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塌房!廈門人的頂流偶像出行記

2022-10-04     Yes廈門

原標題:永不塌房!廈門人的頂流偶像出行記

前行的路 上升的樓

廈門縱橫向未來

國慶假期第4天,你堵在哪?

一到假期,大家紛紛出門。要麼回家、要麼旅遊,換個地方休息成為普遍的選擇。

圖源@廈門廣電

不過,有一件事情你可得注意了——當你在飛機、高鐵或者廈門的馬路上,遇到了媽祖、城隍爺、池王爺等神像千萬不要感到意外。

因為廈門神明和你一樣愛出行,只不過他們可不是隨便玩玩,而是肩負著非凡使命。

坐飛機的媽祖,圖源@廈門航空

媽祖巡安

經由廈門前往世界各地

最愛出行的,大概莫過於媽祖了,巡安布福的新聞時有報道。 (巡安往往又被稱為「巡遊」「游神」「繞境」)

我們先來盲猜一下:假如航空公司接到一個電話,要求給媽祖訂張機票,他們會是什麼反應?

其他航空:納尼?達咩!

廈門航空:廈航明白!妥妥安排!

廈航空乘和媽祖合影,圖源@廈門航空

因為在廈門等福建地區,媽祖文化由來已久,不足為奇。

早些年局限於交通,媽祖的"出差"範圍主要在當地以及周邊地區,旨在為本地漁民和群眾祈福。特別是在莆田湄洲島,場面十分熱鬧。所過之處,萬眾夾道歡迎,奉香祈福。

圖源@莆田網警巡查執法

現在隨著飛機、高鐵、郵輪等交通工具的完善,媽祖早就跨越山海,多次經由廈門乘坐飛機、郵輪前往港台、泰國、新加坡等地,在那裡留下她布福的身影。

2022年6月2日,據@廈門廣電報道,廈航空乘亮出了一張特製的金色登機牌,而它就屬於廈航資深VIP——媽祖。在此之前,它已多次出現。

2019年11月15日,@廈門航空發布消息稱,媽祖憑藉著這張金色登機牌,攜左右部將千里眼、順風耳坐進了「聯合夢想號」787飛機,起駕赴 泰國巡安。

圖源@廈門航空

2019年9月,媽祖第一次搭乘動車由莆田前往 江蘇崑山,"出席"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暨巡安布福江蘇、上海活動。

媽祖不僅有登機牌、動車票,還有身份證號,出行完全無憂。

圖源@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

2018年10月22日,媽祖首次赴 菲律賓在2300位信眾的護航下,乘坐大西洋號郵輪歷經兩夜一天的海上航行,抵達馬尼拉。

10月25日,媽祖金身搭乘的郵輪抵達廈門東渡碼頭,結束了這一趟旅程。

圖源@中新網

媽祖的登機牌更早出現在2017年,當時媽祖在廈門機場用「身份證」實名購買了飛機票前往 新加坡、馬來西亞巡安。

圖源@中新網

每到媽祖巡安之時,廈門閩南朝天宮也常常會傾力付出,為媽祖舉行隆重的安坐儀式,誦經祈福,並一路護送媽祖前往高崎機場或碼頭,恭祝巡安圓滿。

圖源@廈門市閩南朝天宮

為什麼媽祖這麼愛「旅遊」?

因為巡安不僅代表著祈願四海和平的美好願望,也表達著中華民族對「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的推崇。

特別在疫情當下,媽祖又肩負著新的使命。如2022年6月份,媽祖就去到了香港,同胞們共同祈願媽祖庇佑,疫情消散,市民安居樂業,香港繁榮發展。

由此可見,媽祖「出門旅遊」意義非同凡響,絕非我們一樣快樂瀟洒地吃喝玩樂。如果我們能夠在出行的途中遇到媽祖,那絕對是很大的福氣。

眾神出行

護佑廈門吉祥平安

在廈門,愛出門「旅遊」的不僅僅只有媽祖。

如果你常刷某音,或者翻一翻廈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你就會發現:

