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花」走進高校課堂,學生直呼很治癒

2023-12-18     華聲在線

原標題:「壓花」走進高校課堂,學生直呼很治癒

「壓花」走進高校課堂,學生直呼很治癒

湖南一高校老師堅持以「花」育人,教學生將鮮花製成「植物標本」,搶課的人還特別多

謝芸的「壓花」作品。 受訪者 供圖

謝芸正在處理「壓花」基礎素材。受訪者 供圖

「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鮮花,先在紙上設計圖案,再把植物拼接在一起……」湖南理工學院開設的「植物壓花美學」選修課上,老師謝芸向學生們傳授著「壓花」技巧。這是一堂什麼樣的課?12月17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走進謝芸家中,聽聽她與花為伴的故事。

「壓花」,又稱「押花」,是一種將根、莖、葉、花、果、樹皮等植物組織經特殊處理,利用壓制技術創作出裝飾畫、生活日用品等作品的藝術手法。用書本夾樹葉或花瓣,便是「壓花」最原始、上手最快的方式之一。從種植百餘種鮮花到將「壓花」帶進大學課堂,「花痴」謝芸堅持以「花」育人。在她手裡,平平無奇的花瓣變成在枝頭唱歌的小鳥、栗子皮和鬱金香拼接成了覓食的麋鹿,深受學生的喜愛。

全媒體記者 黃亞苹 通訊員 彭珊

「花痴」迷上「壓花」,她的作品獲特等獎

湖南理工學院學苑小區,謝芸居住的一樓小院四季有鮮花相伴。小院四周的籬笆、藤架上,紫藤、凌霄未到花期,各式盆栽小花有序擺放著,給冬天的蕭瑟平添一絲生氣。「院子裡有上百種花材,到花期特別好看。」謝芸說。

2020年初,謝芸百無聊賴地刷著短視頻,瞬間被螢幕中幾幅精美的壓花作品吸引。「花期一過,美好轉瞬即逝。壓花,是鮮花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就這樣,謝芸著手研究起「壓花」,賞花之餘,不再為繁花易逝而遺憾。

對養花頗有心得的謝芸,剛開始嘗試「壓花」,便有了隔行如隔山的困惑。「花材的密封和保存,很關鍵。」謝芸提到,將鮮花製成壓花的原材料「乾花」,要用壓花器將花材脫水、保色、壓制等步驟,再放置密封袋中保管,「壓花是一門技術活,鮮花不『凋謝』、枝葉不『枯萎』是基本要求。」

慢慢地,謝芸不滿足於家中的上百種花材,想方設法收集新玩意兒。「別人出門是背相機,我就背著小箱子,看到好東西就帶回來。」謝芸稱,有時也會網購少見的花材,漸漸地,她的「百寶箱」摞了七八個,攢了近100種湖南少見的植物。

素材變多,創作也變得更有靈感。2022年,謝芸自費前往杭州、廣州、成都等地,尋找國際壓花協會的認證教師學習,同時獲得國際壓花協會頒發的高級壓花師證。

2023年,謝芸以岳陽中華大熊貓苑新引進的十隻大熊貓為靈感創作《熊貓組圖》,該作品在第二屆湖南花卉苗木博覽會上榮獲特等獎。

搶課的人異常多,學生直言:很治癒

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壓花」,謝芸的答案是:「清新雅致,自然天成」。在她看來,「壓花」不僅是興趣愛好,更是一種解壓方式,「『壓花』源於自然,天天跟這些花花草草待在一起,人也會變得單純起來。」當得知自己的業餘愛好也能成為日常工作,謝芸十分興奮。

2022年,經校領導建議,她在湖南理工學院開設與「壓花」有關的選修課。該課每年只招二十人,因為名額少,搶課的人數異常多。每周三晚上的選修課,90分鐘的課能延長至150分鐘,21時許,教室里燈火通明,學生們紛紛拍下課堂作業的照片,發布朋友圈。

謝芸意外的是,選修課的學生有一半是男生,大多來自計算機、信息技術、物理、化工等這類非藝術性的理工類專業。被問到選課原因,有同學反映:「就是想放鬆放鬆,這個課看起來很有意思,而且做出來的作品很漂亮,還可以送人。」

選修課外,謝芸還開設微信視頻號、小紅書帳號,朝著壓花手工博主的方向發展。在個人帳號介紹中,她寫道:「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療愈」。

關於「療愈」,謝芸還有一種解釋,「其實國外有一種說法叫『植物療愈』,荷蘭、日本有研究證明,植物對於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包括抑鬱症等心理疾病的療愈。現在我們很多學校都有大學生心理健康室,可以進行嘗試,讓自然與教育融合。」對於一些患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謝芸希望通過組織他們學習壓花,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一審:余畫 二審:蔣俊 三審:蔣玉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358c43a68b5facfe294b310fb5cd6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