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50年前,美國登月失敗……

2019-07-21     知識分子

你知道我們今天紀念五十年前人類登上月球的背後,有多少艱辛?為了兩個人登上月球,有四十萬人在為之工作。假設登月失敗,萬一太空人永遠回不來,尼克森總統還準備了另外一份沉重的演講……

1969年7月16日,搭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人類的首次登月嘗試。北京時間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踏上了月球的表面,在完成考察任務後順利返回地球。接下來,等待他們的是彩帶遊行和世界巡遊。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歷史沒有按這樣的軌跡前行——

假如50年前,美國登月失敗……

如果阿波羅11號沒能順利完成任務該怎麼辦?和科幻大片中的大救援不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會切斷與登月太空人的通訊,而總統的任務就是告訴全世界發生了什麼。事實上,早在阿波羅11號飛往月球的中途時,訃告就已經提前擬好了。

威廉·薩菲爾為尼克森總統撰寫了一份「萬一發生登月災難」的應急計劃。這份計劃如今公之於眾——

月球災難


命運註定,那些以平靜的心探索月球的人,將會得到安息。

兩位勇士,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自知返航無望。但他們的犧牲,卻為人類帶來希望。

這兩個人為了人類最為崇高的目標而犧牲:探索和了解真理。

家人和朋友會哀悼他們;國家會哀悼他們;全世界的人民會哀悼他們;勇於派出兩位子民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地球會哀悼他們。

因他們的探索,令全世界的人團結一致;因他們的犧牲,使得人與人更緊密。

從前,人們仰望天際,在星座中看見他們的英雄。現在,我們都是一樣,但是我們的英雄都是有血有肉的。

別人將會追隨他們,並會找到回家的路。人類的探索不會停步。但他們是第一個,永遠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先驅。

當人類在夜空中看見月亮時,會知道總有永恆的人類在另一個世界中的某個角落。

總統發言前:

總統應先致電予遺孀們。

總統發言後,太空總署與太空人停止通訊時:

牧師應採取海葬的程序,並把他們的靈魂交託在海洋的深處,以主禱文作結。



訃告原文為公版,譯文在CC BY-SA 3.0協議下使用(譯文來源:zh.wikisource.org)

假如登月第一人是蘇聯人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在冷戰期間進行全方位競爭,其中就包括太空競賽。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號」(Sputnik 1),成功把第一位航天員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送入太空。但是,蘇聯卻在登月競賽中輸給了美國。

設想如果是蘇聯贏得了這場競賽,歷史又會有怎樣的不同?

從1969年到1972年,先後有12名美國航天員到達月球表面。在此之後,美國停止載人登月計劃。不管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在演講中把人類登月描述成多麼偉大的壯舉,美國人發起登月計劃的目的就是在這場競賽中擊敗蘇聯,報此前太空競賽輸給蘇聯的「一箭之仇」。美國人認為登月就是一場類似短跑比賽的競爭,當你衝過終點之後,你就該停下來。經過數次直播之後,美國觀眾對通過電視收看登月逐漸感到乏味,政治家們也失去了興趣,「燒錢」的登月行動引起不少人的不滿,因此登月計劃被取消並不意外。

但是蘇聯有著和美國截然不同的體制。如果是蘇聯首先完成了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也許他們的月球任務不會像NASA那樣在數年之內就偃旗息鼓。空間科學史專家克里斯多福·萊利(Christopher Riley)認為,蘇聯人在登月後將會繼續進行月球任務,甚至包括建設月球基地。這樣一來,美國不得不採取相應的行動應對蘇聯登月成功獲得的領先優勢,跟進蘇聯的月球探索,甚至執行更大膽的計劃。此後幾十年人類的空間探索史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將會完全不同。

1969年,時任美國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Spiro Agnew)曾經表示,美國人將在20世紀80年代登陸火星。在20世紀60年代那樣一個航天技術蓬勃發展的時代里,並非是天方夜譚的想法。美國已經在考慮登陸火星的可行性並進行相應的研究。如果蘇聯人首先登月,美國人就會把想法變成行動,作為對蘇聯人的回應。

不過,這一切都隨著1969年7月20日美國人成功登月而永遠地留在設計藍圖上。人類首次登月50年後的今天,蘇聯不復存在,美國人也無法重返月球。登陸火星,50年後還只是一個夢想。

