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處天坑群由19個天坑組成,主要分布於廣西那坡縣城廂鎮和龍合鄉,這是我國境內繼廣西樂業大石圍天坑群、陝西漢中天坑群後,發現的又一世界級天坑群。
據調查,那坡天坑群大部分天坑容積在百萬立方米以上,原始景觀保存完好,人為活動痕跡較少,天坑與地下河及其洞穴系統相連。那坡天坑群形成於定業地下河流域內,地下河匯水面積486平方公里,地下河總長60公里,落差292米。
「這些天坑有的發育于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之上,有的順著谷地地下河軌跡呈串珠狀分布。那坡天坑群的發現對完善天坑演化理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岩溶地質研究所黨委書記蔣忠誠說。
那坡天坑群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樹龍、香木蓮、棕櫚樹等,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天坑中央香木蓮樹高50米,僅次於大石圍天坑香木蓮。
中國地質調查局網站顯示,此次調查是「全球岩溶動力系統資源環境效應」國際大科學計劃實施的組成部分。調查結果將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制定相關岩溶國際標準的樣本。
那坡天坑群內發育有類型眾多的岩溶地質遺蹟,尤其是豐富多彩的岩溶洞穴、岩溶峽谷、伏流和瀑布景觀,難能可貴的是基本都保存完好。
那坡天坑群還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植被群落,如董棕、蛇根草、爬樹龍、香木蓮、棕櫚樹等。其中,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董棕群落,林木均高在30米以上,如此高大的天坑野生董棕林為國內首次發現。
天坑並不是隕石撞擊的結果,也不是超自然力量的創造,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種,是流水和岩石長期作用的傑作。天坑的坑壁四周通常十分陡峭,很多坑的底部草木叢生、野花爛漫,倘若站在坑底仰望,則又是一派迷人的風光。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被發現的大規模天坑主要分布在我國。截至2017年底,以約100平方公里分布區域為界,我國發現的天坑群數量為27個。僅這些天坑群的天坑數量,就達到了172個。
憑藉全球最豐富的天坑資源,我國的天坑研究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也吸引全球眾多地質及生態科學家前來我國一探天坑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