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關注華為動向的朋友都知道,早在去年美國將華為納入到實體清單之前,華為就在作業系統領域有所作為,例如EROFS超級文件管理系統,方舟編譯器等。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華為在作業系統上令我們最為深刻的,還是自建HMS生態以及鴻蒙作業系統。
其實現在來看,華為以前在作業系統層面的努力,都是在為鴻蒙系統做準備,也就是說,像EROFS、方舟編譯器、HMS生態這些都成熟之後,鴻蒙系統自然就順勢上市。
然而之前華為方面也表示過,鴻蒙系統一直沒有適配智慧型手機,主要還是考慮軟體生態方面的原因,也就是HMS生態。
當然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也表示,必要的時候,可以一夜之間就將系統升級到鴻蒙。
因此鴻蒙適配智慧型手機,可以說存在兩個誘因,其一是生態滿足要求,其二是外部環境要求所致。
隨著去年美國對華為的極限打壓,我們也看到了華為在晶片方面的實力,差不多半年的時間,就推出了麒麟810、麒麟820、麒麟985三款未曾出現的系列。
可以說這樣的配置和頻率,一直在對美國高通的產品形成打壓態勢。換句話說,華為在晶片總能後發制人,而且這個後發還很及時。
但現在,因為今年美國發布第二次禁令的原因,在9月14日之後,台積電將無法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聯發科也需要獲得美國允許才能供貨華為。
所以這讓我們看到,在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上,去年是軟體生態帶來了一些危機,而今年則又加上了晶片硬體上的危機。
可以說,如果是其他智慧型手機企業,這其中的任何一種危機,都足以致命,但就在近日,在德國IFA2020上,華為方面卻做出了這樣的承諾。
華為宣布將會在歐洲迅速擴大零售規模,繼續向研發投入資金,具體來說,要在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開設旗艦零售店,還要開設42家體驗店。
相信這樣的舉動會讓很多人覺得詫異,但是華為還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華為在海外的AppGallery應用商店,目前每月新增5000個應用程式,在歐洲已經擁有3300萬用戶,並表示,這是「大的新事物」,而不是「相同的舊體驗」。
然而就在前段時間,針對HMS生態方面,華為方面還表示,第一階段已經結束,HMS生態已經囊括了三千多個頭部APP中的80%。
很顯然,鴻蒙手機這下可能真的要來了,事實上,近日華為余承東也表示,明年有可能上市鴻蒙手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原因還是,上文中我們提到的兩個誘因,可能已經全部具備了。
首先還是軟體生態方面,早在去年的時候,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他對員工的要求是兩到三年建設成熟HMS生態,但是他認為,一到兩年就可以完成。
而如果明年上市鴻蒙手機的話,很顯然,HMS生態就已經建設了兩年時間,達到了任正非之前的預期。
在外部的環境要求上,如果在9月14日之後,台積電無法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對於今年的華為智慧型手機來說,影響不大,但是明年,就要面臨著手機晶片的更新換代。
這樣的話,華為在硬體晶片上就要吃虧,所以這時候讓鴻蒙系統上市,通過軟體的優勢來彌補硬體,就可以保證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這時候,我們再回頭來看一下,華為在歐洲的用於消費者領域的發展計劃,開設如此多的旗艦店和體驗店,很顯然,就是要讓更多的消費者體驗到華為的產品。
或許大家對這些數據並不敏感,我們不妨看一些歷史數據,例如在今年三月份,華為剛剛在法國開設了一家旗艦店,這也是華為在法國開設的第一家旗艦店,是在歐洲的第四家旗艦店。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應該有所體會了,華為在歐洲深耕發展了差不多二十年,到今年才開設了4家旗艦店,但是現在卻要在三個月內,一舉要再開設6家旗艦店和42家體驗店。
很顯然,這是華為要讓歐洲的消費者看到什麼和體驗到什麼,目前來看,在晶片方面即將受到壓力的情況下,除了鴻蒙系統,我們很難再想到其他的項目。
所以我們認為,華為很可能是在為鴻蒙手機上市鋪路,事實上,最能影響用戶使用體驗的,其實還是作業系統,而並非晶片。
也就是上文中我們所提到的,這不是「相同的舊體驗」,華為要讓用戶得到全新的體驗。
在今年的華為P40上,華為在歐洲正式提供了HMS服務,而明年的P50,或許就是鴻蒙系統與我們見面的時候,所以拭目以待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e5f171711c61bf57e785fccae54ea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