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欣:架構創新實現產品線的裂變

2023-12-21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楊宇欣(黑芝麻智能CMO)

編輯 / 張 南

2023年11月10日,在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上,黑芝麻智能的CMO楊宇欣發表了題為《多產品布局:從自動駕駛到跨域融合》的主題演講。

楊宇欣在演講中表示,在智能化的發展中,汽車晶片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汽車智能化很重要的標誌,就是電子電氣架構不斷演進。

他認為,目前自動駕駛已經基本完成了對用戶購買認知的培養。對消費者來講,買15萬到25萬元主流的中端車型產品,L2-L3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大家選擇的標配。

現在中國車企的訴求很簡單——如何能夠在量最大的主流車型上,用最高性價比的方案,支撐儘可能多的智能化應用。黑芝麻智能在充分理解了客戶需求以及市場發展趨勢,結合自己的產品研發能力能夠帶給大家的產品。

黑芝麻智能從核心IP入手,一直堅持以核心IP研發來不斷推動產品快速疊代以及技術差異化,同時進一步通過架構的創新,實現產品線的裂變。

目前,黑芝麻智能除了自動駕駛產品線華山系列,還推出了跨域融合的產品線武當系列,並致力於打造開放平台,通過軟體解耦的方式,激發下游合作夥伴軟體供應商更多的創新能力,實現更加差異化的產品。

以下是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我是黑芝麻智能的CMO楊宇欣,今天由我代替單總給大家介紹一下黑芝麻智能的發展以及我們的看法。

大家知道,我們黑芝麻智能專注於汽車晶片,特別是智能計算晶片領域,我們期望通過自己的晶片技術,推動半導體技術行業的發展。

縱觀整個電子行業的發展,半導體是各個領域不同時代發展的關鍵推動技術。

我有在手機行業很多年的工作經歷,手機行業從傳統功能機向智能機發展,PC行業從最簡單的蘋果Macintosh電腦到後來的個人電腦,到現在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終端的出現,其實背後都離不開晶片演進的推動。

全球領先的晶片公司,不停地在技術方面推陳出新,不斷推動技術的演進,從而推動科技行業一個一個垂直賽道的發展。

我們現在看,接下來10年到20年,汽車行業會成為未來科技發展最主要的地帶,也是技術日新月異集中的地帶,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晶片技術,不斷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藉助中國本土這一波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大潮,能夠帶來我們自己在行業里的價值。

智能汽車晶片在汽車行業變革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一方面我們看過去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可以把汽車產業發展分成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2010年-2020年,是電動化階段,培養出了非常成功的企業,中國現在是全球電動化領域整個產業鏈最成熟而且最領先的,像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擔當起了全球汽車上游供應鏈領域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能前五大中國電池廠商占了全球60%-70%的市場份額。

從2020年開始,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也就是智能化階段。在智能化階段,我們認為圍繞著像核心晶片、軟體、作業系統、中間件平台等等,都會有新的發展機會。

晶片推動電子電氣架構創新

黑芝麻智能作為晶片公司,希望藉助2020年開始的這一波汽車智能化的發展,伴隨中國車企的前進,一起來發展。

我們認為,在智能化的發展中,汽車晶片擔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大家經常講到,汽車智能化很重要的標誌,就是電子電氣架構不斷演進。

從晶片公司的角度來看,電子電氣架構的不斷演進,要得益於晶片架構的不斷創新以及晶片功能、性能的不斷提高,因為只有有相應的晶片,才能真正推動架構的創新。

如果從系統設計來講,不能簡單靠所有的器件堆到一個系統里,就實現架構的創新和演進,更多的還是由晶片本身功能、性能的提升,從而讓這個系統在相對比較簡化的架構之下實現更多的功能,這是我們黑芝麻智能一直致力於推動和實現的。

