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不可不知的人生智慧

2019-11-28     與心幽歡

紅樓一夢為閨閣女子樹碑立傳,寫盡人間滄桑,也寫盡了她們不凡的英姿,在那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上,也展現了她們不凡的人生智慧。


林黛玉:做最好的自己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在榮國府的熙熙攘攘之中,林黛玉卻活得自在安然,一切都是因為她有著堅貞的本性,時刻做最好的自己。瀟湘館的竿竿翠竹,就是她清新脫俗的象徵。 她的智慧來源於她的母親。她一開始就懂得了大家族的規矩。進入榮國府後,她從來都不會輕易地多行一步路,多說一句話。大多數時候,她都是在瀟湘館讀書,寫字,作詩等,努力提升自己的素養。

薛寶釵進入榮國府後,雖然下人們都贊寶釵,說黛玉有所不及,但是這卻沒有引發林黛玉的好勝心。她只是覺得薛寶釵內心藏奸罷了,依然堅持她自己的生活態度,不附和,不世俗,日子依然平靜地過下去的。當史湘雲說她挑不出薛寶釵的錯誤時,她僅僅一句「我當是誰,原來是他!我那裡敢挑他呢」就表達了她與誰都不爭,與誰正都不屑的心態。她始終都只要做好自己,不論他人的是與非。

堅持自我的她,也從來不勸賈寶玉讀書。因為她知道,改變一個人不如去呵護一個人,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合理的存在,那些規勸挖苦諷刺,只會激發他人的逆反心理。賈寶玉因此只有在林黛玉那裡才能獲得快樂。這就是林黛玉智慧的影響力。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每個人首先都應當成就最優秀的自我,不攀附,也不刻意去在他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這樣才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不二法門。

薛寶釵:任是無情也動人

薛寶釵對於他人的愛,不像林黛玉那麼坦誠熱烈,但是她卻自有她的動人之處。

你看賈寶玉被賈政打了,林黛玉去了眼睛都哭腫了,王熙鳳看見了都要笑話她了。可謂是十分的令人感動。但是,薛寶釵送藥的時候,保持著的那種克制的情感,也令賈寶玉大為感動。因為薛寶釵不是不愛你,而是不敢大膽地表露出來。她將自己的情感隱藏得很深很深。只有被強烈地觸動的時候,她才會在不經意間表露一二。

她的無情,也在於不任性。像賈寶玉過於任性,就是大家的麻煩。她的這種不任性,是一步步地去接受現實,融進現實,忍受著假醜惡,無視那些黑與白。只是,有些時候,因為自身的利益,她太過現實了,一直顛倒黑白。但是,我們人不都是要一步步地去接受現實嗎?林黛玉堅持自己的個性,但是她也不與現實碰撞,她只是保持著她凜然的態度,與現實和解。

如果不是因為林黛玉的原因,如果沒有林黛玉,相信賈母很快也會接受薛寶釵。你在她身上感覺得不到熱度,有時候卻也能慢慢地信賴她。這或許就是她無情也動人的人生境界所有的魅力吧。

賈元春:平平淡淡才是真

貴為皇妃,賈元春嚮往的卻是平常老百姓家的生活。因為榮華富貴實在都只是過眼雲煙,裡面還伴隨著那麼多是是非非。

省親的時候,她含淚喊出的「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當就是她最為嘹亮的心聲。

是啊,我們何必犧牲自己的幸福,去那些鏡花水月中折騰呢?到頭來,發現最有意思的還是粗茶淡飯,還是一家人團聚。在追求那些不平凡的路上,該要承受多少的孤獨與寂寞。樸實與本真,才是生命與生活都最該有點狀態。

元春在皇宮中受盡苦楚,才有如此飽含血淚的呼喊吧。追去無止境,像賈府那樣的人家,能夠惜福感恩,也就非常了不起來,何必將女兒拿去投資呢?

