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貴祥,籍貫為河北省香河縣,出生於1928年2月3日,在1944年8月正式加入到革命隊伍中。期間參與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等多場戰役,特別是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他所帶領的163師戰果纍纍。邊貴祥擁有高遠通達的品格以及十分鮮明的性格特徵,由於在之前的戰爭中他失去了一隻眼睛,再加之對於軍隊的管理十分嚴格,脾氣非常火爆,所以他所帶出來的士兵對他都是又敬又怕,還給他取了一個「邊瞎子」的綽號。因為在戰爭中帶領的士兵都十分勇猛,所以越軍在看到他的時候都非常害怕。在越南戰爭時期,越軍的《作戰宣傳手冊》裡面就寫著「消滅163,活捉邊貴祥」的口號,但是最後還是落到了邊師長的手裡。
自人類現身後,戰爭便成為促進人類發展的一大事件,有戰爭的發生,就一定會產生俘虜,軍人一旦成為俘虜就倍感恥辱,倘若敵人十分兇殘便更要遭受非人的折磨,或許戰死的命運還要好接受一些。例如,美越對戰期間,越軍對待俘虜的方式就非常殘酷。美軍被俘後,在肉體上就會被越軍狠狠折磨。不僅會被銬住手腳禁止人的自由行動,遭受毒打後還會被月軍扔在儘是鼠蛇蚊蟲的牢房中。
中國不會這樣殘忍,中國一直以來都不會虐待戰俘,抗日戰爭時期,在八路軍的人道主義的對待下,很多昔日的敵人都開始漸漸意識到當初對中國實施的侵略行為多麼愚蠢,後來致使一千多戰俘成為八路軍中的一員,並與日軍進行對戰,但對越反擊戰中卻沒有這樣做,我軍的一名邊貴祥師長堅決不服從放俘虜的決定。
確實不應該馬上釋放那些越軍戰俘,因為如果就這樣把他們放走,他們便會再次回到戰場上,和解放軍進行對抗,這對於那些還在前線奮勇殺敵的解放軍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就像邊貴祥不服從命令時說的那樣:「已經沒有打仗的必要了,隨你怎麼勸我都不會把這些戰俘放走。就這樣把他們放走,那我們犧牲的戰士又算什麼?我寧願不服從命令,也不想再看到我們的戰士白白送死!等這場戰爭結束,上頭頂多不再讓我當師長,或者讓我去五七幹校進行勞動改造,不再讓我上場作戰,還能對我做什麼?!」邊貴祥寧肯背負違抗命令的處分,也不想讓更多的戰士們去白白送死。
邊貴祥老了以後,誰也想不到這個外表普普通通的老人,以前創造過多麼偉大的功績。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正直,從不追趕大流,不落俗套,哪怕是在將要離世的時候,他依然沒有改變自己的初心,在病情越來越重的時候,他反覆告知老伴兒和他的孩子們,他想安安靜靜地離開,不需要通知別人,也不用大張旗鼓的辦儀式,不能給組織上造成額外的麻煩。在2008年9月的第一天,上午的10點48分,廣州軍區總醫院,一位英雄離開了我們,那年他剛滿81歲,家人遵照他生前的囑咐,誰都沒通知。
邊貴祥去世以後,遺體被火化,他的兒子捧回他的骨灰罈,拿出磁鐵稍微晃了一下,三塊彈片就被吸了出來,這三塊彈片,之前就紮根在邊貴祥的腿上、腹部以及頭部,待了十四年的時間。和他當了很久搭檔的吳恩慶老先生,早在十年前就離開了人世。這兩位偉大的將領,終於又再次重逢了,繼續著他們的戎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