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很便宜,為什麼大部分美國人攢不下錢來?

2020-09-16     笑語千年

原標題:美國的食品和生活用品都很便宜,為什麼大部分美國人攢不下錢來?

國家統計局前不久公布,2019年中國居民可投資資產規模突破200萬億元,其中儲蓄存款占據了半壁江山,同比增速達到了10%。

儲蓄存款是中國家庭金融資產的配置中占比最大的一塊,2018年總規模達到63.66萬億人民幣,2019年更是達到了近80萬億。儘管自2015年11月起,人民幣活期存款、一年定期存款、兩年定期存款、三年定期存款基準利率一直維持在0.35、1.5%、2.1%和2.75%的低位,作為居民理財的最主要渠道,儲蓄存款仍對中國人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中華民族的憂患意識比較強,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注重儲蓄的民族。在中國人眼裡,花錢大手大腳卻是可恥的;而美國人則不然,他們很少儲蓄,更不知道節約,更善於貸款消費。

有個笑話是這麼說的: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一個中國老太太在天堂偶遇。中國老太太說,我攢了一輩子錢,終於可以買一套房子了;而美國老太太說,我用了30 年,總算還清了買房的貸款。這雖然是個笑話,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中美兩國截然不同的消費觀。

高儲蓄率好不好呢?雖然有專家指出,高儲蓄率會阻礙中國政府期望通過刺激內需來促經濟增長的願望;但是儲蓄是投資的基礎,中國正是由於儲蓄很高,才有足夠的資金去投資和發展。而美國要做到這引起,只能靠不斷的借債才能實現。

對於美國人來說,生活的目的就是享受每一天。他們更願意享受當前的生活,而不願意考慮未來的事情,不願意為了未來的養老、孩子教育而儲蓄。

除了消費觀不同外,中美儲蓄差距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醫療、教育保障體系相當完善,美國人在花錢時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的」月光「。而中國這些保障體系尚未完善,住房、醫療、教育等基本要由個人自己負擔,人們不得不去儲蓄。

告訴大家一個冷知識。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從對美貿易中獲得了很大的財富。但是,美國的市場雖然巨大,也不是無限的。要保持對美國的出口,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刺激美國人,讓他們產生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用什麼方式刺激美國呢?就是用我們在對美貿易中獲得的外匯,來購買美國國債。也就是說,中國人借錢給美國人消費,讓美國人購買咱們中國的東西,這樣咱們才能拉動需求,發展經濟。有人對此打過一個比方,那就是」把中國的儲蓄變成美國的消費。「

但是,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之下,美國人也有意注意控制消費,將一部分錢儲蓄起來。因為今年年對於美國來說是很艱難的一年,就連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大廈附近的一家酒吧,也在新冠疫情中苦苦掙扎6個月後宣布倒閉。

據酒吧老闆介紹,酒吧在往年平均每周銷售收入在4.5萬到5萬美元之間,但今年這一數字跌至5000美元左右,完全不夠支付租金、員工薪水和其他運營支出。美國著名商戶點評網站耶爾普公司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至7月,全美共有約14萬家企業倒閉,集中在零售、餐館、酒吧、美容院和健身房等行業。

與疫情前相比,美國損失了約1100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已增至8.4%。今年美國的政府支出已高達4萬億美元,超過了年度聯邦預算,國會預算辦公室甚至預測未來10年的財政赤字還將再超1萬億美元,這將進一步拖累經濟增長。

在這種局面下,美國人的消費觀念正在轉變,他們已經意識到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正逐漸流行。不過,長期的習慣是不可能一朝一夕改變的。也許,美國人永遠也不會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dkzmXQBURTf-Dn541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