廈門各路神明,似乎都愛出門搞活動。

他們不像其他地方的神明一樣安安靜靜地穩坐著,供人敬拜,往往會被抬出廟宇,聲勢浩大地在廈門大街上巡遊,並接受路人的祭拜。

通常來說,整個巡遊過程大致會包括:請神下殿、儀仗隊、遊行、接駕、住神、回宮這幾個部分,場面十分熱鬧。

保生大帝巡安文化節,圖源@中新網

1.保生大帝

在廈門,人們相信保生大帝會護佑一方安康。據@廈門衛視此前的報道,有些華僑到了南洋水土不服時,就會把保生大帝的神像恭迎到南洋。

在2010年,保生大帝神像曾赴台巡遊。

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節上,圖源@台海雜誌

在廈門海滄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也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大型繞境巡安文化節,來自海峽兩岸的信眾等相聚瑞青宮,共祭保生大帝。

不過這幾年因為疫情原因,被迫停辦了。

圖源@今日海滄

2.池王爺

在廈門,有在神明聖誕日出巡祝境的習慣。就在今年的7月16日,廈門五通社區浦口社瑞雲宮在池王爺誕辰當天(農曆六月十八日)就舉行了巡安活動。

現場路過的廈門人,一定會停下腳步參與祭祀活動。哪怕錯過了現場,刷到了短視頻的廈門人也是雙手合十評論「

」拜拜,以示尊敬。

因為「代天巡狩」池王爺代表的是正義、吉祥,他寬厚仁慈、愛民如子,廈門人代代祭祀不絕,堅持巡安,以護佑一方平安。

元威殿,池王信仰的開基祖廟。圖源@業翔民安

3.城隍爺

城隍是廈門的保護神、陰世的地方官。調和風雨、攘除災禍、保全民命,全賴城隍鼎力。每有瘟疫降臨,城隍便有護境之責,如今在疫情當下,城隍巡安寄託了廈門人諸多期冀。

圖源@集美旅遊

廈門的神明,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多了。

媽祖、保生大帝、池王爺、城隍爺、玄天上帝、五穀仙帝、關公、玉皇大帝、土地公......如果每個神明都巡安一次,一年的隊伍加起來估計可以繞廈門好幾圈。

玄天大帝巡境,截圖來源@瑤江大元殿

假如沒有疫情,任何時候來廈門,都有可能碰上這浩浩蕩蕩、澎湃激昂的出行場面。只遺憾這三年疫情反覆爆發,壯觀的場面相對來說少了很多。

神明巡安背後的廈門人

每一個神明都護佑著廈門的吉祥平安,也寄託廈門人虔誠的信仰和心愿。如今,巡安活動已成為廈門一張特色的文化民俗名片。而撐起這些習俗和名片的,自然是神明巡安背後的廈門人。

廈門人為何如此偏愛神明巡安?

首先這與廈門沿海的地理位置相關。廈門是從小漁村逐步發展而來的,出海打漁曾是廈門人最主要的謀生手段。可大海波濤洶湧,如若天意不順,生活的出路就可能成為生命的絕路。

尋夢的廈門人,逐漸在大自然面前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並轉而把自己託付給神明,以此化解恐懼、獲得心安。

圖源@廈門日報

尤其是一些神明故事和傳說,他們的勇敢、正義、堅強的品質從小就在廈門人腦海中紮根,長大以後出海航行甚至獨闖南洋,也無需畏懼、退縮。廈門人永遠樂觀、繼續向前

再者,巡安其實也是一種傳播交融。

在廈門,每遇巡安活動,宗祠、寺廟或者社區的人往往就會提早組織、商量、策劃,它不僅僅是一種集體祈福活動,也是社區公共事務。

圖源@海峽旅遊雜誌

特別在以前,它似乎還有種抱團取暖的意味。因為出海總是孤獨的,但是巡安能夠很好地將大家聚集起來,在商量中不斷溝通、親近鄰里關係,讓廈門人多了一份集體歸屬感。

而在今天,它似乎已經超越了社區傳播、鄉土傳播,隨著城鎮化的逐步進展,它也走向城市傳播、成為文化名片。

甚至多次走向世界,成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渠道,以及溝通海外華人華僑的重要形式。

▍參考來源:廈門航空、中國新聞網、廈門廣電、不相及研究所、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廈門衛視以及網路, 編輯:Blake

▍所有圖片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法務支持:瞿燕飛律師/王欣律師 福建天衡聯合律師事務所

先看後贊,人生燦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5dd1f52e0089f45444976681afc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