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跌入回調區,重壓下美股會重演「黑色星期一」嗎?

2023-10-26     巴倫周刊

原標題:納指跌入回調區,重壓下美股會重演「黑色星期一」嗎?

美債收益率只是在回升到更正常的水平,但回升速度之快給市場和經濟帶來很大風險。

由於率先公布財報的幾家科技巨頭的業績未能平復投資者對債券收益率上升的擔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周三(10月25日)跌入回調區。

納指周三收跌2.4%,創下2月21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收盤價較7月19日觸及的近期高點14358.02點下跌超過10%,較2021年11月19日觸及的16057.44點歷史收盤價下跌約20%。

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分別收跌0.3%和1.4%。

在周五最新通脹數據出爐和美聯儲下周公布利率決定之前,長期美債收益率重拾升勢,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4.952%,創下今年第二高水平。

在收益率上升加大美股壓力之際,對美國經濟或金融市場「崩潰」的擔憂再次被點燃。

納指回調後回升需要三個月,這次情況更複雜

科技股周三承壓。微軟(MSFT)第三季度雲業務收入實現增長,說明人工智慧熱繼續給業績帶來積極影響,但Alphabet (GOOGL)雲業務收入不及預期,周三股價暴跌9.5%,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谷歌的競爭對手、雲計算巨頭亞馬遜(AMZN)也受到波及,股價大跌5.6%。

Meta Platforms (META)三季度營收和利潤均超出預期,但該公司對四季度迄今為止廣告需求疲軟發出預警,股價隨後由漲轉跌,收跌4.17%。

標普500指數中的通信服務板塊下跌5.9%,該板塊包括Alphabet、Meta和Netflix (NFLX)等知名科技公司。

Innovator ETFs研究和投資策略主管蒂姆·厄本諾維茨(Tim Urbanowicz)評論說:「從歷史上看,加息對盈利的影響大約滯後兩年,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盈利在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之前見底的情況。」

這也是本周美債收益率仍在影響市場情緒的原因。本周早些時候,基準10年期美債收益率16年來首次突破5%。

MRB Partners執行合伙人兼全球策略師菲利普·科爾馬(Phillip Colmar)說:「債券收益率再次上升,投資者不確定收益率是會停在目前水平還是繼續上升,這就是投資者對今年漲幅最大的科技股進行獲利回吐的原因。

科爾馬還說:「科技股是目前估值壓縮最嚴重的領域。」

Dakota Wealth Management高級投資組合經理羅伯特·帕夫里克(Robert Pavlik)評論說,長期美債收益率的大幅上升讓投資者感到恐慌,股價大漲的高增長科技股受利率上升的不利影響尤其嚴重。

帕夫利克把這種動態比作在利率為2%時中彩票的人和在利率接近10%時中彩票人的消費能力。

帕夫利克說:「大型科技股正在承壓 。到了某個時候這些壓力會消失,但美聯儲仍然是投資者最擔心的問題。」

周三是納指自1971年2月問世以來第70次收於回調區。

道瓊斯市場數據(Dow Jones Market Data)顯示,在之前的20次回調中,納指顯著回昇平均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進入回調區一年後平均上漲14.4%。

納指進入回調區後,通常會在幾個月內反彈

帕夫利克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最高將升至5.25%-5.5%,可能會讓納指接下來的反彈變得更複雜。

「黑色星期一」式暴跌機率較小,美股更可能逐步走低

雖然美債收益率只是在回升到更正常的水平,但回升速度之快給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

Ned Davis Research首席全球宏觀策略師約瑟夫·卡利什(Joseph Kalish)認為,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有可能升至5.25%以上,這一風險可能導致美國經濟或金融市場「崩潰」,或者說二者都有可能發生,因為5.25%標誌著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2006年-2007年達到的「重要雙頂」(important double-top),也是那個加息周期里美聯儲政策利率的峰值。

《華爾街日報》近日一篇題為《另一個「黑色星期一」可能即將到來》的評論文章引發了很多投資者的擔憂。

文章認為,美聯儲的政策正在偏離正確的軌道,可能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傷害,並導致股市出現另一輪讓人想起1987年10月19日崩盤那樣的暴跌。

除了《華爾街日報》,許多市場策略師也提出了能夠證明美聯儲犯錯的證據。

投資研究機構Rosenberg Research創始人兼市場策略總裁大衛·羅森伯格(David Rosenberg)近日提醒投資者,在實際可支配收入減少之際,「收入衰退已經開始」。Yardeni Research總裁艾德·亞德尼(Ed Yardeni)指出,如果債券收益率繼續上升,他對經濟和股市的樂觀看法將「面臨威脅」。

由於風險幾乎為零的美國國債現在能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投資者幾乎沒有動力去冒險持有股票。這意味著只要利率繼續保持在高位(美聯儲的計劃),股市不可避免會感受到壓力。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雖然美股目前面臨多重風險,但另一個「黑色星期一」到來的可能性不太大,股市更可能像下樓梯那樣一步步走低,而不是像掉進電梯井裡那樣出現突然且大幅度的暴跌。

Sevens Report創始人兼總裁湯姆·埃薩耶(Tom Essaye)指出,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當時問世不久的股指期貨造成的,此外,雖然一些投資者可能認為目前由人工智慧驅動的交易也帶來了類似的威脅,但為防止另一個「黑色星期一」而推出的熔斷機制應該可以避免此類拋售的重演。

美國M2貨幣供應量最近創下1933年以來的最大同比降幅,《華爾街日報》指出,這是另一場崩盤即將到來的跡象。但埃薩耶指出,新冠疫情時期實施的刺激措施推動M2貨幣供應量增長了40%以上,目前下降後仍遠高於疫情之前的水平。

埃薩耶承認,貨幣供應量的確是一個領先指標,可能會削弱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帶來的積極影響,因為就業數據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後性。但埃薩耶說:「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只有勞動力市場明顯惡化,才會加劇對經濟硬著陸的擔憂,無論如何估計,勞動力市場都很緊張,在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之前還有很大的鬆動空間。」

這類好消息並不意味著投資者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了。和其他很多分析人士一樣,埃薩耶認為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市場會因此受到驚嚇,但這將是一種長期的緊張情緒,而不是說市場會突然被嚇到。

埃薩耶說:「也就是說,如果出現『增長恐慌』,那麼股市今年的漲勢會以一種連貫、『有條不紊』的方式發生逆轉,而不會突然發生『內爆』。」

其他分析人士也同意這種觀點。Stifel市場策略師巴里·班尼斯特(Barry Bannister)周一(10月23日)警告指出,標普500指數可能呈區間波動直到明年春季,在高利率帶來的影響逐漸顯現之際,未來幾年該指數甚至有可能停滯不前。班尼斯特說:「我們仍然認為,2020年代標普500指數將在一個『長期熊市』中進行一系列交易。」

文 | 巴倫周刊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9a8ad07770cc076d7a507cea6dcea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