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一介書生,憑啥硬抗安祿山一年?他的忠烈之氣喚醒河北軍民

2023-03-14     尋根拜祖

原標題:顏真卿一介書生,憑啥硬抗安祿山一年?他的忠烈之氣喚醒河北軍民

安祿山叛軍只用了二十天的時間,就橫穿河北千里大地,並從靈昌渡過了黃河。這架勢,仿佛叛軍是旅遊觀光團,河北官軍是好客的主人,雙方賓主相歡,全然沒有戰爭的影子。

拿著大唐的俸祿,卻將千里河山拱手讓給了安祿山,河北官員們集體缺鈣,氣得唐玄宗哀嘆:「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邪?」

怨誰呢?還不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想當初,唐玄宗不顧眾人的反對,將平盧、范陽、河東三鎮18萬大軍全都交給了安祿山,又授予他河北採訪使等使職,拱手將河北的人事權、經濟權都交到了安祿山的手裡。

河北幾乎被掏空了,唐玄宗這時候才想起來抱怨河北官員,豈不是倒打一耙?

安祿山的火都燒了六天,急報一封接一封,唐玄宗還固執地認為這是謠言。

皇帝一片丹心向北開,自然河北的官員們也樂得歌舞昇平,誰也沒想過修一修籬笆,晚上睡覺睜開一隻眼。強盜都摸到床邊了,他們還能做什麼?

自從武周以來,河北就沒再遭遇過戰事,人們承平日久,戴白之人皆不識兵,如此大規模的軍隊滾滾而來,有幾個不腿軟?

「士兵乘城者,聞鼓角聲,自墜如雨。」

「自墜如雨」雖說誇張了,但河北全境一片惶恐是千真萬確,很多官員嚇破了膽也是事實。

但唐玄宗說錯了,自古燕趙多義士,哪能二十四郡無一忠臣?一位文弱書生就給了他一個意外驚喜,此人就是平原郡太守顏真卿。

屢遭排擠的骨鯁之臣

顏真卿出身於琅琊顏氏,是復聖顏回的第三十九世孫。唐初著名的儒學大師顏師古,就是顏真卿的堂曾祖。

今天我們光知道顏真卿的書法,卻不知顏真卿的學問一流。他參加過兩次科舉考試,一次中「進士科」甲科,一次中「博學文詞秀逸科」,相當於「雙學位博士」。

顏真卿學歷高,官聲也非常好,因為「辯獄而雨」,被老百姓尊稱為「御史雨」,還曾經辦了一個不孝的縣令,導致此人被朝廷下旨終生不得錄用。

有能力、有德行、有正氣,就是沒有官運,顏真卿在官場混跡十八年,才是個七品的殿中侍御史。原因嘛,不肯依附於楊國忠,由此兩次被排擠出京城。

既然你有脾氣,那就怪不得宰相大人手黑,於是顏真卿被一腳踢到平原郡任太守,那是天寶十二載(753年)的事,顏真卿44歲。

首舉反擊安祿山的河北義旗

對這樣一位不得志的中年大叔,唐玄宗自然沒聽說過,安祿山也沒有留意到他的存在。

位卑未敢忘憂國,別人不在意顏真卿的存在,但顏真卿卻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到職後不久,他就認定安祿山必反。為了不打草驚蛇,顏真卿當了三年「地下工作者」。

他做了三件事,一是以陰雨不斷為由,加固城牆修繕、疏通護城河;二是儲備大量糧食;三是招募壯丁,蓄養死士,為擴軍做準備。

為了掩人耳目,他又不斷與文人墨客縱情山水、飲酒作樂。安祿山果然被騙了:到底是書呆子,好好玩吧。

當安祿山起兵的消息傳來時,顏真卿迅速在三千靜塞兵的基礎上,又組建起一支一萬人的隊伍。

有兵有糧有城防,手上有了打狗棍,所以顏真卿從容不迫地關起城門,將安祿山徵調他出兵的命令扔進了垃圾堆。

安祿山很驚訝:河北怎麼還有這麼頭鐵的?就你一個人能折騰多久?

唐玄宗得到報信也很意外:「朕不了解顏真卿,沒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壯舉。」

估計顏真卿帶給唐玄宗的也僅是片刻的快感吧,正如安祿山所想,河北大地都已經是叛軍的天下,一個顏真卿又能掀起幾尺浪?

顏真卿卻用他的行動告訴他們:正義即力量!

