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朝明:中國經濟想要發展,企業和消費者必須擴張丨贈書

2023-12-25     前瞻網

原標題:辜朝明:中國經濟想要發展,企業和消費者必須擴張丨贈書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如果沒有領土的擴張,國家經濟就無法增長。這種信念導致了數百年的戰爭和殺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獲勝的美國人引入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一自由貿易制度,保障了有競爭力的產品能夠向任何國家銷售。中國也在自由貿易體制中受益,在短短30年里就成功地將一個極度貧困的農業國家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動能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但也面臨著「脫鉤」、人口特徵和中等收入陷阱等諸多挑戰。

為什麼一個強大的經濟體會失去增長動力並陷入長期停滯?新興經濟體可以從發達經濟體的經驗中學到什麼?如何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開出行之有效的「藥方」?

從根本上說,必須使有些人的支出多於他們的收入,一個經濟體才會增長。著名經濟學家辜朝明在新書《被追趕的經濟體》中提出,中國經濟想要在當前的外部環境下發展,國內企業和消費者必須進行擴張。

未來經濟增長需要企業和消費的大力擴張

從根本上說,必須使有些人的支出多於他們的收入,一個經濟體才會增長。如果企業和家庭行為謹慎,在每個時期只花自己賺到的錢,那麼經濟可能會穩定,但不會增長。為了使經濟增長,實體必須擴張——要麼借錢,要麼減少儲蓄。

因此,經濟增長需要有持續的足夠多的機會,吸引企業借錢投資,或者令人興奮的新產品不斷出現,吸引消費者想要購買,即使這意味著增加負債或減少儲蓄。許多因素影響著投資機會和「必須擁有」的產品的可得性,人口和生產力只是其中的兩個。是否有這樣的機會,取決於經濟體的發展階段和難以預測的技術創新,從而產生新產品或更有效地製造現有產品的新方法。

中國經濟要想在當前的外部環境下發展,國內企業和消費者必須進行擴張。為此,企業需要不斷推出能夠讓消費者驚嘆的和振奮的新產品。換句話說,它們必須採取策略A,儘管它們的客戶較少,而且明顯不富裕。這使它們的情況類似於前文提到的追求進口替代型增長模式的國家。

中國有許多公司有能力開發出令人振奮的新產品。但政策制定者面對的關鍵問題是,是否有足夠的公司支持14億人口的經濟並推動其發展。儘管中國在過去40年里取得了驚人的經濟增長,但仍有6億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或以下,9億人的收入在2000元或以下。因此,中國仍然可以利用外國市場和策略B為這9億人提供有報酬的就業,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對於中國公司開發新產品,政府還必須對智慧財產權進行保護——沒有智慧財產權,公司就不會放心地將資源投入研發。由於策略A在本質上比策略B更具風險性,金融系統將不得不進行改革,以確保這些公司能夠獲得更多的風險資本。實際上,中國政府將不得不實施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要求的各種政策。

雖然這些政策改革可能真的會發生,但新的環境——消費者越來越少,越來越不富裕——將比中國公司已經習慣的環境更具挑戰性。因此,隨著「脫鉤」的進展,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戰後很少有國家在人均GDP還很低的時候轉向更難以實現的策略A,而且沒有一個國家成功實現持續的經濟增長,這一事實表明,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此外,當在中國設廠的外資公司開始縮減業務,以應對其他地方的低工資(中等收入陷阱)挑戰,或者面臨中國製造的產品被徵收更高的境外關稅難題時,就必須有公司取代它們的位置,以維持產出和就業。儘管出現越來越多有能力的中國公司既能在國內生產,又能在國外銷售產品,但問題是一樣的:在外資公司離開後,是否有足夠的公司為民眾提供有報酬的就業崗位?

一個處於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應該有意識地努力提高國內資本回報率,以便外資公司和本土公司繼續投資。只有讓企業家保持擴張,經濟才不會受拖累。

在短期內,政府可以通過擴張來保持經濟不萎縮。但是,除非這些公共工程的社會回報率高到可以自負盈虧,否則不斷增長的預算赤字和維持新項目成本的融資負擔最終會迫使政府減少財政刺激措施。一旦這些財政支持措施被取消,經濟增長就會放緩,除非企業不斷成功地推出令人振奮的新產品。

如前文所述,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中國跨越劉易斯拐點的2012年開始萎縮。從人口學的角度來看,整個勞動力供給曲線在一個經濟體達到劉易斯拐點的時候開始向左移動是非常不尋常的。日本和韓國都在達到劉易斯拐點後享受了約30年的勞動力增長。

日本例子的指導意義在於,預計最早將於2022年開始的總人口下降將拖累由人口增長帶來的那部分經濟增長。如果中國不能在人口因素帶來的經濟增長勢頭消失前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那麼作為社會負擔不斷加重的老齡化國家,可能難以實現人均GDP在2035年達到20000美元的目標。

「脫鉤」並不意味著中國與西方的所有貿易在一夜之間消失。即使在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和蘇聯冷戰的高峰期,美國和英國也從民主德國進口了大量的單鏡頭反光相機,並在公立學校的攝影課上使用。這是因為民主德國的相機比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同類產品要便宜得多。

在財政政策的幫助下,如果沒有實際的軍事衝突,中國經濟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繼續增長。然而,在人口老齡化和國內工資已經達到中等收入陷阱的標誌水平時,與西方「脫鉤」可能導致增長率大幅下降。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中國想在2035年達到上述生活水平,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也沒有政策錯誤的空間。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必須了解迄今為止哪些企業在擴張,以及未來哪些企業將會擴張。

要想依次看看這三套原則,並通過它們來理解延展思維的具體做法,現在就上前瞻經濟學人公眾號,找到12月25日發布的本文並留下評論,我們會抽取2位評論者送出本書哦!

作者:辜朝明 (Richard Koo)

譯者:徐忠,任晴

2023年11月 中信出版集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4f7f82bad5e560b2ba7f742b0c1ec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