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聯名汽車品牌,為什麼如此讓人討厭?

2022-02-18     ZAKER科技

最近幾年,手機市場聯名成風,外界吐槽 " 留給手機廠商的相機廠不多了 ",現在這股聯名趨勢又輪到汽車廠了。

盧偉冰曾吐槽華為 " 保時捷設計 " 和公眾熟知的保時捷汽車無關,華為是在利用信息不對稱,打擦邊球營銷,並且還言之鑿鑿稱 " 貼牌個 LOGO 多賣幾千塊,用戶也不會買帳的 "。

不過,雖然嘴上批判得很勤,身體倒很誠實。

最近 Redmi K50 冠軍版也玩了一回聯名,和被他批判的華為一樣,這次 Redmi 聯名的也是車企——梅賽德斯 -AMG F1 車隊。

作為一款限量產品,Redmi K50 冠軍版除了配件和外觀配色稍有不同,其他參數與普通版完全相同,但它的售價比同配置的 Redmi K50 電競版高了 300 元。

這麼看來,盧偉冰著實為大家上演了一番真實版的 " 真香 "。

事實上,雖然有些聯名確實名不符實,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但顯然也不全像盧偉冰批評的那樣一無是處。

被華為帶火的相機品牌聯名

各行各業都少不了各種聯名,而在國內手機市場,第一個真正讓外界見識到聯名所具備的潛力的,當屬華為與徠卡的合作了。

2016 年,華為與徠卡合作,推出了雙攝手機 P9,隨後還設立了麥克斯 • 別雷克(Max Berek)創新實驗室進行聯合研發。

彼時,不少用戶調侃,華為 P 9 是 " 年輕人的第一台徠卡 ",嘲諷意味明顯。但此後,華為不斷在影像方面發力,接連推出了 Mate 20 系列、P 30 系列等主打相機的高端機型,不僅拍攝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並且還開創了 100 數碼變焦等特色功能,逐漸穩住了手機影像技術第一梯隊的地位。

如今回頭再看,徠卡的對於華為的意義不在於是否真正提供了某項關鍵技術,而是為華為的影像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品牌背書,開始在用戶心智中埋下一個 " 華為手機拍照還不錯 " 的標籤。

憑藉這一便簽,華為得以在後續機型中快速占領用戶認知,牢牢樹立自己的影像品牌。並以此為跳板,幫助華為逐漸站穩高端市場。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其他手機廠商也紛紛效仿華為,選擇與知名相機品牌合作,如 vivo 和蔡司,一加和哈蘇。不過,根據目前市場表現來看,他們取得的成績都不如華為。

爛大街的 IP 聯名

與相機品牌的聯名基本都集中在高端市場,主要為產品提供更高的品牌力。而在中低端市場,聯名的意味更多地也是為了擴大品牌認知。因此,聯名對象也成了更具有情感屬性的文化 IP。

例如," 小米 6X 初音未來限量版 "" 小米 10 青春版哆啦 A 夢限定款 ""iQOO Z1 航海王定製版 ""OPPO Reno6 Pro+ 名偵探柯南限定版 " 等,都是手機廠商與文化 IP 合作推出的聯名限量款手機。

OPPO Reno6 Pro+ 名偵探柯南限定版

它們往往在配置上與普通款沒有區別,但在外觀設計和配件方面融入了 IP 元素。對於這些 IP 的粉絲而言,這就多了一層獨特的 " 周邊 " 屬性。

事實上,IP 聯名版在某種程度上是承載著用戶對該 IP 的情感寄託,其吸引力也只有在該 IP 的追隨者身上才會最顯著。手機廠商利用聯名 IP 所具備的影響力和粉絲粘性,吸引原來不是該品牌的用戶。

聯名車企,聯名了個寂寞?

如果說與相機品牌多多少少會有技術合作,例如 vivo 採用蔡司鏡片;與 IP 聯名可以滿足粉絲需求,那麼聯名車企多少顯得有些為了聯名而聯名了。

相較而言,車企既不能為手機的某些功能充當技術合作者,手機也幾乎沒有開發與被聯名方的合作功能,例如 " 一鍵解鎖汽車 " 等。同時,車企缺乏廣泛的文化基礎,沒有文化 IP 那樣坐擁眾多的消費群體。使用車企聯名款手機的用戶也不會因此而感覺自己是開著一輛超跑。

iQOO 8 Pro 傳奇版

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 OPPO Find X2 Pro 蘭博基尼版、一加 7T Pro 邁凱倫版、iQOO 8 Pro 傳奇版,還是最近發布的 Redmi K50 冠軍版,無一例外,都是各家品牌里主打性能的機型,都搭載了當時最高端的旗艦配置。手機廠商可以藉機提高品牌溢價,在獲取更大利潤空間的同時,塑造品牌的高端形象。

但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聯名顯然沒有帶來更多實用性。

歸根結底,手機廠商與品牌聯名,最重要的還是自身的產品實力,聯名應該是錦上添花,而不是漲價的遮羞布。

盧偉冰的話並沒有錯,但廠商們能不能堅持,顯然是個問題。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 實習生 梁宇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ab7e24dee4380e9f2e9e9cf19d831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