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向騎行競速說「不」!

2024-08-13     鄭州日報

夜幕下,騎行成了不少市民的運動「新寵」

本報記者 任思領 汪永森 文/圖

在citywalk火熱出圈後,cityride開始成為人們的運動「新寵」,夏日騎行成為一種風尚,頗受追捧。據相關平台發布的數據,公路自行車整車銷售市場迎來大幅增長,去線下門店購買新款車型,需排隊半個月之久。然而,隨著騎行人群的不斷壯大,隨之而來的騎行安全隱患也逐漸暴露出來。

騎行「變味」隱患多多

在短視頻平台輸入「騎行」「騎行安全」等關鍵詞,搜索介面會出現不少人因騎行而摔倒的視頻,輕則擦傷破皮,重則危及性命。那麼騎行中存在什麼安全隱患呢?記者通過走訪鄭州CCD、如意湖等熱點騎行路線,實地了解騎行人群的運動現狀。

三五一組,結隊騎行。19時左右,在CCD丹水大道與凱旋路交叉口,幾十名身穿騎行服的騎行愛好者聚集在路口,大部分進行團隊騎行。他們以丹水大道與凱旋路交叉口為起點,到西四環高架後再折返到起點為一圈。在騎行隊伍中可以看到來回超越競速的情況比較常見,而在遇到紅燈時,會出現騎行隊伍扎堆兒的情況,前後車間距較小,若起步時隊伍前方有人不慎摔倒,則整個騎行隊伍將會出現多米諾骨牌式的摔倒。

由於公路自行車的設計與普通自行車不同,稍加練習便可提升騎行速度。在騎行中,平均速度為20公里/小時左右,部分愛好者的騎行速度可達40公里/小時左右,較快的騎者能達到46公里/小時左右。根據最新的國家電動車最高車速設計標準,電動車車速不能超過25公里/小時,這意味著公路自行車很容易便可以達到電動自行車的行駛速度。「公路自行車能騎多快取決於自身的身體素質,腿部比較有力量的顧客很容易就能將速度提上去。」自行車專賣店的店員稱。

速度越快,危險越大。公路自行車的剎車原理與汽車相似,剎車距離與速度和自身重量密切相關,大部分的騎行摔倒情況都是因為剎車不及時或錯誤剎車而造成的。

除此之外,部分騎行者也會選擇城市綠道進行騎行,而城市綠道多為行人,原本散步的綠道成了騎行的競速場,也讓許多行人憂心忡忡。「以前,我每天都會和家人在路邊散步,但是看到騎自行車的速度那麼快,現在散步也要時刻提防呼嘯而過的自行車。」市民劉女士說。

騎行安全不容忽視

其實在國人的印象中,騎自行車並不陌生,很多人兒時的必修課之一就是學會騎自行車,這也就出現了騎自行車還能有多大危險的心理。在如今的騎行運動中,騎行裝備非常重要,從頭到腳都有專業的裝備,如頭盔、防風鏡、騎行服、鎖鞋等,這是因為公路騎行的安全要求不斷提高。專賣店店員介紹,佩戴專業的防護裝備能有效降低因騎行摔倒而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另外,隨著騎行運動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到騎行圈。根據美騎網發布的《2023年中國自行車行業調查報告》顯示,18歲~30歲年齡段騎行用戶的占比下降20個百分點以上,而40歲以上騎行用戶的占比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另外,女性騎行者的總人數也呈上升趨勢,這說明騎行運動已吸引各群體參與。

騎行運動要安全第一、文明騎行才是該項運動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道。正是由於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因此騎行安全才忽視不得。在城市中設計集健身、休閒、騎行於一體的城市慢交通系統,挖掘城市周邊道路潛力等問題是促進文明騎行的必要考量。另外,還可以將騎行與旅遊相結合,打造能展現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騎行線路,在騎行的「快」中「慢」下來,用心感受城市的發展。

有效監管促文明騎行

有效的監管也是促進城市騎行發展的重要一環。

近日,北京市開始嚴查城市道路騎行競速的問題,對相關違法問題將會進行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規定,在道路上駕駛自行車不得扶身並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競駛。不得在機動車道、人行道和人行橫道上騎行,不得逆行、不得有騎行拍照等分散注意力、妨礙安全駕駛等行為。

鄭州市公安局交警四支隊民警王承宇稱,騎行時應當遵守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相關規定行駛,對於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者,將處以5元至50元罰款以及警告的行政處罰。騎行時,應在非機動車道行駛,如有未區分機動車、非機動車道的則要靠右側行駛。

交警溫馨提醒,騎行前要檢查車況,騎行時要佩戴頭盔等安全設備;行駛路段儘量選擇機非隔離條件良好的路段,車輛上發光或反光標誌清晰齊全;騎行時要沿道路右側通行,切勿占道通行、逆行,禁止多人並排騎行;要控制車速,保持安全距離,避讓來往車輛及行人,避免急轉彎、急剎車等危險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5d3e2f85753c173da049cf196a7c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