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直接開炮,懂車帝的續航測試出了啥問題?

2023-12-12     差評

前一段時間剛在朋友圈跟何小鵬隔空互懟的余承東,這兩天又火力拉滿了。

只不過這次的輸出對象,從友商變成了國內頭部的汽車垂媒:懂車帝。

從他憤怒的語氣上不難看出,大嘴這回應該真的被氣到了。

而他轉發的這條推文,則是問界官方對懂車帝」 如何不專業、如何不嚴謹 」的解讀和回應。

寫得很克制,但像這樣專門發一條推文,對於問界來說好像還是第一次。

咱就是說,懂車帝到底做了啥讓大嘴和問界反應這麼大啊?

這就得說到他們一年一整的冬季測試了。

每年每到冬天最冷的時候,懂車帝都會拉上幾十台時下最火的新能源車,跑到國內最冷的測試場地給它們做極寒測試。

今年也是一樣,他們找來了現熱門的51 款車型,全部拉到最低溫只有零下二三十度的漠河。測續航、測充電,還有主動安全甚至是車機系統等等,項目非常全乎。

而讓余大嘴公然開懟的,就是裡頭一個測插混車型純電續航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內容嘛,說來也簡單,其實就是測一下在強制只用電的情況下,一台插電式混動車型能跑多少里程。

而在受測的接近 20 台車型里,問界 M7 增程版的純電續航成績只有55.3 公里,按照 175 公里的官方 WLTP 成績只有31.6% 的續航達成率,排名墊底

而測試中成績最好的仰望 U8 ,不僅車重更大、電耗還更高,還跑了 105 公里,續航達成率更超過 85% 。

相比之下,就顯得問界 M7 有股子差生那勁兒了。

然而大嘴氣的並不是問界成績差,而是他覺得,這套測試流程似乎有問題。

舉個例子大家應該就明白了,按我們以往的理解,想要測幾台不同車型的續航如何,應該用相同的測試方法,讓每台車從滿電跑到趴窩,然後看它跑了多遠,對吧。

但咱們看看懂車帝自己對於續航測試流程的描述,一台車接受續航測試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向上滑動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簡單點說,就是他們會在測試的前一天晚上,把所有測試車輛加好油、充滿電,然後斷電放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再通上電,然後用一個小時左右做整備,布置布置相機和人員啥的,並且需要全程開著空調。

等大家都整備好了以後,不充電,直接上路開測。

這麼一看,整備過程里消耗的電量就已經算在續航測試裡頭了。然而根據問界的說法,懂車帝在這個本應是測試流程之一的環節里,似乎並沒有做到應有的公平。

就比如,這台問界 M7 在整備時經常會處在開著空調又開著車門的「 空調白吹 」狀態:

經測試媒體確認,車輛在正式測試前進行了共計 71 分鐘的空調製熱,在車內溫度達到 24 攝氏度後,又持續制熱 40 分鐘。在此過程中有十餘次開關車門、車窗的操作,其中最長時間超過 3 分鐘,大大增加了空調能耗,導致電量快速下降。

這就導致在真正開始測續航的時候,車子的電池只剩不到 75%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車輛電量僅剩 74.9% ,搭載駕駛員及 4 個 60 公斤沙袋的情況下才開始測試,到電量為 20.4% 時增程器開始啟動,實際消耗電池電量 54.5% ,實現冬季極端天氣條件下純電續航 55.3 公里。

無獨有偶,在大嘴懟完懂車帝之後,測試成績里排名倒三倒四的吉利老總楊學良也發了一條長微博,裡頭的內容和問界發布的較為相似,同樣也控訴了自己受測車輛在整備時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而且仔細一看,銀河 L6 和領克 08 單次最長的開門時間( 10 分鐘和 6 分 39 秒 )還比問界 M7 的 3 分鐘要長上不少。

如果兩家車企的數據不是編的,那懂車帝在整備環節里,確實沒有讓每台測試車的受測動作保持一致。

此外脖子哥還發現,在續航里程測試里非常重要的車速、加速度等關鍵性的指標,懂車帝的測試規程里似乎隻字未提。整個實際測試過程中,只規定了 24 ℃的空調溫度。

那是不是代表了只要空調溫度對,測試員想咋開就咋開啦?

