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90周年】新華社 | 「榕樹效應」:一家中醫院的傳統文化傳承樣本

2023-11-10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建院90周年】新華社 | 「榕樹效應」:一家中醫院的傳統文化傳承樣本

新華社廣州11月9日電(記者肖思思、馬曉澄、徐弘毅)立冬前夕,大批居民一早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的廣場上排成隊,經過中醫治未病專家進行體質辨識後,等待領取適合的中醫膏方服用。

溫經養血膏、益氣潤腸膏、調肝健脾膏……一瓶瓶膏方整齊擺在義診台上,醫生根據各人不同體質為居民從相應的罐子裡取出一勺,放入對方手中的杯子裡。「膏方很方便,用水一衝就行,也不用天天煲藥。」廣州市民蘇伯伯說,自己平時也會根據醫生的體質辨識,選擇膏方在家飲用。

廣州市民在2023年嶺南膏方節上品嘗膏方。(廣東省中醫院供圖)

「膏方熱」是嶺南中醫藥文化濃厚的一個縮影。在廣東,人們吃藥膳、飲涼茶、做針灸,日常講究「治未病」,中醫藥文化浸潤在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背後,是嶺南中醫藥人近百年來的文化自信與堅守。

「榕樹效應」:讓中醫文化根系大地

1924年,廣東、香港藥材行及中醫藥界推動創建了廣東中醫藥專門學校,為了更好地服務民眾,廣東中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前身)經政府核准創辦,並於1933年開業。

如今,廣東省中醫院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被首批納入「輔導類」的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創建單位。

「一枝獨大不算大,不能變成『大樹下面不長草』。」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看到,由於臨床水平有限,有的地方中醫醫院或中醫醫生一度面臨患者流失的窘境。「當地老百姓看不好病,不僅會對醫生不信任,而且會對中醫不信任。」

對此,廣東省中醫院積極發揮「榕樹效應」。「我們要辦強自己,但是根基一定要向外擴展。我們通過協作醫院機制,幫助當地的中醫院或中醫科發展起來,進而帶動當地中醫藥發展。」張忠德說。 截至2023年9月,廣東省中醫院已與224家醫院建立了正式的協作醫院關係,以縣級醫院為主,包含省級、市級、縣級中醫醫院和社區醫院,輻射廣東省內以及海南、廣西、湖南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尋「寶」:中醫藥寶庫的「璀璨明珠」

「中醫藥寶庫有很多『璀璨明珠』,中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 廣東省中醫院黨委書記史俏蓉介紹,廣東省中醫院還成立了全國首家「傳統療法中心」,傳承挖掘民間確有療效的中醫特色療法,通過跟師落地並加以研究和提高,為臨床提供支撐。自2009年以來,廣東省中醫院共舉辦14屆「杏林尋寶」活動,累計梳理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490項,培養院內繼承人330餘人次。

廣東省中醫院2023年度中醫學術傳承拜師大會現場。(廣東省中醫院供圖)

讀經典、跟名師、做臨床——這是高水平中醫藥人才的必經之路。

2000年,廣東省中醫院在鄧鐵濤、任繼學、路志正等名老中醫的支持下,聘請全國名老中醫傳薪嶺南。15位已是八九十歲的中醫大家,南下廣東率先全國開展「師帶徒」工作,首創「跨地區拜師」「集體帶、帶集體」「一代帶二代」「脫產跟師」等模式,在中醫藥界產生巨大震動。

「回頭看來,這項工作不僅具有前瞻性,而且是搶救性的。」身為嶺南甄氏雜病流派第四代主要代表性傳承人的張忠德說:「很多名老中醫為自己的中醫學術思想得以傳承而感慨不已,對年輕的醫生而言更是受益良多。」

岐黃「出海」:中醫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閃亮名片

歷時390天,跨越一萬兩千公里……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廣東省中醫院整建制派出的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抵達加納後不久遭遇全球新冠疫情,這支中醫藥特色鮮明的醫療隊就地組織抗疫,中國醫生的「神奇針法」更在當地居民間口口相傳,在非洲見證中醫實力。

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針灸科袁鋒醫生在中加貿易文化周的活動上展示針灸、拔罐等中醫傳統療法。(廣東省中醫院供圖) 

「390天的援非經歷讓我感觸最大的是,中醫藥在全世界都能幫助人。」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隊長、現任廣東省中醫院貴州醫院院長石永勇說。

與全球醫學界廣泛開展中醫藥研究、跟海外中醫藥學院和同行深度合作、發揮港澳「橋頭堡」平台推動中醫藥「出海」……嶺南中醫藥近年來持續「走出去」,為全球健康注入活力,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智慧力量。

「跟國外專家交流的時候,別人覺得中國的醫生,都應該會中醫,懂針灸、按摩、中藥,這才是中國的醫生。」張忠德說。

來源:新華社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aff14bf0bf120b7b3c2d33d37ce9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