟,全市綠色有機認證產品數量居全國首位,形成軟籽石榴、薄殼核桃、黃金梨、金銀花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機農產品名優品牌,菌、花、果、藥「四特」經濟在山鄉遍地開花,生態資源正成為當地富民強縣的「助推器」。

南陽市還入選「十四五」全國100家「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成功摘取聯合國首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金字招牌,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及資源化利用的「內鄉模式」被寫入2023年省委一號文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南陽大地得到生動詮釋。

重塑發展鏈

創新破局強產業

產業興則城市興,全面增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實力,離不開產業的硬支撐。

以往的南陽工業體系,發展短板比較突出,缺乏年銷售額高、影響力大、引領行業發展的工業龍頭企業,則是短板中的短板。

按照省委決策部署,南陽制定了「工業立市、興工強市」發展目標,把加快建設特色先進位造業中心城市擺在首位,全力打造製造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要下定決心,集全市之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二產、抓工業、抓製造業上,以產業突破帶動發展躍升。」朱是西認為,產業是決勝未來的根本所在,必須堅持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

面對當下產業轉移機遇與區域競爭並存的態勢,南陽高舉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招才引智大旗,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五大區域」設立駐地招商機構。同時著力優化本土產業結構,重抓數字光電、防爆電機、汽車及零部件、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群,打造「5+N」千百億產業集群,突出強鏈補鏈延鏈,壯大龍頭企業。

從內鄉縣走出的牧原集團,已成長為國內生豬養殖加工的領軍企業。「牧原要用全面數字化支撐企業發展,進一步融合全產業鏈條。」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介紹,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和數字化應用,牧原實現了飼料加工、智慧養殖和屠宰深加工、無害化養殖的全流程覆蓋。僅牧原一家龍頭企業,就帶動3800多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入駐南陽,牧原農牧裝備和服務業務輻射全國。

南陽積極貫徹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把創新擺在副中心城市建設的核心位置,通過強化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台、引進高層次人才等措施,構建「科技型企業+科技政策+服務環境」協同創新生態圈。

創新,正成為南陽產業突圍的制勝法寶。如今,樂凱華光、中光學集團等一批南陽傳統國企,依靠技術研發煥發新活力,分別在柔性板材、光學鏡頭等領域成為製造業「單項冠軍」,帶動上下游細分領域崛起一批行業「小巨人」。

截至今年10月,南陽高新技術企業預計新通過認定240家以上,總量將達620家以上,位居全省第三;先後掛牌成立牧原實驗室、省科學院南陽光電研究所、先進光學與功能鍍膜中試基地、東方光微研究院等機構,引入許為鋼、譙仕彥、王占國、張鐵崗等院士工作站,數量、質量在全省居於領先位次。

強鏈壯群、科技創新、項目建設……兩年間,南陽圍繞「5+N」千百億產業集群實行「鏈長制」聚合式發展,7大產業集群17個重點產業鏈群快速成型。

發力新布局

極目遠眺誓趕超

進入新發展階段,區域生產力布局優化調整進入加速階段。區域競爭圍繞核心產業、重大項目等再分配布局展開激烈角逐,南陽能否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實現名副其實的「地位」躍升?

「建強副中心城市,南陽正緊扣新發展定位,按照市委作出的『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堅持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兩手共抓,著力提升城市首位度競爭力,堅持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同步推進,著力提升城市集聚度承載力,堅持內部挖潛和招商引資雙管齊下,著力提升城市開放度拉動力。」王智慧說。

放眼全國發展大格局,南陽要跳出「省域副中心」層面,主動擔當中原城市群對接漢江生態經濟帶的戰略支點,進一步把目光延伸至溝通成渝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鄭州都市圈,打造新格局下的發展戰略通道。

南陽,敢不敢自加壓力、勇為人先?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原副所長丁剛表示,南陽發展既要胸懷國內,又要放眼世界,以國內國際雙循環理念引領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內外雙向發力綜合提升發展質量。

在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上,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的首位功能,讓綠水青山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讓特色優勢產業的星星之火儘快形成燎原之勢,將定位轉化為眾望所歸的地位,南陽在這張時代問卷上已經起筆成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f2634aef8781e8cd33bfa43a3d0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