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4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簡稱「中國海博會」)正式開幕,9.5萬平方米,兩大展區,匯聚全球400多家海洋領域的領軍企業和機構,共同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海洋經濟畫卷。這裡展示了海洋科技的最新成果,彰顯了產業聯動的強大動力。這不僅是一場科技與經濟的盛會,更是一次全球海洋領域合作與交流的盛會。
展商雲集、大國重器,引領海洋科技潮流
2024中國海博會搭建起「藍色經濟」的大舞台,展覽總面積達9.5萬平方米,分設館內與館外兩大展區,形成內外聯動的展覽格局。其中,深圳會展中心(福田)展覽面積4.5萬平方米,集中呈現海洋專業細分領域的新應用、新場景、新技術和新產品。深圳機場碼頭展區,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舉辦「國際休閒船艇展」,國際頂尖品牌的遊艇設備、配件、服務和水上運動等匯聚,提供一站式交流合作平台。
在會展中心展覽現場,人流如織,來自全球各地的參展商、專業觀眾和海洋愛好者匯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藍色經濟的盛會。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的駐足在展台前認真聆聽講解,有的在展板前仔細閱讀介紹,有些展區更是特設體驗,參觀者們通過VR技術親身體驗深海作業的震撼,或是通過操作模擬設備感受海洋工程裝備的精密控制。這些互動體驗不僅增加了展會的趣味性,也讓觀眾對海洋科技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圍觀的孩子們的眼中閃爍著好奇和興奮,成年人則在尋找著商機,討論這些技術如何改變海洋產業的未來。
中國海博會,歷來是全球海洋領域「硬核裝備」和先進技術成果的年度「秀場」。本屆中國海博會,我國自主攻關研發的科技產品同樣驚艷!從深遠海大國重器「藍鯨1號」「維京龍號」「海葵一號」,到海上基建頂樑柱「太湖之星」「新海鱘」「津安1」號,再到不斷刷新國內外紀錄的深海作業機器人、無人船艇、水上飛機、動力衝浪板、水下滑翔器、潛水推進器等,海洋高端裝備將悉數登場。
央企招商局集團,帶領旗下主要涉海企業組團參展,宣介其在港口、航運、裝備製造的多梯次、全領域海洋經濟產業布局。值得關注的是,招商局150餘年發展史也是中國水運史、交通史的縮影,10餘件實物模型生動呈現了這一歷史脈絡與時代標誌:「伊敦」輪首航開近現代民族航運業先河,「海遼」輪及13艘香港海輪起義為新中國航運業奠定基礎,「明華」輪是深圳改革開放的重要見證,「新海遼」輪、「新伊敦」輪是新時代招商局發展智能航運和綠色航運的代表。
中國海油是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生產運營商,其「深水艦隊」再添新軍。「深海一號」能源站,是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流花11-1/4-1油田二次開發項目採用亞洲首例「深水導管架平台+圓筒型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模式,推動億噸級深水油田二次開發煥新……在海博會中國海油展區現場,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看精美的模型,了解這些海洋科技的新成就及其背後的故事。
此外、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中集集團等展區也因其一系列「大國重器」和高新技術研發成果而備受矚目,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圍觀。
產業聯動、科技創新,助力激發海洋經濟活力
中國海博會不僅是交流展示平台,更是連接產業生態、聚集產業優勢、促進成果轉化、攜手行業攻堅的重要對接平台,將更專業化地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創新、合作與交易。
首次組團參加中國海博會的江門市展團,有中交四航局、交通部廣州打撈局的江門分公司,以及南洋船舶、海星遊艇、賽爾威遊艇、遠航螺旋槳、中創新航、海洋集團等企業,多項產品的技術水平達世界一流。如中交四航局「四航永興」號是全球最大移動船塢、寬扁淺吃水型半潛駁船;「四航固基」號是國內第一艘DCM深層水泥攪拌船、「中國智造」的「深海打樁機」;「伏羲一號」是全球單體最大網箱平台,也是全國首個風漁融合海洋牧場和綜合實驗平台,2024年9月完成首批魚苗投放,預計可年產優質海魚約900噸,年產值5400萬元。
在中國海博會不僅有龍頭企業引領行業水準,更有產業鏈上湧現的創新型企業不斷推出高新科技產品及智慧解決方案。水下探秘,有鰭源科技放置的FIFISH P3全球首款專業級水下拍攝機器人,它能夠深入海底,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角;水下通信,有哈爾濱工程大學聯合展團志藍技術帶來的全新一代水下通信導航系統;水下智慧,有海克斯康數字智能提供的鷹圖智慧海事解決方案,結合涉海企業實際需求,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平台……眾多海洋高新技術企業和成長型中小企業在海博會上紛紛亮相,以尋找合作共贏的機會。
采寫:南都記者黃璐
拍攝:南都記者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