從技術趨勢來講,我們認為汽車智能化下一步晶片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從傳統燃油車的分布式架構,到現在主流車廠量產的域控架構,其實也是晶片功能不斷演進在推動。

傳統的燃油車裡面,以MCU控制類晶片為主,現在車內已經開始以計算晶片為主,推動架構的創新,車內出現了一個一個的小腦,比如說駕駛座艙、車身等等這些小腦,實現更多計算功能的集中。

行業裡面,大家都在討論未來的中央計算架構如何演進?首先我們認為中央計算架構的演進,其實就像自動駕駛的發展一樣,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自動駕駛過去10年有不一樣的觀點,有漸進式發展,有跨越式發展,但是到現在整個行業更多的還是遵循漸進式發展的路徑。

電子電氣架構的演進也是這樣,我們認為隨著晶片功能的不斷集中,性能不斷提升,從域控架構走向中央計算架構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黑芝麻智能用自己技術的創新踐行整個過程,希望用我們的晶片不斷實現電子電氣架構的進一步演進。

在自動駕駛領域,其實我們看已經在國內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發展。2020年到2022年底、2023年初,自動駕駛第一階段主要圍繞著供應鏈企業支持車廠一直進行消費者的市場教育,我們認為目前自動駕駛已經基本完成了對用戶購買認知的培養。對消費者來講,買15萬到25萬元主流的中端車型產品,L2-L3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大家選擇的標配。

雖然可能在使用認知上還需要一些時間,因為大家現在這種體驗剛剛解決了有無,還沒有到特別好用的狀態。我們需要通過跟車企的合作不斷打磨技術,讓大家的體驗越來越好。

未來中國自動駕駛發展的速度會遠遠快於全球,到2025年新車裡面大概66%以上都會具備L2以上的自動駕駛功能。

中國消費者無論是付費的意願以及對自動駕駛的重視程度,都高於全球的認識,所以我們認為,未來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化功能會成為車企競爭的主要方向。

大家都知道,現在車企都很卷,其實這個卷已經延伸到產業鏈上游,我們也幫著車企一起卷。

下一個階段發展的卷,帶來的是什麼?目前更多的是大家保證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的用戶,通過技術的革新,上游供應鏈成本不斷下降,來實現更多的利潤和價值的提升。

對黑芝麻智能來講,我們致力於智能汽車的計算晶片,這是今年剛剛升級的公司定位。

過去我們在汽車市場是以自動駕駛為主,今年隨著新的產品線發布,我們把定位升級到了智能汽車的計算晶片,因為我們認為智能汽車裡面出現大量計算的需求,這些智能應用的背後,都離不開智能計算晶片的影子。

其實很多晶片並不是原來看得到的傳統晶片,更多的是需要在架構上創新,在研發上創新,推出這種新類型的晶片支撐車內不同智能化功能的發展。

黑芝麻智能作為一個已經7歲的創業公司,我們也不斷地踐行我們的戰略,從2016年成立到2019年發布產品,產品通過各種車規認證,逐漸被市場認可,到今年我們的晶片開始大規模出貨。

大家可以在我們的展台上看到,基於A1000晶片的吉利領克08已經開始量產。未來一年到一年半,我們每隔幾個月就有新車量產。

架構創新實現產品線的裂變

我們渡過了作為創業公司的產品研發、市場驗證一道道難關,接下來我們會加速發展,實現1到100快速的增長。

我們的核心技術,圍繞著晶片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全棧式的技術閉環。除了晶片以外,我們有完整的軟體、工具、算法包括數據閉環的解決方案,形成面向不同場景、幫客戶和車企解決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案。

現在我們已經跟不同的商用車和乘用車車廠一起進行了路測,我們也在做一些車路協同。

我們用自己的技術,除了把車變得聰明以外,也在把路變得更聰明,我們已經在3-4個城市在路上進行了測試。

在這方面,我們已經走得非常快了,也很幸運,我們能夠在這個時代,成長為在行業裡面比較領先的企業。

從晶片的角度講,創新一直是我們公司的核心。我們公司的文化,包括我們的理念,我們的DNA都是圍繞著創新,所以在研發第一代晶片之前,我們先從核心IP入手,一直堅持以核心IP研發,來不斷推動產品快速疊代以及技術差異化,同時進一步通過架構的創新,實現產品線的裂變。

