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等於行為不當,弄錯概念,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

2023-05-03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叛逆不等於行為不當,弄錯概念,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

叛逆不等於行為不當,弄錯概念,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

最近,總是會聽到周圍的家長吐槽自己的孩子進入了叛逆期:

脾氣變得很暴躁,不聽話,很難說到一起去,動不動就和大人唱反調,一言不合就會砸東西,就連吃飯,睡覺都恨不得要大吵一架。

原本聽話乖巧的孩子,突然一下子變得很偏激,不可理喻,讓家長們都很頭疼。

叛逆期,其實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表現也都大同小異。

但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一說到孩子在叛逆期的行為,很多家長都會認定孩子是錯的,下意識地讓孩子改正,繼而形成雙方站在了對立面。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叛逆行為都是不正確的,家長一定要學會區分,如果一概論之,強勢的制止,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叛逆行為並不都是不當行為。

當孩子處於叛逆期時,自身的身體反應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出現劇烈的波動,追求獨立和尊重的特點,也會讓他們做事情更大膽,也更容易反抗父母。

但這些行為當中,其實並不都是錯的,更多時候是由於孩子本身的所處的年齡階段造成的。

一般會有以下三個原因。

1、該年齡段的特色行為。

比如有些孩子在六七歲時,喜歡對家裡的各種電器,玩具進行拆卸,拆完後再試著組裝回去 ,並且樂此不疲地重複。

可家長卻認為,孩子這就是在搗亂,好好的一個東西就被他拆壞了,還裝不上。

其實家長不明白的是,6、7歲,正是似懂非懂的年紀,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對於那些他不知道的電器和玩具,他只是很好奇,為什麼他會動?為什麼他會說話呢?

因為好奇,所以動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就會去試著拆下來,然後裝回去,這個過程會讓他們覺得無比的自豪和興奮。

所以家長有時所謂的叛逆行為,只是因為孩子所處的那個階段的特性決定的,並不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干。

2、知識或技能缺乏的表現。

這點我自己真的深有感觸。

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字寫得特別差,一個字往往就會寫分家,變成兩個字,一篇200字的小作文,讀下來,完全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每次看到這種情況,我就會特別地生氣,還會對他發火,問他為什麼不能好好寫字,可每次孩子都會有他的理由,這讓我更生氣。

直到後來我才了解到,有些孩子在剛上小學時,本身接受能力會比較慢,再加上肌肉協調能力還不是特別好,握筆時也掌握不好力度,沒辦法做到精細地將字寫在一個小格子裡面,這種情況在男孩子裡並不是個例。

那個時候,我才知道,有時孩子的一些行為,並不是故意的,而是缺乏技巧,如果一味地責怪,只會讓孩子覺得特別委屈,不被理解。

3、負面情緒導致。

比如,家裡有了弟弟妹妹後,原本懂事的老大一下子變得很叛逆,常常就發脾氣,不聽勸,以前一到飯點,就會幫著端菜,喊家裡人吃飯的舉動,也變得拖拉,很抗拒。

這時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去斥責孩子,覺得你是老大,就應該帶好頭。

可父母不知道的是,家裡有了老二後,父母下意識地就會更關注小的,而缺乏了對老大的關心和愛護。

因為感覺到自己被忽視,似乎不被愛了,孩子就會通過各種的犯錯行為,試圖吸引父母對他的關注。

這種表現,也是因為孩子的失望,不被愛等負面情緒所導致的。

由此可見,家長眼中的叛逆行為,其實並不全是不當的,更多時候是孩子所處的年齡段,缺少技能或內心的一些負面情緒所導致的。

那面對這些行為,家長該如何正確地處理呢?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不當行為?

了解完上面的三個原因之後,對應的解決方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1、對孩子每個階段的特點瞭然於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步都有獨特的想法和行為,家長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這樣,當孩子處在那個階段,出現相應的行為時,家長才不至於慌亂。

並且,能夠及時了解到孩子當時的想法,適當地予以引導和配合,才能幫助孩子儘快走出這個階段的誤區,迎接下一個階段的成長。

2、關注與陪伴。

可能這幾個字會讓很多家長嗤之以鼻。

他們覺得自己在生活中,對孩子的關心已經做到了無微不至,事事把他們放在第1位,甚至包辦了他們所有的衣食住行,可這些真的就夠了嗎?

並不夠。

關注與陪伴的要點,首先就是要求父母放下手頭上正在做的一切事情,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比如,不要一邊看著手機,一邊敷衍地應付孩子的對話,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並不關心自己,所謂的陪伴,也就變得很可笑了。

其次,真正的陪伴一定是父母的心和孩子在一起。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父母一定要將孩子當做成年人來對待,彼此尊重。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吻和孩子相處,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儘可能的用對待同齡人說話語氣和孩子交流。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給予孩子他們最想要的。

3、學會放手。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沒有機會去鍛鍊自己,感受到不一樣的世界,時間久了,不僅孩子的動手能力會變得特別差,依賴性強,更容易變得自卑,暴躁且自私。

作為家長,當孩子對外界充滿足夠的探索意識時,可以試著放手讓孩子去做,父母可以退居二線,遠遠地看著孩子,在恰當的時機提供幫助就行。

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在不斷探索,體驗的同時,更能體會到父母的愛護與尊重,能讓他們成長得更快。

叛逆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只有學會分辨,學會放手與陪伴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當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尊重時,孩子會感覺到他的重要性,這時,孩子的內心會感到無比的滿足,這些都會讓他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自信和勇氣,幫助他健康快樂地長大。#2023育兒季#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548ae8ce3dfae68cbbb3d9aba20c3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