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補貼、電池、晶片、自動駕駛,看兩會代表如何支招

2023-03-06   每日汽車觀察

又到了一年的兩會季,汽車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一直是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重點。

2023年對於汽車行業來說也是格外艱難的一年,新能源汽車進入後補貼時代,電池、晶片等汽車零部件的供應依然面臨挑戰,智能汽車帶來的數據安全隱憂等等。

對此,來自汽車相關領域的代表們也積極出謀劃策,帶來了緊跟汽車行業熱點的提案。

促進消費

2022年為了刺激汽車消費,國家出台了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政策,而進入2023年,購置稅減征政策已到期,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取消了,如何更好地促進汽車消費呢?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呼籲國家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政策,但是將補貼主體從企業變為消費者,同時延續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能讓汽車消費跑起來。

馮興亞還建議優化汽車限購措施,推動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並加快推動二手車市場走向成熟,健全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促進汽車循環流通。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建議繼續出台購置稅減征政策,將2.0L及以下排量的汽車消費稅稅率減半;同時建議將車輛購置稅、汽車消費稅合併,保留一個稅種,並增加地方財政留成比例。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認為在汽車存量時代實現增長,應該滿足用戶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而乘用化皮卡是潛力股。

因此李書福建議修訂皮卡監管政策,放寬消費者使用條件,將皮卡劃入乘用車範疇,將其年檢政策、報廢政策也與乘用車對齊,釋放皮卡的市場潛力。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則建議營造更加豐富的汽車文化場景,適度放開汽車改裝限制,建立改裝零配件和汽車後市場的國家標準;全面落地放開二手車准遷限制、放開皮卡進城等品類限制。

動力電池

作為動力電池領域份額最高的企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今年的提案圍繞引導電池產業有序發展展開。

曾毓群建議參照核電級安全,建立以失效機率為依據的電池儲能系統安全分級評估體系;

圍繞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電池儲能集成系統這一關鍵領域,加強電化學儲能系統測試評估與實證,建設國家級電化學儲能實驗驗證平台;

加強電池儲能數據的統計發布和共享,國家儲能平台將數據分級分類有序開放。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則圍繞電池安全領域,建議國內出台相關政策,鼓勵有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的企業加快國內高品質鋰資源的探測和開發。

同時鼓勵和引導國內礦產資源企業、整車企業和電池電芯企業等市場主體,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海外鋰礦等礦產資源戰略布局與開發。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則建議,將鋰、鈷、鎳列為國家的戰略儲備資源,通過國際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推動資源所在國將有關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開發項目。

智能化

智能化也是今年兩會汽車代表們關注的重點領域,針對晶片這一「卡脖子」的領域,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建議大力提高國產晶片的應用率。

一方面從政策層面加快引導產業轉型,推動高端晶片研發應用,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另一方面加速完善汽車晶片的配套措施,健全汽車晶片應用保障機制、完善細分領域技術規範和測試標準。

近年來圍繞智能汽車產生的數據安全問題也廣受關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建議加快制定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安全標準,指導產業發展;建立汽車數據安全認證、評價機制;構建汽車數據共享機制及平台,促進汽車數據共享使用。

當然保護數據安全與促進智能駕駛發展不該互相制約,對此馮興亞建議國家對智能駕駛汽車需要收集的場景及地理數據的權限進行適度放開。

對不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的普通場景數據允許車企在合規範圍內自行收集,國家可以加強相應監管;同時統籌各地儘快放開高速路、快速路測試場景,支持試點城市先行先試等。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就加快自動駕駛應用落地的體系化保障進程提出了建議,推動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相關立法工作;探索建立自動駕駛技術及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產品體系,以及推動加快城市高精度地圖審核流程。

何小鵬還進一步指出,應該鼓勵部分地區開展自動駕駛保險創新先行先試、制定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綱領性規劃、鼓勵自動駕駛汽車企業參與保險產品創新。

可以看出,今年多位代表、委員關於汽車產業的議案和提案都很與時俱進,既立足當下也著眼長遠,聚焦了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和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