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出控訴,矛頭直指恆業影業,聲稱該公司拖欠百餘名員工薪資,總額竟高達千萬餘元。這位網友以親身經歷為證,披露了自己被拖欠十萬餘元工資的遭遇,儘管在資本的洪流中這筆款項猶如滄海一粟,但對於個體而言,卻是足以壓垮生活的重負。
年初,該網友在理解公司困境的前提下,選擇了和平離職,並簽訂了公司承諾償還薪資的協議。
然而,多次討薪未果後,他無奈選擇法律途徑維權,但現實卻更為殘酷:法院雖已進入強制執行階段,卻發現恆業影業並無可供執行的財產,討薪之路似乎已走入死胡同。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恆業影業一邊深陷欠薪風波,一邊卻仍在籌備新片《發達之日》,講述的恰恰是一個討債的故事。
編劇、導演鍾偉,備案單位赫然寫著恆業影業及其CEO陳輝旗下的恆業牧馬人影視。諷刺的是,這部新作的情節設定與現實中的員工討薪場景如出一轍,讓人不得不對恆業影業的現狀產生質疑。
雖然目前尚無官方定論證實網友的爆料是否屬實,但通過對公開資料的查詢,可以發現「福建恆業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恆業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及被執行人名單。
其中,福建恆業影業存在股權出質、失信被執行人、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股權凍結、司法案件等多項負面記錄。
僅被執行人一項涉及金額即超過3300萬,而公司創始人、總經理陳輝更是背負著5條限制消費令,最新一條申請人為「上海瞳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限制令發布日期為今年7月11日。種種跡象表明,恆業影業的經營狀況確實不容樂觀。
對於影視公司而言,由於固定資產有限,一旦面臨執行,往往難以找到有價值的可執行資產,辦公設備的變賣價值微乎其微,無法填補巨額欠款。
回顧恆業影業的發展歷程,曾幾何時,它憑藉《戰狼》《誤殺》系列、《京城81號》等賣座片在市場上聲名鵲起,尤其是CEO陳輝,自1995年踏入電影行業以來,歷經12載沉澱,於2007年創立福建恆業,以十餘人的團隊開闢驚悚片賽道,一路穩紮穩打,成績斐然。
然而,《異度公寓》《京城81號》系列以後,陳輝並未滿足於「驚悚片專業戶」的標籤,他帶領恆業參與出品及發行的《戰狼》、林超賢執導的《破風》均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特別是《誤殺2》,以超過11億的票房成為恆業影業的驕傲之作。
然而,近年來電影市場的遊戲規則已然改變,單靠跟投一部熱門電影已無法實現豐厚利潤,主導項目的成敗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生死存亡。恆業影業在《誤殺2》之後,仿佛步入了下坡路。
去年春節檔的《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多次撤檔,最終票房僅達1億,片方分帳不足宣發費用;緊接著邱禮濤導演的《絕地追擊》製作成本不菲,票房卻僅為3000萬,再次陷入虧損泥沼。
後續的《忠犬八公》《怒潮》《彷徨之刃》雖票房尚可,但回款周期長,資金鍊緊繃,使得恆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陳輝曾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我們經常看到有公司因一部電影的失敗而一夜消失,現實就是如此殘酷。電影事業需要步步為營,才能走得長遠。」
如今,這句話仿佛一語成讖,成為了恆業影業命運的真實寫照。將一家公司經營十餘年實屬不易,欠薪固然不對,但陳輝和他的恆業影業背後必然有著諸多辛酸與無奈。
他們或許還在堅守,期待通過新項目如《發達之日》扭轉乾坤,因為只有公司重新煥發生機,盈利運轉,才能逐步化解眼前的危機。
面對恆業影業的困境,我們不禁要問:在行業寒冬下,員工權益如何得以保障?電影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又該何去何從?
首先,針對員工權益保護,法律制度與監管機構的角色至關重要。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欠薪企業的懲處力度,嚴格執行勞動法相關規定,對惡意欠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優化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簡化程序,提升效率,讓員工在遭遇欠薪時能迅速、有效地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此外,加強勞動監察,定期對企業進行抽查,確保工資發放合規,對發現問題的企業及時公示、整改,形成有力的社會監督。
其次,行業內部需建立起更為完善的薪酬支付保障機制。行業協會、工會等組織應發揮橋樑作用,推動企業簽署公平、透明的薪酬支付協議,設立專項基金,用於墊付或補償遭遇欠薪員工的部分損失。同時,鼓勵企業採用分期付款、收益分成等多元化的薪酬結算方式,以緩解現金流壓力,降低欠薪風險。
再者,電影行業亟待轉型升級,尋找新的增長點。面對票房下滑、市場收縮的現實,企業需積極擁抱數字化、網絡化趨勢,探索線上發行、雲觀影、虛擬現實等新型觀影模式,拓寬收入來源。同時,深化內容創新,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優質IP,提升影片的市場競爭力。此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合拍、版權交易等方式分散風險,增強抗風險能力。
最後,社會各界應共同關注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政府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如稅收優惠、融資扶持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投資者理性看待行業波動,給予企業合理的成長空間,避免過度追求短期利益。公眾則需樹立正確的觀影觀念,支持優質國產影片,共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總結來說,恆業影業欠薪事件折射出電影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與深層次問題。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強化法制保障,完善行業機制,推動產業升級,才能確保員工權益得到有效保護,推動電影行業在寒冬中尋找到生機,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我們共同期待電影行業的春天早日到來,那時,每一部優秀作品的背後,都將不再有勞動者權益受損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