探春: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很多人說探春勢利,不如說她時刻想把握好自己的命運。既然一出生就意味著苦難,又何不命運來一番正面的較量呢?放下暫時的情感束縛,往更高處攀登,正是探春要做的。很多時候,只有你駕馭得了一切,才配談情感。紅樓夢前80回,探春與趙姨娘談情感還遠遠不是時候。

這樣的探春,人們也會慢慢地懂得她的心。人們逐漸地都會發現,她不止是對趙姨娘「無情」,她對所有人都「無情」。開始理家後的她,使用出的儘是一些鐵血手段,上至王夫人邢夫人,下至婆子丫頭,都不是她心目中的法外之人,她說一不二。

但是,她的「無情」卻給榮國府帶來了新氣象,特別是抄檢大觀園之後,她的形象更變得偉大。原來,鐵血之外,她更有丹心。她不僅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命運,面對家族垂敗的命運,她也想力挽狂瀾。無奈天意弄人,大廈將傾,她個人能力有限,給她的時日也不多,她又不是男兒身,獨木難撐啊。

但是,人生努力過,用心過,也就無怨無悔了。命運也給了探春最好的補償。人生當學賈探春。


史湘云:樂觀的人總不容易受傷

史湘雲走到哪裡都喜歡大說大笑,有時候,雖然令人討厭,卻又不想生她的氣。

她喜歡直來直去,把一切想得很簡單。她針對林黛玉,也不覺得林黛玉會對她怎麼樣。她跟了薛寶釵,也不去想薛寶釵對她的好是真心還是假意。她總是樂觀的面對生活。

或許,是她從小就就在悲苦中長大的原因吧。她或許會覺得生活再差也不過那樣,何不任隨自己的心瀟洒走一回。因此,每每到榮國府,她立馬就變成了一個沒有煩惱的人。只有在回去的時候,才流下幾滴眼淚,讓賈寶玉叫賈母打發人,早點又去把她接回來。

如此,她的心底當是沒有任何的傷痕。你看,襲人慢慢地不怎麼把她當朋友了,她也無所謂。薛寶釵最終拋棄了她,她也只說一聲「可恨」就完事了。她背叛過林黛玉,又跟林黛玉和好如初,也不覺得大家彼此是誰欠了誰的,誰辜負了誰。林黛玉的影響力讓賈寶玉不怎麼看重她了,在那個時候,她的內心也釋然了。

像史湘雲一樣,樂觀一點,心裡不去藏太多的事,內心的傷痕也會少一點,又何樂而不為呢?



賈惜春:出淤泥而不染

賈惜春,在紅樓夢是一個沒有什麼影響力的女子,是一個被大家忽視的對象,要談什麼人生智慧似乎與她不沾邊,但這本身就是她的人生智慧吧。

有智慧,並不在於你看上去有多聰明,多厲害,多麼有影響力,而是主要看一個人的生活質量。惜春出生在那樣的家庭,卻能夠獨善其身,就是她最大的成功了。她出淤泥而不染。寧國府的一切齷齪與不堪,都無法將她沾染。

她也並非對入畫無情,而應當是她要自渡,也要給入畫一條生路,讓入畫及早去選擇好她自己的生活。至少,那段時間大家影響了入畫,是會對入畫負責的。早有出家打算的她,將來一朝登入佛門,那樣突然拋下入畫,才是最大不負責任。絕塵而去的惜春,留給世人的應當是唏噓與感動。

現實中,許多看似不近人情的人,也當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蓮。她只是有著自己的堅持,不願意被社會的大染缸所污染,在人群中遺世獨立,兩袖清風,散發出自己的最為沁人心脾的芳香。

紅樓夢就是這樣一部奇書,每一個人物身上都有閃光點,只要細心體會,都會心生感動。每一件事,都能帶給人們啟發。每一個細節里都有火花,能夠照亮生活中黑暗。每天讀一點紅樓夢,也是一種最好的修行。在一次次的細讀之中,讓紅樓夢的智慧,充盈我們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CuewG4BMH2_cNUgWI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