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姓名學大師謝詠,中國人的姓名文化與起名藝術

2022-06-13     周易與傳統文化

原標題:中國姓名學大師謝詠,中國人的姓名文化與起名藝術

中國姓名學大師謝詠,中國人的姓名文化與命名藝術

中國人的姓名文化與命名藝術,如何理解姓名這種民俗文化,中國姓名學大師,謝詠老師姓名學談,姓名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中國人的取名文化和起名字的學問!

相信很多對「中國姓氏的起源和演變,姓名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感興趣的朋友們都比較關注這個問題的,這個中國姓名學大師,謝詠老師就來和大家談一談這方面的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仔細閱讀一下,如果對自身姓名或者命理方面有判斷不準的,可以聯繫謝詠老師來幫助研究分析!

(1)謝詠老師:中國姓氏的起源

遠古時期,人們沒姓沒名,「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都是氏族部落的幡號,傳說到了黃帝時代人們有了姓名;《史記》說,黃帝「姓公孫,名曰軒轅。」

不過,我總覺得有後人偽造之嫌,可信度不大。那時可能有姓,但仍是部落的幡號,所以有頭臉的大人物開始有了名,如「堯、舜、禹」等等。平頭百姓連名也沒有,舜的父親叫「瞽叟」,其實就叫「瞎老頭」,都是同一個部落,同一個姓,只稱名也就夠了;後來,隨著氏族部落的發展壯大,開始分家尋求發展,於是出現了以居住地為「氏」的新部落,所以司馬遷又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

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到了殷商時代以至周初,還是稱名不稱姓;商王有的叫「報丁、報乙、主壬、天乙」,名字中都有天干符號,大概與出生時辰有關吧。

「姓以別婚姻,氏以別貴賤」,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姓名對於婚姻、家庭、社會的重要性,於是,周朝便由政府對人的姓名做出明確規定。《禮》曰:「子生三月,父親名之,二十則使賓友冠而字之,」,意思是說,孩子出生三個月,父親就要給他取個名字,到了二十歲,便請親朋好友來,為成人的孩子舉行加冠禮,並為他取字。字,也就是別名;春秋時期人的姓名開始制度化,但僅屬於上層社會,孔子,名丘,字仲尼;顏回,字淵,就是明證,從此人的姓名逐步規範,一直延續到現在。

(2)謝詠老師:中國姓名文化講究

姓名蘊涵著大量的文史典故和傳統文化知識,是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又一展現,姓名中包涵的文史知識,足以使姓名成為一門專科學問;已故相聲藝術家馬三立先生曾說:「我,馬三立,馬,三根腿立著,馬三立。」您可千萬別當真,其實這是老爺子在「逗你玩」;《左傳》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才是「三立」的本義呢;不少人取名「立德」、「立功」、「立言」都是出於此意。

「詩書畫」三絕的鄭板橋,姓鄭,名燮,字克柔,《尚書·洪範》:「燮友克柔。」意思是說,和藹可親就能以柔取勝。

民國將軍孫立人,還有某些人叫「達人」,都源於《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字德鄰,也是出自《論語》「德不孤,必有鄰」,這種例子多多,舉不勝舉。 >

古人有名有字,大多是名與字意思相同,如,諸葛亮,字孔明;曹操,字孟德;關羽,字雲長,也有的是相輔相成,南宋著名詞人劉過,字改之,人生一世哪能沒有過錯,有錯改了不是很好嗎?他的名與字,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很耐人尋味;

魯迅先生原名周樹人,字豫山。取義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是紹興話豫山讀音類「雨傘」,很不雅,所以他後來改為「豫才」;

古代人與朋友同事相處,為尊重他人總是稱對方的字、絕不能當面指名道姓,那是很不禮貌的行為,只有長輩對晚輩才可以直呼其名,自稱也稱名,如果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就會鬧出笑話。

古人特別是文人騷客名字之外還有雅號,陶淵明號五柳先生,歐陽修號六一居士,蘇軾號東坡居士,鄭燮號板橋道人,等等;

總之,人們對取名問題是相當重視的,名字,體現了長輩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理想寄託,反映出成長的人文環境與家庭素養,為孩子取名時,父親往往反覆斟酌,引經據典,還請德高望重的族長或博學鴻儒再三商量。大家講究,名字要有高遠的寓意,字面要典雅,音韻要響亮,還要不產生不好的歧義,確實很費一番心思;不少人成年後自己重新命名,也是求名字更和己意;取名的確要謹慎,像「焦厚根」、「牛邊」、「畢雲月」之類的,很容易引起誤解曲解,弄得很尷尬。 >

(3)謝詠老師:姓名文化的變化

早年間,人們生活貧窮,文化素質較低,受舊風俗舊習慣的影響,說給孩子起個孬名好養活,所以什麼「孬蛋」、「孬小」、「狗蛋」、「狗剩」、「王八」等小名遍布城鄉,大人們叫得很自然,孩子們也不嫌臊得慌,還說這是以毒攻毒;還有,當時醫療水平低下,嬰幼兒成活率較低,人們為了孩子長命百歲,就給孩子取名「立柱」、「留柱」,怕他跑了就取諧音「栓柱」;還有的怕孩子生病,就叫他「鐵蛋」、「鋼彈」、「結實」。女孩的小名,無非是「蘭、英、菊、妮、娣」的叫,不像男孩子那樣難聽。 >

