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2023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市場晴雨表(省-市-景區)

2023-10-13     品橙旅遊

原標題:數讀:2023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市場晴雨表(省-市-景區)

【品橙旅遊】作為新冠肺炎疫情之後第一個常態化出行的大長假,2023年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市場情況備受關注。

假期結束後,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發布的全國旅遊市場「成績」,反映了行業發展的基本情況,令人振奮。結合近期諸多提振政策,以及正在復甦的旅遊市場呈現的新態勢,《2023中秋國慶假期旅遊市場晴雨表》(以下簡稱《晴雨表》)從省-市-景區維度,更具體、詳實的進行了多視角數據分析。《晴雨表》基於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自有監測數據,從客源市場和目的地兩個方面,省、市和景區三個層次進一步解析中秋國慶假期的旅遊市場特徵,其中景區覆蓋全部318家5A級旅遊景區,時間維度自9月29日至10月6日共計8天。

擴展閱讀:

《2023年「五一」假期5A景區遊客接待量報告》

《2023年端午假期全國、省域、5A景區旅遊市場報告》

《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

一、5A景區:熱度依舊,中遠程市場恢復顯著

從單體旅遊項目的角度來看,5A景區依舊是旅遊市場的主力之一。創新中心基於此次監測的全國318家5A級旅遊景區9月29日至10月6日共計8天的中秋國慶假日數據分析,遊客量排名前50的5A景區共接待遊客4184.12萬人次,平均每家景區接待遊客83.68萬人次,平均每家景區每天接待遊客10.46萬人次。回顧「五一」假期,遊客量排名前50的5A景區,共接待遊客1408.89萬人次,平均每家景區接待遊客28.18萬人次,平均每家每天接待遊客5.64萬人次。

註:圖中遊客量已折算成指數體現

1.城區開放型景區表現更加亮眼

中秋國慶假期,熱點目的地城市中心城區的開放型5A景區遊客量遙遙領先於非城區型景區。其中,杭州西湖、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繼「五一」和端午假期之後,繼續保持在遊客量前兩位。此外,武漢東湖、蘇州金雞湖、長沙嶽麓山-橘子洲、福州三坊七巷、台州府城等城市開放型景區和濟南天下第一泉、南京鐘山風景區-中山陵園等城區型景區遊客量也位居前10。遊客量排名前10位的5A景區中,城區、開放型景區占據9家,幾乎霸榜。

2.封閉型景區綜合收益顯著增長

中秋國慶假期,5A景區不僅遊客量增長顯著,在收入方面,也顯著超越了同期水平。在封閉型管理的景區中,黃果樹旅遊區共接待遊客47.7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27億元;雲台山景區(青天河、神農山未計入)旅遊收入達8303.93萬元;泰山8天假期累計接待進山遊客46.28萬人,僅10月4日下午2時到5日下午2時,24小時內泰山三條索道(中天門、桃花源、後石塢)接待遊客4.63萬人次,實現收入448.13萬元。清明上河園景區遊客量超45萬人次,同比2019年增長39.5%,收入5858.82萬元,同比增長46.1%,遊客量和綜合收入均創歷史新高。五台山景區共接待遊客22.35萬人次,同比增長677.47%;門票收入2543.51萬元,同比增長594.62%。

3.北京景區市場表現亮眼

國慶節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是不少人的旅遊心愿。作為全國的首都,北京是國慶長假旅遊出行的重要選擇。今年北京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北京全市8個5A景區中有 6個進入了遊客量TOP50,分別是頤和園、天壇公園、八達嶺-慕田峪長城、奧林匹克公園、圓明園、故宮博物館,6個景區的遊客量總計達469.04萬人次。

4.中遠程旅遊景區復甦顯著

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時間長,且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條件較好,適合出遊,遊客的出行距離顯著拉長。從遊客到達景區的出遊距離來看,5A景區到訪遊客中,出遊距離在800公里以上,遊客量前10的景區是杭州西湖、麗江古城、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南京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北京頤和園、北京天壇公園、長沙嶽麓山-橘子洲、北京故宮博物院、武漢東湖、北京圓明園,每個景區平均接待出行800公里以上遊客的數量為46.2萬人次。

