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人文 藝苑絢爛繽紛——湖北省人工智慧技術展示展演側記

2023-12-29     名勝古蹟

原標題:科技賦能人文 藝苑絢爛繽紛——湖北省人工智慧技術展示展演側記

科技賦能人文 藝苑絢爛繽紛——湖北省人工智慧技術展示展演側記

由武當功夫團帶來空間武術《太極武當》讓觀眾沉浸其間。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理略 通訊員 鄂文旅

攬山水之美,得人文之勝,借AI賦能,覓天下知音。12月28日晚,湖北省人工智慧技術展示展演在湖北廣電傳媒大廈演播廳精彩上演。展演通過人工智慧(AI)領域最新科技手段,呈現了一台傳統與現代、國風與流行、現實與虛擬相融合的富有荊楚文化特色的科創文藝盛宴。

視覺衝擊給觀眾帶來無限遐想

一首氣勢磅礴的人機鋼琴合奏《長江之歌》拉開展演序幕,失去左手的演奏員古月,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慧算法,運用仿生機械手與演奏家歐陽江岸聯手彈奏。奔涌的激情與精準的音符奏響長江的旋律,現場同時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展示出裸眼3D的江豚,由長江之水演變而來的黃鶴樓、長江大橋等湖北地標建築意象,讓現場觀眾共話長江情、祖國情,感受長江之美。「好逼真啊!裸眼3D看過不少,但這次展演的視覺呈現很逼真,好看。」觀眾姜女士說。

為該節目提供技術支持的武漢海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晶蕊介紹:「這個節目的多媒體呈現使用了全息投影技術、數字孿生技術,讓裸眼3D視覺效果更佳。」

第一個節目視覺效果唯美,隨後上演的空間武術《太極武當》由武當功夫團帶來,該節目結合最先進的三維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用裸眼3D重現懸崖峭壁之上的丹牆翠瓦、仙山瓊閣,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讓觀眾沉浸其中。觀眾劉先生說:「視覺衝擊強,觀看時讓我對中國古代建築和武當文化產生了無限敬意。武當第一仙山當之無愧,武當功夫天下流傳。」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楚辭的歌吟化作洋洋洒洒的數字畫卷,李若瑤等武漢歌舞劇院舞蹈演員和虛擬舞者表演的元宇宙環境舞蹈《橘頌》,將「盈盈一握楚宮腰」的婀娜多姿和楚國先賢的高潔人格呈現得清晰而真切。

鳳凰于飛,禮樂迴響。湖北省歌劇舞劇院演出的裸眼3D光影樂舞《鳳舞九天》在數位技術的加持下,金聲玉振,流光溢彩,讓觀眾穿越古今,身臨其境感受到了2000多年前的楚國風情。舞蹈結尾處,伴隨著禮花綻放,巨龍從天而降,呈現出龍鳳呈祥、迎接新年的美好圖景,贏得台下熱烈掌聲。

人工智慧技術貫穿展演全過程

展演中,湖北文旅虛擬數字代言人「胡貝兒」首次登台主持,「她」不僅擁有極度逼真的容貌和超強運算能力的大腦,還基於尖端的AI生成算法實現與人類的無障礙交流,現場伶牙俐齒、出口成章,與真人主持配合默契、自然流暢。為「胡貝兒」提供技術支持的團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該校光影交互服務技術文旅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蔡新元教授介紹,「胡貝兒」是由人工智慧生成的虛擬人,通過給「她」輸送大量的語言資料,使其可以實時與主持人對話。

「胡貝兒」不僅能主持節目,還能唱歌。在先進音頻合成技術加持下,「她」變身為「唱片級」歌手,與董研峰、湯俊軍、高瑞祥、易俊4位歌唱家一起演唱《在此》,唱出了對腳下這片美麗土地的深情依戀和堅守。首次與虛擬人同台演繹,董研峰說:「感覺科技太強大了,也覺得特別有意思。與虛擬人同台,能合唱,還有互動,感覺很奇妙。」

除了會唱歌,虛擬人還會唱京劇。由AI生成的虛擬京劇演員「沐嵐」與省京劇院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唐愷同台獻藝,為觀眾帶來京劇《新定軍山》,贏得台下陣陣掌聲。喜歡京劇的胡先生說:「這是一場跨越1800多年的相遇,可以說是傳統烈弓戰馬與未來數字科技的奇妙融合。『沐嵐』手眼身法步惟妙惟肖,唱腔韻味十足。」

武漢歌舞劇院攜手AI樂隊和「知音」國樂團演出的AI搖滾與新民樂《極目楚天》,讓人耳目一新。AI樂隊「成員」是以湖北著名文物為原型、由先進數位技術設計生成動態萌感十足的AI形象,它們與專業演員一起激情Rap、熱烈勁舞,帶來極具現代感和感染力的舞台表演。

時空漫談《AI TALK》在舞台上呈現虛擬空間背景,通過深度模型視覺擴散、語音驅動、唇音同步等技術,再現了30年前的錢學森先生形象。錢學森先生精準預言人工智慧的實現路徑和形態,並與擁有湖北元素的數字少年展開跨時空對話,共同憧憬更加美好的明天。

蔡新元教授介紹,本次展演活動的語言文字、視覺效果、音樂編配、宣傳物料等均由AI參與創作生成,人工智慧技術貫穿展演全過程,充分彰顯科技賦能人文的無限魅力。

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展演成功解鎖人工智慧賦能文化藝術的新模式,在以舞台藝術為載體充分展示我省人工智慧技術前沿成果的同時,對湖北進一步推動「文旅+科技」融合的新發展路徑做出了有益探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e3ef56be22408a77e1bd79181fbdd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