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唐山打人首犯陳某志的妻子女兒,成為熱搜人物。
打人事件發生後,雷霆行動迅速展開,多名同犯跨區逃跑,最終統統落網。
而隨著嫌犯身份曝光,嫌犯的家人也被「連坐」。
當看到陳某志女兒被網暴的消息,第一時間非常錯愕。
他居然已經結婚,而且早就有了女兒?
陳某志打人的時候,可曾有一個瞬間,想過自己妻子和女兒?
作為一個丈夫,如果想著妻子,他不會主動調戲受害女子。
作為一個父親,如果想著女兒,他不會對別人家女兒下狠手。
況且根據女兒年紀推算,夫妻感情至少有十年。十年老婆孩子熱炕頭,都依然阻擋不了他,屢屢暴行,自掘墳墓。
陳某志的妻子蘭某發聲,稱自己和女兒過得非常不好,哭求大家放過。
他們遭到外界的冷暴力和網暴——
蘭某的同事朋友全部疏遠,減少和她往來。
女兒還未成年,沒有社會關係,但在校內被同學排擠孤立。
一夜之間,她和女兒成了過街老鼠一樣的存在,沒有立足之地。
於是她在直播間內訴苦,不料卻被拍手叫好。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有其父必有其女,蛇鼠一窩!」
「跟她一個班的家長一起看一下,告誡孩子遠離她,她爸會打人!」
「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有其父必有其女,蛇鼠一窩!」
「跟她一個班的家長一起看一下,告誡孩子遠離她,她爸會打人!」
但可憐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子女不受傷害。
普通人只想明哲保身,很難以平常心對待——
陳某志女兒所在學校家長也紛紛表示,不是歧視,而是害怕…
唯有藝人潘長江發聲,力挺母女二人。
或許因為潘長江也曾被網暴,或許他也有一個女兒,對於這類傷害感同身受。於是振振有詞,呼籲廣大網友停止網暴,說陳某志的事與妻女無關。
當然這一說法,網友並不買帳。
「如果是你的女兒被打,你能寬容?」
「你女兒毀容殘疾、精神傷害,你還能說這種風涼話?」
「如果是你的女兒被打,你能寬容?」
「你女兒毀容殘疾、精神傷害,你還能說這種風涼話?」
有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什麼因,結出什麼果。
而陳某志的女兒未來在考學就業擇偶方面,可能都會面臨污點。
她也許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洗褪父親帶來的影響。
黑格爾曾言,公共輿論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在適當時機和條件下,輿論的確有積極的社會影響力。
而藉助偏見的輿論,往往擁有最強暴的支持。
「重判,必須重判」。
對於唐山打人事件,點贊最高的熱評,濃縮成重判二字。
隨著一段監控視頻流出,一個全民目擊的惡性公共安全事件,揭開了風暴序幕。
6月10日凌晨2點,陳某志一行9人,在唐山市路北區某燒烤店聚餐飲酒,騷擾同店就餐的女子,遭到拒絕之後,對4名女子進行毆打。
深夜遊盪,騷擾女性,群毆女性…
這些關鍵詞組合在一起,拼湊成一組惡貫滿盈的人物群像——首當其衝的,就是陳某志。
他思想齷齪,行為極端,氣焰囂張,單憑赤手空拳,就將其中2名女子打成輕傷二級。
隨著案件進一步偵辦,陳某志其他違法犯罪線索,依次查出。
打人,只是他長期犯罪事實中,微不足道的一件。
他曾有多次犯罪前科,涉及非法拘禁、交通肇事逃逸、借貸糾紛、不當得利等,還被當地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
2015年,他追討索要債務,指使毆打他人,拘禁造成輕傷。
2018年,他隱瞞事實,將盜竊得來的轎車質押貸款。
2022年,他與人合謀網絡賭博洗錢,涉案資金66.03萬元。
2015年,他追討索要債務,指使毆打他人,拘禁造成輕傷。
2018年,他隱瞞事實,將盜竊得來的轎車質押貸款。
2022年,他與人合謀網絡賭博洗錢,涉案資金66.03萬元。
原來這個看似普通的中年男人身上,藏著這麼多不可告人的罪孽。
對於黑惡勢力,人們向來深惡痛絕,又望而生畏。
凶神惡煞的犯罪團伙,如果在現實中遭遇,也許敢怒不敢言,放在網絡上,則大有不同。所有良知正義的心靈,都會高聲疾呼。
輿論有如雙刃劍,既有良性的引導一面,也有惡性的破壞一面。
一方面,足智多謀的網友順藤摸瓜,扒出陳某志的社交帳號,從他日常動態中,尋找蛛絲馬跡,扳倒他背後「靠山」。
另一方面,網民們無處發泄的怒火,不斷堆積,瞄準了陳某志的家人。
和很多普通人一樣,他有一個操持家務的妻子,還有一個正在念書的女兒。夫妻感情想來不錯,甚至打人當天,他都和家人在一起。
凌晨3點,陳某志氣定神閒回到家中。
凌晨4點,發現自己受傷,於是打電話求助120急救送醫。
凌晨5點,急救車將他送回。
整個過程中,妻子蘭某全程陪護。
蘭某接受採訪時,僅僅表示丈夫晚歸,與人打架受傷,但其中原因,她沒有深究。
之後有網友曝出陳某志女兒的姓名以及學校,言語之中,十分不善。
「好好照顧她,唐山兄弟們」。
「大家一定要多關照他閨女,要多照顧他家人,這樣才會感同身受」。
面對如此評論,難怪女兒會被嚇得不敢去學校。
大好年華,本來應該在書香中求學,卻要背負父親的罪責,受萬人唾罵,的確很委屈。
但對比躺在病床上的受傷女子呢?
我們不得而知。
罪犯的妻女是否該被網暴?圍繞這一話題,人們展開舌戰。
有人認為,父債妻女還。
理論依據是王守仁的《鄉約教諭》,極富特色的古代律法:「父債子還,夫債妻還」。
網友表示:「所謂一人犯錯一人當,多數時候適用於敗者懇求勝者,放過自己的親人。至於勝者答不答應,是另一回事。
況且,禍不及妻兒的前提,是利不及妻兒,如果既享受了非法獲利,又造成了他人禍事,怎麼能算得上無辜二字?
享福的時候一聲不吭,挨罵的時候就裝可憐,哪有這種兩頭好的事?」
我們沒有資格代表受傷孩的女孩們去原諒施暴者,體諒施暴者的家屬,看到她們挨打的畫面也非常痛心。
但是轉念一想,因為父親的過錯,一個還未有是非觀,全程未參與的小女孩要遭到全網的惡意,卻怎麼也於心不忍。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李大芝因是殺人犯親屬身份曝光,被雞蛋砸,被網暴,每天都像過街老鼠,她什麼都沒做,就因為生錯了家庭,結果過上這樣的生活,她發問:
「我跟我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利都有沒有嗎?」
陳某志犯了錯,難道他的家人連好好活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
孔子《道德論》有一句「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
或許比起以暴制暴,我們還擁有更好的方法。
大家共勉。
喜歡今天的文章,別忘了在文末右下角點個「在看」 ,並轉發給更多人看。
作者:月半橘。本文首發雜誌之旅(ID:zazhizj),轉載請聯繫作者開白。教師幫尊重原創,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處理。
延伸閱讀:
王明義的艱辛求學路,激勵了無數人!
@師生家長,2022年暑期中小學生和幼兒健康生活提示要訣來了
最珍貴的「畢業禮物」,是這些發自肺腑的臨別建議
程紅兵:中國當下的教育急需英雄擔當
體育,是這世界最好的教育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