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冰下1千米發現巨型隕坑,5800萬年前奪去大量生命

2022-03-16     星空天文

原標題:北極冰下1千米發現巨型隕坑,5800萬年前奪去大量生命

當時這裡是熱帶雨林。

格陵蘭島西北角的哈瓦沙隕坑深埋在冰川下。 哥本哈根大學

5800萬年前一顆直徑1.5千米的小行星墜落在今天位於北極地區的格陵蘭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5800萬年過去了,隨著氣候的變化,這個隕石坑被逐漸深埋在了大約1千米的冰川下。

有意思的是小行星撞擊點5800萬年前氣候溫暖濕潤,覆蓋著生機盎然的熱帶雨林,與今天的冰天雪地截然不同。

直徑1.5千米的小行星不小了。撞擊引發了強烈的地震和森林大火,但到目前為止沒有跡象表明那次撞擊給當時的氣候帶來全球性影響。

這個埋在冰下的隕石坑名叫「哈瓦沙(Hiawatha)」隕坑,位於格陵蘭島西北角。科學家最初在2018年用機載雷達探測儀發現了它。但是因為隕坑位於體量巨大的冰川下,其形成時間一直沒有辦法直接測定。

幸運的是隕坑靠近冰川的邊界。在距離隕坑邊緣只有5千米的地方,有一條源自冰川底部的融水河,河水將許多沉積物從冰川底部帶出。通過分析混雜在溪水中的沙粒和卵石,科學家發現這些物質曾在突然出現的高溫下發生過熔解,並有經受過強烈衝擊的跡象。

在對50個沙粒樣本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鉀40和氬40含量進行了分析之後,科學家發現這些沙粒和卵石經受撞擊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大約5800萬年前的古新世晚期。

在距今大約13000年前,出現過一次全球性降溫,被稱為「新仙女木事件」。哈瓦沙隕坑如果形成於5800萬年前,則意味著它與新仙女木事件並無關聯。13000萬年前的那次降溫事件至今仍未有合理的解釋。

深海沉積物岩芯的分析結果也顯示,哈瓦沙撞擊事件並沒有使全球氣候發生震盪。但它毀滅了當時格陵蘭島上的大量動植物,引發了一次大約8至9級的地震,並導致大片森林被付之一炬。在冰川下發現的碳可以證明這一點。

研究人員稱,哈瓦沙事件只是一次中等規模的撞擊事件。當時撞擊地球的小行星直徑只有可引發全球性災難小行星直徑的大約15%。這般大小的小行星擊中地球的機率大約是每100萬至200萬年一次,且有75%的機率落入海中。

鋯石晶體就像是一枚小小的時間膠囊,記錄了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的許多事件。通過分析鋯石晶體,科學家計算出了哈瓦沙撞擊事件發生的年代。 Gavin Kenny / 瑞典自然博物館

參考

A Late Paleocene age for Greenland’s Hiawatha impact structure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m243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8b4414078fcb4eb27884866753993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