我們原來只有1條自動駕駛產品線,今年發布了更多的產品線,包括跨域融合的產品線。我們通過技術的創新實現了產品的創新,從而幫助客戶帶來更多不同價值的目標。

基於我們的思考,創新需要考慮從哪些維度創新?我們自己總結了一下,在產品和技術不斷疊代過程當中,創新的思路包括架構的創新,因為大家知道對晶片的演進,傳統汽車裡面MCU為主,簡單的控制功能比較單一,後來出現了SOC。

隨著現在車內計算功能越來越強,包括很多的應用都是圍繞著人工智慧計算來實現,人工智慧計算對於晶片本身架構的要求,會跟以前傳統的SOC有很大的區別。

因為人工智慧計算涉及大量數據的搬運,帶寬的設計,包括晶片內部架構設計,都有別於傳統的晶片,如何把原來積累的經驗結合未來發展的趨勢,去真正實現架構的創新?

這一直是我們不斷思考的方向,我們也用產品比較好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從車規安全來講,我相信在過去10年20年,是中國的晶片設計領域非常大的挑戰。

因為在這一波汽車行業爆發之前,中國的晶片設計公司大部分都不敢碰車規晶片,因為車規晶片從設計的難度、研發的周期、客戶認證周期等門檻相當高,大家更傾向於做市場驗證更快的消費電子產品。

但是現在消費電子市場發展放緩,未來會推動著很多晶片設計公司開始進入到車規領域,如何在晶片設計的同時滿足晶片級、系統級、整車級的車規安全?這也是我們在思考的方向。

同時,剛才講到大量的人工智慧計算被引入到現在的晶片里,如何實現算力的平衡,平衡CPU的算力、GPU的算力、NPU的算力等等以及其他的晶片裡面各個不同模塊算力的平衡,同時實現對功能的支持,也是晶片公司要不斷地去思考的。

我們的晶片在CPU的算力、GPU的算力、NPU的算力上面,能達到比較好的平衡,也是我們能夠實現產品競爭力很重要的點。

同時作為這個時代的SOC公司,我們不能只考慮晶片本身,還要考慮整個平台的設計,從平台的設計角度幫助客戶系統級地實現功能,同時降低成本,所以平台化的思維也是我們設計晶片的時候不斷考慮的點。

這幾個方面的思考,是支撐我們晶片不斷地演進和發展的重要方向。

現在黑芝麻智能是國內大算力高性能晶片真正實現多產品線布局的比較少的幾家公司之一。

我們有兩個系列,一個是華山系列是自動駕駛產品線,另一個是武當系列,是全球較早提出跨域融合的產品線。

在自動駕駛產品線,我們不斷地通過性能提升探索自動駕駛不同等級的提升。另外,我們通過武當系列的晶片實現了跨域融合,把更多的智能化功能通過單一晶片來實現。

A1000是我們在領克08裡面實現大規模量產的晶片。它是2020年6月發布的,通過產品本身的打磨,跟客戶的打磨,我們完成了產品量產的完整周期。

我們認為,A1000晶片應該是目前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從成熟度、性能、功能還有完整解決方案來講,是最強的晶片。

A1000晶片也是國內唯一能夠單晶片支撐行泊一體所有功能的晶片,我們現在很多量產的車型都是用單晶片來支持行泊一體。

為什麼我說車規晶片難做?A1000的晶片定義是2018年,2018年進行晶片定義的時候如何考慮未來3年到5年市場的發展,同時還能夠去支撐技術發展,能夠幫助客戶解決問題,這對晶片設計能力以及產品定義能力是難度很大的考驗,我們很幸運實現了這一點。

