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安辭職,這事兒充分暴露陳康不是好領導。
在提交辭職信之前,雙和律所的HR與徐天面談,她分析一個人跳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裡委屈了。
對周亦安來說,當法官能給他極高的情緒價值,因此錢沒給到位,不是他跳槽的主要原因。
他想跳槽,有且只有一種可能,心裡委屈了。
讓周亦安心裡委屈的根源是陳康不懂得安撫周亦安。
不可否認,周亦安確實犯錯了。童瑞和韓潔因為要孩子的問題,再一次需要周亦安調解。
要,還是不要,這是當事人的選擇,周亦安卻給了一個帶有傾向性的回答——專家說,如果確實有這個機率的話,那是不是應該打掉呢。
事後,童瑞和韓潔在家中發生爭執,韓潔在情急之下,把童瑞的腦袋砸壞了。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情,卻釀成了大事件。周亦安閉上眼睛,也能看到院裡將要處罰他。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陳康只會吼周亦安,卻聽不進他的解釋。
周亦安說,「當時我媽摔斷腿,正在醫院,我心裡很急,就順著他說了這樣的話。」
而陳康不耐煩地回答他,「兩回事」。
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對談。周亦安不反對工作要理性,強調的是,「我犯錯的原因是當時確實感性了。」
而陳康強調的是,「你的感性不應該成為你犯錯的藉口。」說得好像周亦安反對工作不要理性似的。
這說明陳康不懂得交流,只懂得發泄不滿,他根本不是好領導。
領導不理解他的困境,周亦安心寒了,於是他問陳康,「院裡怎麼說?」
陳康告訴他,「處分不是沒有可能。」
陳康和周亦安的關係,從這一刻起正式僵住了。
周亦安知道,同樣是庭長,陳康不是方遠。
如果方遠還是他的直屬領導,方遠大機率也會吼周亦安,但吼完他,就會帶著周亦安去找相關領導,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談話藝術給周亦安撐腰。
有例為證。
在李芳凝案件中,葉芯私自和李芳凝見面——違反組織紀律,院裡對此高度重視,計劃處罰葉芯。
方遠得知後,甚至不給葉芯辯解的機會,嚴厲地批評了葉芯。然後,他會第一時間帶著葉芯見老鍾。
看似批評葉芯,其實用盡一切辦法幫葉芯說話。葉芯本來就一肚子委屈,看到方遠給自己撐腰,特別感動。
這也成為方遠和葉芯感情加深的重要事件,兩人從上下級關係逐步變為師徒。
有人說,方遠願意幫葉芯,原因是葉芯有背景。
不可否認,葉芯是法二代,父親是知名法學教授,她是最高法的人,行政級別比方遠高(一個科級,一個副科級)。如果說,方遠因為葉芯的背景才給她撐腰,像他這種情緒超級穩定的厲害角色,肯定不會吼葉芯。
他給葉芯撐腰,有且只有一個原因,葉芯是他的下級。
給葉芯說情時,老鍾還提到一個細節,方遠就是愛護犢子。
給下級撐腰,是方遠的慣常操作。這意味著,周亦安犯錯了,方遠會護犢子,王姐犯錯了,方遠會護犢子,張嘉犯錯了,方遠也會護犢子。
方遠給人撐腰的邏輯不講師徒關係,不看背景強弱,他只有一個準則,只要是我的下屬,我就要護犢子。
這才是好領導應該有的基本素養。
陳康和方遠代表了兩種領導形象,前者只會強調權力意識,下級犯錯誤後,喜歡發泄情緒,後者有平等意識,懂得建立命運共同體,幫下級解決問題。
在周亦安的問題上,他們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方遠可以吼周亦安,陳康不可以。
因為方遠是周亦安的徒弟,兩人有六年的感情基礎,周亦安了解方遠的脾氣,知道方遠為他好。
陳康不具備這樣的感情基礎,他和周亦安只有上下級關係,沒有師徒情分,因此他吼周亦安,勢必有更大的風險。
其二,方遠會護犢子,陳康不會護犢子。
方遠始終有個陳康沒有的意識,領導和下級是命運共同體。
給葉芯撐腰時,方遠批評了葉芯,也做了自我批評。他這樣做就是平攤風險。
當周亦安被投訴後,陳康一直強調這是周亦安自己的事情,他批評周亦安,卻不懂得替周亦安說情。
陳康這樣做,有些不厚道。
事後,舒蘇還想要找陳康給周亦安求情,而周亦安堅決反對她這樣做。這也說明,周亦安已經認定陳康不懂得護犢子。
他對陳康已經失望了。
周亦安向陳康提交辭職信,也是他對陳康的不滿。
他和陳康沒有感情基礎,因此他可以為了自己並不在乎的工資 ,動了跳槽的心思。
周亦安提交辭職信這段戲,我感同身受。
幾年前,我還在一家影視自媒體工作。有一次推送《無問西東》的稿子,我當時擔任的是編輯工作,推送後才發現無問西東變成了無問東西。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為我在校對時,知道東西和西東很容易混淆,做了重點檢查。
後來,我才發現,出現這個錯誤的根源是,主編在群里討論題目,從他開始無問西東變成了無問東西。
而我直接粘貼複製,終於踩點成功,在規定的時間內推送。後來這個錯誤讓我承擔了1000元的罰款和通報批評。
罰錢,我不難過,這是一種一字千金的體驗。難過的是,這事兒以大字報的形式被通報批評。
主編將所有的責任推到我頭上,將自己撇得乾乾淨淨。因為這件事,後來我在提交辭職信的時候,特別問心無愧。
話說回來,大多數人的領導都是陳康,極少數人的領導才是方遠。
錢少人委屈,這五個字,真是訴盡了打工人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