參考資料: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13041326

假如登月計劃中途未被放棄

1972年12月14日,尤金·塞爾南和哈里森·施密特返回了阿波羅17號登月艙。在尼爾·阿姆斯特朗邁出歷史性的一步僅僅三年之後,人類對月球的探索迎來了暫時的尾聲。

其實在阿波羅11號到達月球的多年之前,大局就已經定了。20世紀60年代末,越南戰爭使美國財政陷入困境。1967年1月阿波羅飛船發射台上的一場致命大火嚴重影響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典範形象。而蘇聯的登月努力似乎又毫無進展。在1967年夏天的預算辯論中,國會拒絕資助NASA的進一步月球探索計劃。

如果國會批准了NASA的申請,阿波羅任務繼續進行會怎樣?美國航空航天局Unix系統程式設計師亨利·斯潘塞(Henry Spencer)想像了這種情況下的地球生命和地外生命——

2018年7月,在美國的月球永久殖民地詹森城(以授權建設該城的林登·詹森總統的名字命名)中,人們正在慶祝第三代美國裔月球人的到來:他們是出生在月球上的父母生出的第一代孩子。因為這個殖民地的人口只有5000,「城市」這個詞太過浮誇,而如果你期待這座城市上方有一個像科幻漫畫中那樣的穹頂,你也會失望了:這種想法絕對經不起月球被宇宙射線和隕石轟擊的嚴酷現實的考驗。

幸運的是,有一個現成的地點可以用來建設城市:地下火山熔岩流雕刻出的通道,但熔岩本身早已熄滅。早期的阿波羅任務已經在月球表面斷斷續續的溝槽中發現了部分坍塌而露出表面的通道的痕跡。月球岩石極度乾燥,重力也比較弱,這意味著直徑一千米甚至更粗的隧道可以保持穩定。而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給這些通道封堵或加壓都非常簡單。

一開始,政府幾乎包辦了詹森城的一切事務。然而,近年來月球探測越來越依賴於月球本地的自主產業。從地球運輸物料的成本仍然極其高昂,而在本地提取水和氧氣成了一項繁榮的業務。還有人在討論開採氦–3並交易到地球上以供核聚變反應堆使用的可行性,如果地球上已具備聚變技術的話。

供月球上的孩子們讀書的學校在蓬勃發展,但是更先進的教育還需要送到地球上進行。在阿波羅計劃的40年後,乘飛機到達太空已變成常事,但是到地球旅行仍然很昂貴,而且月球居民也無法輕鬆適應地球上更強的重力。即使你像90%的月球人口那樣出生於地球,你也無法輕易回去。當然,對於那些願意花很多錢只為了在軌道上待一周左右(很快他們就能入住詹森城的第一家旅館了)的太空遊客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俄羅斯在月球上也有一塊地盤,這是赫魯雪夫渴望為蘇聯建立永久月球居住權所留下的遺產。事實上,2009年,月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國際化:詹森城裡有不少歐洲人和日本人,中國和印度也正在考慮建立他們自己的地盤。

月球以外的太空探索一直不太成功。在1980年,3名美國太空人降落在火星上並停留了一周,但這只是一個匆忙的決定,為了搶在蘇聯之前在火星上插上旗幟、留下足跡。隨之而來的是蘇聯的登陸和美國的另外幾次任務,但是20世紀80年代末,到達火星的載人任務停止了。分配給NASA的固定預算在建立詹森城時因成本超支而變得緊張,而搖搖欲墜的蘇聯經濟也無法支撐起蘇聯的火星探索。

因此,除了在20世紀90年代初利用探測火星的剩餘設備拜訪了地球附近的兩個小行星外,對月球以外的太空探索在2000年之前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隨後,技術上的改進讓人們的探索熱情謹慎地復甦起來。其中一項技術進步是可以從月球極其豐富的極地冰層中提取火箭燃料,這意味著從月球發射遠程任務遠比從地球發射便宜得多。

該部分經授權摘編自《是我想多了嗎?》第二章



《是我想多了嗎?》

中信出版·鸚鵡螺


文章頭圖及封面圖片來源:gizmodo.com.au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O3HFWwBmyVoG_1Zqz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