新中國成立後,新生兒的取名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貼近時代,追求時尚,漸成風氣。「和平」、「建國」大多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初,「建設」、「援朝」均與抗美援朝、五年計劃有關。女孩子叫「瑪麗」、「妮娜」顯然是受中蘇友好的影響,男孩子叫「躍進」、「國慶」也是大躍進、國慶節時出生。至於「紅衛」、「文革」、「衛東」、「紅兵」,一看就知道是十年浩劫的遺風;如果翻閱戶籍簿,簡直像閱讀一部現代史。

改革開放以來,孩子的名字越發絢爛多彩,越來越講求個性化、趣味化。

(4)謝詠老師:取名文化的方式

姓名的起源,應從人類產生開始。我國歷史悠久,民俗文化十分豐富,就姓名的命名,其傳統的方式也十分複雜,無論從宇形字義以及姓名的思想內容,都帶有時代的特點,或者說階級的烙印,因而不同歷史時期的命名方式或多或少都有些區別,謝詠老師總結了一下,大致說來,有下列幾種:

1,是以天干、地支、生辰節令命名,這種命名,多產生於奴隸社會早期;

2,是足以出生地、祖藉所在地等地名命名,此種命名除帶有紀念意義外,別無其它;

3,是祖、父、聖賢名,或以排行次序輩份命名,此神命名,在我國有很久的歷史,直至今天,仍在社會上流行,它反映人們傳宗接代的宗法思想體系;

4,是以五行、八卦、測八字等命名,此種命名凝聚著人類對自然然的認識,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內容,人類以五行相生相剋,陰陽剛柔平衡等原理,起一個好名以圖吉利,也是可以的;

5,是根據當時社會道德規範、思想準則命名,還有以自然、動植物及其它事物的名稱、借喻其寓意而命名等。

所有以上的命名方式,都有一定道理,其表達的思想內容,都是一種寄託,一種美好的寄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許多傳統的命名方式,巳不適應時代的需要,而且命名的思想內容,也不能體現現代人的人生價值,不能給人們的事業、家庭、健康等以某種啟示,於是又有了新的取名方式如下!

(5)重點推薦:謝詠老師姓名學風格:

姓名和我們終身相伴,對我們人生運勢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取名字也有很多講究,謝詠老師從小學習易經姓名文化,在以命理為中心取名字改名字領域有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下面謝老師就來闡述一下新時代取名字的精髓和原理,這也是謝老師取名改名的理念所在!

(1)謝詠老師:首先要符合「天道命理」;

天道實際上就是「大自然」的規律和要求,所謂「天人合一」也是同一個意思,要順勢而為,符合易理,其寓意是達到陰陽平衡;

這裡的符合個人的命理,也就是說通過命理選出您的喜用神,然後根據您喜歡的字進行組合,這個「用神」組合和很多民間愛好者所謂的「五行缺什麼補什麼」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2)謝詠老師:符合「姓氏數理」:

符合姓氏數理,具體的說就是做到五格在數理上要大吉,不能在名字中出現凶格,五格雖然不能作為主打因素,但是作為姓名學的輔佐參考因素,還是有必要結合一起的!

這個三才配置,也可以理解為「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取名字的時候,把這三方面都結合起來,也是希望儘量彌補五行配置中的劣勢,突顯本身的優勢;

(3)謝詠老師:符和「易經卦理」

這裡所說的「易經卦理」,實際上也就是以《易經》的五行八卦為基礎,結合姓名的姓氏名字進行推算吉凶演變的一個原理!

目前來說絕大多數老師起名都僅限於「姓氏數理」的為主,有少量人會考慮到「天道命理」因素,而「易經卦理」作為姓名學的重中之重,其推算原理複雜,所以更加沒有人會考慮;

前面幾個主體因素是姓名學之必備要素,是一定要優先結合考慮的,在滿足和符合了這幾大要素之後,剩下的就儘可能按自己的要求去發揮了,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要求!比如有些朋友希望姓名簡潔明了一些,有些朋友希望姓名帶有一些古典韻味,其實不管有什麼要求,都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儘可能去延伸和發揮,總而言之,最終都是希望寶寶身體健康,事業有成,一帆風順等等,所以必須得優先結合命理五行為主,謝詠老師的意見是能夠結合在一起當然更好,結合不了了也就無所謂了!

(6)謝詠老師最後總結:

名字之所以對人的命運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根本原理是:「人一出生的那個時空點就決定了人的一生命運,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是決定人命運最根本的兩個因素。古人發明的天干、地支,既能記錄時間順序,又可表明空間方位,把時間和空間有機地融為一體。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就由四個天干,四個地支組成,也就是人的生辰八字。每個天干、地支均有各自的五行所屬,因每個人的出生時間不同,天干、地支就不同,其八字、組合、結構、五行旺衰、命里喜忌也就各異。每個漢字也都含有不同的五行。用漢字所起的名字,其用字不同,五行也就不同。名字在通過人們叫的過程中,其五行以聲波作為載體進行傳遞,即與本人的人體場直接發生作用,進而改變命里五行的旺衰,以致影響人的命運。」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非常重視起名。《說文解字》云:「名為命」,「名,自命也」。即人的名字與人生命運相關。還有一句古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把名字排在了十大主要影響人命運的第六位,可見名字對人的影響之大。所以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國姓名史亦源遠流長,在世界各民族姓名文化中,堪稱最為獨特、豐富的的典型代表。中華民族有文字可考的歷史約五千年左右,而華夏人的姓名,在文字創立之前的遠古時代就已誕生。像盤古、女媧、伏羲、神農、黃帝、炎帝等這些傳說中的先祖們,他們的名字早在文字創立之前就在民間廣為流傳,直到文字產生後,才被載入史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b97efdd50552968807afdf5035e00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