或許也是因為 bug 實在是有些多,這個測試里排在倒數第二的長城也坐不住了。他們在今天中午也發了一條微博,表示在 14 號會專門辦一場活動,說說啥叫專業、公正、科學的測試。

多少有點車企們聯名抗議那味了。。。

而這些車企們之所以會這麼在意這個續航成績,當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為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續航數據的含金量那基本就和油車的油耗、性能差不了太多,不僅能看出一台車電池的配置,還能看出一個廠家能量管理水平的高低。

再加上許多混動車主都是把混動當純電開,純電續航越長意味著車子用起來越方便。不僅廠家靠它賣車,消費者還靠它買車,相當於它能直觀反映出一台車質量的好壞。

一個合理的續航測試流程,可以說是相當複雜。

但要說核心就只有一條:控制除了受測車和測試指標以外的所有變量。

這裡脖子哥就用美國的 EPA 續航測試給大家舉個例子,畢竟在目前的幾大測試規則里,包括 NEDC 、 WLTP 、 CLTC 等等, EPA 是公認最接近日常的實際續航數字的。

為了得出一台車的續航如何, EPA 把測試的流程分成了四個大部分,分別是城市工況、高速工況、高溫工況和低溫工況。

而它之所以是幾個測試裡頭最準的,就是因為專門給電車設計了高低溫的測試工況。

首先,他們會給每次測試定好完全相同的環境溫度( -7 ℃ ),然後再定好完全相同的測試流程:測試車需要首先按照規定跑一次冷啟動循環,再跑一次穩態循環,最後再跑一次熱啟動循環。

這些循環是啥意思我就不細說了,重點是不管什麼車,只要是在做同一項測試,那麼它的車速、加減速的幅度、測試的時間、測試的里程都是完全一致的。

一致到時間精確到秒,速度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里程精確到 10 米。

也就是把在測試的時候怎麼開車掐死了,誰來測都一樣。

而像是 WLTP 和 NEDC 這些測試,雖然沒有 EPA 准,但同樣也是把各種變量限定死了。

而像懂車帝這樣只規定了空調溫度的測試流程,每台車型之間操作的區別可能就很大了。

就比如傳言測試中的某車型就檢測到了急加速和重剎車,即使不是測試人員有意而為之,對測試結果肯定就有不小的影響。

不過,雖然還存在著很多肉眼可見的 bug 和不足,但在脖子哥看來,類似於懂車帝冬測這樣的媒體測試其實是非常有意義、且需要一直存在下去的

因為在他們出現之前,類似這樣的硬核測試,基本都是車企和研究所關起門來自己偷偷做。

咱們作為消費者,基本就是知道一個最終測試結果,但關於結果是咋來的、結果是啥意思,過程可不可信,別問,問就是不知道。

而在類似的平台測試出現之後,我們不僅能看到結果,還能很直觀地理解結果背後對應的影響了。

比如碰撞之後車門能夠打開能夠創造更更多救援的時間,比如更堅硬的 A 柱可以在撞車以後給頭部更多的安全空間等等。

這樣的宣傳,可比車企們的講故事、畫大餅有意義得多,也是我們在選車買車的時候真正需要參考的維度。

所以說,只要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被充值,那麼類似懂車帝做測試節目的意義就是好的。

但正如我在前頭所說,測試的核心是客觀和公正,客觀和公正的核心則是專業與嚴謹。

作為觀眾和消費者,我們肯定不希望因為測試中的一些不嚴謹,導致一款產品受到了不正確的評價;也更不希望因為一些細節上的疏漏,讓一個擁有豐富評價體系的測評節目失去它應有的價值。

脖子哥真心建議像懂車帝、易車、汽車之家這樣的平台,能夠在以後的測試內容中,更加科學和嚴謹,在能夠做到公平的地方,儘可能維持客觀公正。

讓更具信服力的媒體測試內容,能成為除了車企自身和科研機構之外,另一個有分量、有價值的評價手段,真正推動汽車行業的發展。

就像長城汽車在針對這次冬測發表的聲明里寫的那樣:

媒體的評測是監督、是鞭策,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視角,也讓更多用戶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

我們呼籲並將全力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監管機構、車企、測評機構、媒體和用戶共同協力,制定更加貼合用戶實際應用場景、實際環境條件、實際工況條件的新能源測試標準。

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嚴謹、更公正、更客觀的評測結果,推動中國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

不只是因為多一種聲音多一種可能,更是因為老頭樂和宏光 MINI 對撞,實在是太好看了。。。

而就在我們準備發稿的時候,懂車帝宣布大後天也就是 14 號的時候,會邀請所有參加測試的車企和媒體到現場看著他們測試。

向上滑動

脖子哥的同事也已經火速買機票了,到底是懂車帝不行還是測試車不行,到時候給大夥現場直播嗷

撰文:致命空槍編輯:脖子右擰 封面: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懂車帝官方頻道

中保研官網

微博

EPA Official Sit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4071d4c97eb93b3dc8ae832fdb7dc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