二、省市目的地:資源產品和設施服務塑造吸引力

1.省級層面:資源大省和人口大省遊客量居前

以跨市旅遊(即離開日常生活城市)為指標,跨市遊客量最高的10個省市區分別是河南、廣東、山東、四川、江蘇、湖南、安徽、湖北、河北、浙江,其跨市遊客量總計為2.04億人次,平均每個省份跨市遊客量達2043.2萬人次。

註:圖中遊客量已折算成指數體現

從接待遊客的出行時長來看,山東、廣東、湖南、安徽、河北接待6-8天出遊時長的遊客量最多,總計達到1389.1萬人次,平均每省277.8萬人次。接待4-5天出遊時長遊客量前5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山東、湖南、四川、安徽,總量達到2246.9萬人次,平均每省449.4萬人次。

上述省份既是旅遊資源大省,本身或周邊又是人口大省且經濟較為發達;不僅接待的跨市遊客總量表現突出,在該地停留時長較長的遊客總量也較高。

2.城市層面:熱門目的地城市繼續引領市場

以跨市旅遊為指標,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接待遊客量前10的城市(包含直轄市)為成都、北京、廣州、重慶、鄭州、西安、長沙、武漢、上海、蘇州,10個城市接待的跨市遊客量總計為4401.6萬人次,平均每個城市接待440.2萬人次。

註:圖中遊客量已折算成指數體現

從接待遊客的出行天數來看,重慶、北京、成都等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接待6-8天出行時長的遊客最多。成都、北京、重慶、廣州、西安等副省級以上城市接待4-5天出行時長的遊客最多,總量達到468.9萬人次,平均每個城市93.8萬人次。

三、客源市場:經濟水平和人口總量決定旅行特徵

1.省級層面:經濟和人口大省出遊量居前

根據創新中心數據,中秋國慶假期期間,全國31個省區市(不含香港、澳門和台灣)遊客出遊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河北,第6-10位依次是江蘇、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比對發現,遊客出遊前10位省份與經濟總量及人口總量前10省份基本一致,體現出經濟基礎和人口基數影響旅遊出行。

註:圖中遊客量已折算成指數體現

以跨市出遊量為指標,出遊能力最強的10個省份是廣東、河南、山東、江蘇、四川、安徽、浙江、河北、湖北、湖南,與出遊總量前10的省份基本一致。這10個省份遊客的跨市出遊總量為1.58億人次,平均每個省份為1580.0萬人次。

以跨市出遊天數為指標,出遊天數6-8天遊客量最多的5個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四川、北京、山東,5省份出遊總量1806.3萬人次,平均每省361.3萬人次;出遊天數4-5天遊客量最多的5個省份分別是廣東、四川、江蘇、山東、安徽,5省份出遊總量為2370.0萬人次,平均每省474.0萬人次。以上省份出行天數較長的遊客量大,對旅遊消費市場的貢獻顯著。

2.城市層面:經濟強市和人口大市出遊量靠前

根據創新中心數據,遊客出遊量(指跨市出遊量)最高的20個城市(含直轄市),共有1.38億人次出遊。第一梯隊為北京、重慶、上海、成都、天津;其餘15個城市中11個為省會城市, 4個是經濟較為發達、人口數量較高的城市。

註:圖中遊客量已折算成指數體現

以跨市出遊量為指標,出遊能力最強的10個城市是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漢、廣州、鄭州、重慶、天津、西安。這10個城市的跨市出遊遊客總量為5476.4萬人次,平均每個城市為547.6萬人次。

