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多方共同守護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蘭敏/文 李藝/文 鄒財麟/圖
老年人如何在精神層面上更好地「老有所樂」「老有所娛」?有人在嘗試時找到歸屬,也有人在追尋時意外收穫了路上的風景。專家介紹,找不准方向的老年人,可以先從發展興趣愛好開始嘗試。此外,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等場所也有針對老年人的文娛體育活動,老年人可以嘗試走出家門,參加一些活動。
在南寧一公園內,不少老人正在運動。
他們這樣找到「快樂老家」
老年人該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老家」?兩名已找到自己精神歸屬的老年人,他們的經歷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幾乎每天早上,今年73歲的周柳萍都會花40多分鐘從江南區坐公交車趕到南寧市人民公園,和她的老夥計一起打太極拳。閒暇時,她會和拳友們聚會,或者外出參加太極拳比賽,日子過得很充實。
然而,周柳萍剛退休時卻很鬱悶:她身體一直不好,頸椎有問題,收入也不高。後來,她覺得這種苦悶的心態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在別人的介紹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加入到練太極拳的隊伍中,沒想到這一試就堅持了十幾年。「每天坐公交車過來是挺麻煩,但是能打太極拳、能見到朋友,我很開心。」周柳萍說。
南寧人民公園的湖心島,每天都有不少老人在此跳舞和運動。
71歲的王女士熱愛運動,從退休開始就和丈夫開啟了騎行之旅。如今,她每天都會和丈夫一起騎行幾十公里,既是鍛鍊身體,也是愛好使然。他們有時騎到四塘地區,有時會騎到美麗南方;有時會在外面吃飯,有時在騎行路上買菜,再回家做飯。
「我現在每天都在享受生活。」王女士說,退休這些年來,她和丈夫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除了騎過廣西的山山水水,還一起騎行去過井岡山、韶山等地,並曾經騎行環遊海南島。為了更好地記錄騎行生活,她還鑽研起如何拍照、拍視頻。「很多人都不相信我已經70多歲了,騎行讓我身體健康,分享讓我心態更年輕。」她說。
老年人如何找到精神寄託
廣西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滕潔貞認為,在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政府和社會都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條件和資源。比如,現在街道辦、社區都有活動場所,還有老年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社區職校等開班的培訓班,線上也可以學習音樂、繪畫等藝術。
退休老人上夜校,學習新的技能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精神寄託,建議老年朋友可以從自己的愛好出發,嘗試去學習新的技能,如繪畫、音樂、攝影、網購等都是能豐富精神生活的途徑。」滕潔貞說,在發展興趣愛好的過程中,老年人也更容易收穫朋友,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
滕潔貞表示,退休老年人也應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與親朋好友保持聯繫,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這不僅有助於緩解孤獨感,還能增強社交能力。
新竹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石榮彬介紹,其實老年人不但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也有為社會作貢獻的願望。他在多年的社區工作中發現,讓有能力、有特長、有願望的老年人更多地參與社區服務,發揮自身餘熱,他們在奉獻的過程中也會有成就感,心情變得舒暢。
兩名老人舉著手機在公園內閒逛。
「線上的一些直播和短視頻內容,可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網絡平台也給了老年人更多展示技藝、分享知識的機會,能幫助老年人積極融入和適應社會,但若過度依賴網絡平台,易讓老年人忽略線下社交和鍛鍊活動的必要性。」石榮彬說,老年人接觸網絡可能沒有年輕人那麼有辨識能力,還是要注意提防網絡詐騙和陷阱。
豐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部門也在努力
隨著「敬老月」系列活動正式啟動,近段時間,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也非常熱鬧。桌球、氣排球、羽毛球等交流活動接連上演。
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副主任盧傑介紹,該中心開設有聲樂、舞蹈、器樂、綜藝4大類48個專業301個班級,今年老年學員數量突破萬人大關,招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很多課程報名都出現了「秒空」。他表示,除了開展老年人的教學活動,他們還設立社區教學點,以開辦短期藝術培訓班的形式,將聲樂、舞蹈、攝影等課程送進社區,讓老年人在家門口發展興趣愛好。
在公園裡打牌的中老年人。
記者從南寧市老年人體育服務中心了解到,在2022年,「邕城長者運動樂」系列活動就吸引了眾多老年人參與。該中心還計劃在9個社區醫養中心開設體育課程興趣班,將最適合老年人的太極拳等培訓班送到「家門口」,引導老年人參與體育鍛鍊。
石榮彬表示,新竹社區也推出了多種活動,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精神生活資源。比如,推行互助養老志願服務模式,鼓勵志願者尤其是健康低齡老人為高齡、行動不便等的老人提供志願服務,形成一代幫一代、低齡扶高齡的波浪式互助養老的良性循環。此外,社區也會定期開展公益講座、文藝演出、各類文體培訓班,在傳統節日開展各類民俗活動等,滿足群眾精神文化、娛樂健康的需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