在國內,A1000無論是性價比還是成熟度上都是最領先的晶片之一,此外,通過不斷深挖A1000的性能潛力,在CES上,我們會在A1000晶片上去展示Transformer+BEV的算法,以在高性價比下支撐更好的未來發展。

我們明年也會推出下一代華山第三代A2000的產品,全新升級了自研的NPU的IP以及SP的IP,可以原生支持大模型。

大家也看到,未來大模型會在自動駕駛領域帶來很多的改變。我們從晶片的核心IP入手,通過架構的創新,不斷地提升晶片的性能。明年,我們基於原生AI的NPU的IP以及工具鏈,可以讓軟體足夠互通,讓使用我們上一代晶片的客戶,能夠儘量壓縮研發周期以及降低研發成本,實現軟體的復用。

A2000在大模型上的應用,讓我們從數據的角度,端到端的未來的需求,充分考慮到提供足夠多的算力,足夠節省的功耗,同時怎麼通過晶片架構的設計,在實現相同功能情況下,壓縮ADAS成本以提供足夠的競爭力,這是我們一直在不斷打磨的。

我們相信,明年發布A2000產品的時候,會像A1000、C1200一樣,成為國內相關領域第一個發布的產品。

C1200是我們今年發布的武當系列產品,也是我們打造的第一代跨域融合的晶片,一顆晶片可以實現多種功能,無論是駕駛的功能,還是座艙各種各樣的計算功能,包括車身控制、數據交換等功能,都在一顆晶片上能夠實現,也是全球第一個實現這麼多功能整合的晶片。

它既能實現一芯多域,又能實現一芯多用,因為我們提供給客戶的方案靈活度蠻高的,並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的功能都上,根據客戶的需求,選擇性地支持相應功能,好處是用一顆晶片可以替代原來2-3顆,甚至3-4顆晶片的功能,用一個系統來替代原來2-3個,甚至3-4個系統的功能。

這也是我們產品研發的很重要的一個點。現在中國車企的訴求很簡單,如何能夠在量最大的主流車型上,用最高性價比的方案,支撐儘可能多的智能化應用,這也是我們在充分理解了客戶需求以及市場發展趨勢,結合自己的產品研發能力能夠帶給大家的產品。

我手裡就是C1200產品,這是4月份發布以來第一次把產品展示給大家,因為我們現在產品經過內部充分的測試,也能夠準備給客戶送樣了。

我們原來承諾的是年底之前給客戶送樣,我們相信能夠提前完成承諾,進一步幫助客戶研發下一代的產品。

除了我們實現跨域融合的同時,C1200結合了最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了相應更多的性能,所以我們可以基於C1200晶片,給客戶打造更極致性價比的NOA解決方案。

我們是國內第一個推出基於ARM最先進的A78AE CPU、G78AE GPU內核的產品,在性能上面基本上超過了國內所有主流友商的產品,同時還提供了更多的算力和功能安全,同時我們家族化工具鏈和軟體體系可以完全復用A1000的軟體,幫助客戶儘快把產品實現量產。

黑芝麻智能一直在致力於打造開放創新合作共贏的生態,就像今天早上賈老師講的,很多汽車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都逐漸地通過大家的努力在踐行,也跟我們的理念相關,實現軟硬解耦。

因為隨著未來整個智能化體系越來越複雜,一家公司很難從底到上完整實現解決方案的閉環。特別是作為晶片公司,我們要打造一個開放的平台,通過軟體解耦的方式,激發下游合作夥伴軟體供應商更多的創新能力,在我們能夠提供算力和功能的平台基礎之上,實現更加差異化的產品。

所以我們會始終秉持開放的態度,基於我們開放軟硬解耦的生態跟大家合作。

未來希望通過我們的產品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741c1d837d42c28aa4057b2a72660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