從遊客出行時長的角度,跨市出遊遊客中,6-8天出遊遊客量最高的5個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廣州,出遊總量為968.1萬人次,平均每個城市193.6萬人次;4-5天出遊遊客量最高的5個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漢,出遊總量為952.4萬人次,平均每個城市190.5萬人次。2-3天出遊遊客量最高的5個城市是上海、北京、成都、鄭州、武漢,出遊總量為1148.7萬人次,平均每個城市229.7萬人次。經濟越發達、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城市,選擇長時間出遊的遊客量越大。

四、全國市場:全面復甦之後還待持續繁榮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的數據,今年中秋國慶8天假期,國內旅遊出遊人數8.2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7534.3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較2019年增長4.1%和1.5%,實現了全面的復甦和預期的增長。假期全國邊檢機關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181.8萬人次,日均147.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9倍,是2019年同期的85.1%。其中,入境587萬人次,出境594.8萬人次。10月2日,出入境人員突破167萬人次,為節假日期間單日最高。

在遊客出行特徵方面,假日期間,國內遊客平均出遊半徑189.5公里,按可比口徑較去年假日同日增長59.6%;遊客在目的地的平均遊憩半徑17.9公里,按可比口徑較去年假日同期增長86.0%。

在產品和服務體驗方面,以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為代表的新產品新場景開始成為文旅消費的新熱點,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尼山聖境、上海天文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夜上黃鶴樓》等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繼暑期火爆之後,在雙節期間繼續受到遊客追捧。據統計,雙節假期,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累計接待遊客6.4萬人次,遊客量同比增長30%,營業額同比增長105%。只有河南·戲劇幻城,8天假期旅遊收入達到6890萬元。

景區、度假區、夜經濟提質升級舉措不斷,通過內容創新和場景營造,持續提升產品內涵和服務品質。如歡樂谷旗下14家主題樂園推出「國色生歡」「Happy China」主題玩法,成功吸引了大量親子客群;鄭州的銀基國際旅遊度假區8天假期接待43.2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188.7萬元。9月28日18時至10月6日6時,243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1.12億人次,平均每個集聚區每夜5.76萬人次,較2022年國慶節假期增長68.7%。

中秋國慶假期前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釋放旅遊消費潛力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從擴大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旅遊消費需求、加強入境旅遊工作、提升行業綜合能力和完善保障措施五大方面進一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利好政策的保障,也將在更長的時間內為行業的加速提振保駕護航。

中秋國慶假期的全國旅遊市場表現,基本反映出旅遊消費的全面復甦,但旅遊市場後續發展,除國辦文件等政策賦能外,更多需要旅遊供給方和旅遊從業者提高旅遊產品、提升旅遊業態、更新旅遊服務,推出更加適合市場的多元化內容,以推動旅遊消費的持續繁榮。

受三年疫情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等諸多複雜因素的影響,旅遊業發展的基本面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從國內旅遊市場來看,雖然節假日旅遊消費態勢喜人,但還要看到非節假日的旅遊淡季市場情況,還要關注不同地區和旅遊項目之間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以及在消費者更加理性之後,相當一部分中等收入和一般收入群體,旅遊消費能力出現的新變化。從入境和出境旅遊市場來看,恢復之路顯得更加漫長,尤其是入境旅遊從旅遊的國際形象、產品更新、客源市場、供給鏈條到境內接待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更亟待政策和市場雙向促進。

疫情之後的第一個常態化出行大長假已經圓滿落幕,多層次數據展現出更深層次的市場特徵,值得繼續思考和尋求相關問題的解決之道。作為文化和旅遊部遴選的第一批全國技術創新中心,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將繼續深耕旅遊市場、遊客行為數據,為行業管理和決策服務提供更多支持。

數據說明:(1)本文數據主要來源於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監測數據。(2)出遊量是指離開常住地(10公里且6小時以上)到訪其他地區的遊客量,1人出遊到訪多地計為1人次。(3)跨市出遊是指離開常住城市到訪其他城市。

來源:遊客行為監測與決策服務文化和旅遊部技術創新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69b9eeeb636e3ec69fa71d022a383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