那一天,他登上城頭,發表了一場慷慨激揚的演講,現場淚水與豪情碰撞,情懷與大義擁抱,那一刻,平原郡被煅成了鋼鐵長城。

奇蹟出現了,饒陽、濟南、清河、景城、鄴郡等幾個郡的太守覺醒了,他們不約而同地率領各部人馬,加入到顏真卿的義旗之下。

顏真卿像一顆火種,瞬間點燃了河北人民抗擊安祿山叛軍的熊熊烈焰。

孤獨英雄的悲情讚歌

對身後的這把火,安祿山沒太當回事,他的戰略重心在洛陽和長安,顏真卿還算不上他的頭道菜。

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安祿山渡過黃河的第六天,洛陽就淪陷了,唐軍渣得讓人瞠目結舌。

安祿山洋洋得意地給顏真卿送來三件禮物——洛陽留守李憕等三人的頭顱。

顏真卿擔心影響士氣,他一刀砍了安祿山的使者:「假的,我認識李憕,這不是他。」夜晚,他又含淚悄悄祭奠了三位英雄。

幾天後,常山郡那邊傳來好消息,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也行動了,而且斬獲頗豐。

說起來安祿山還是顏杲卿的恩人,是他將顏杲卿從一名小小的錄事參軍,一路提拔到常山太守。因此顏杲卿一時被迷住了雙眼,安祿山大軍突然出現在常山時,他才明白髮生了什麼,但一切都晚了。

為了穩住安祿山,顏杲卿只好送上人質,做了安祿山的常山太守。

不久,他收到了顏真卿的信函,哥倆一拍即合,定下了組織義軍,並切斷安祿山歸途的計劃。

鑒於顏杲卿此時的身份,正好可以做一篇大文章——拿下土門,打通井陘關,為迎接河東兵馬做準備。

鎮守土門的是安祿山的乾兒子李欽湊,鎮守井陘關的是高邈和何千年。顏杲卿利用三人對自己的信任,在酒宴上斬殺了李欽湊,活捉了高邈和何千年,並將二人押送到了長安。

有意思的是,何千年為了贖罪,還給顏杲卿獻上一計:常山的軍隊戰鬥力不行,您應該放風說,李光弼的一萬騎兵已經從井陘關到達常山了。然後你再派人嚇唬一下博陵守軍,他們是烏合之眾,一定會被嚇跑……

顏杲卿按照何千年的主意行事,果然整個河北震動,一日之間十七個郡紛紛殺掉安祿山的官員,宣布共推顏真卿為首領,合兵二十萬,一起抗擊安祿山叛軍。

安祿山的輕視釀成了苦果,這些州郡幾乎涵蓋了大半個河北,掐斷了幽州與河南的聯絡通道。

形勢一片大好,然而,義軍苦等的朝廷大軍卻遲遲不能到來,反而等來了史思明的叛軍。

史思明攻打的第一個對象就是顏杲卿。

正如何千年所言,顏杲卿的部隊大多是臨時招募的,與叛軍差了幾個檔次。僅僅幾天時間,城池被攻破,顏杲卿被俘,並被押往洛陽。

顏杲卿死得極其悲壯,他被安祿山割了舌頭、砍了手腳,從腳開始一點一點碎割,與他一同受害的還有部下袁履謙,以及兒子顏誕、顏季明、侄子顏詡。

各郡又被史思明挨個攻破,即便如此,顏真卿還是苦苦支撐,他主動出擊攻占了堂邑,企圖為河東兵馬出山郭口創造條件。

為了獲得北海太守賀蘭進明的增援,顏真卿答應讓出河北招討使的職位,並將自己的兒子去做人質。

就這樣,顏真卿像一葉孤舟支撐了一個多月,終於等到了李光弼和郭子儀的大軍。

在兩位軍神面前,史思明瞬間就被虐菜。常山、博陵、九門、恆陽、饒陽等地又被奪回,尤其是嘉山之戰,叛軍被斬首四萬,史思明光著腳狼狽逃竄。

六月,事態再次逆轉,李光弼、郭子儀撤軍了,顏真卿等人又不得不用烏合之眾對付史思明的虎狼之師。

在支撐了四個月後,除了平原、博平、清河三郡外,其餘州郡全都淪喪,眾人的士氣也低到了極點。

萬般無奈之下,顏真卿決定放棄河北,他說:事不可為,但我們決不能投賊,咱們去行在找皇帝(唐肅宗),如果朝廷怪罪,棄守的責任我來承認,雖死無恨。

就這樣,顏真卿帶著殘部,沿山路跋涉來到鳳翔,投奔了唐肅宗。

河北這杆義旗倒下了,留在顏真卿身後的,是顏杲卿、袁履謙、賈循、張興等一大批烈士期待的眼神。

痛失好局誰是罪魁禍首

手上掐著20萬大軍,還有李光弼、郭子儀的支持,竟然一年內輸得光光,顏真卿似乎很水呀。

戰力差距,無法彌補的劣勢

打仗不能光看數量,顏真卿雖然有20萬大軍,但分配到17各郡,每個郡也就一萬多人。除去固定的城防任務,機動部隊並不多,這就導致各郡之間的相互救援不力。

最關鍵的是,河北的義軍都是臨時招募的民勇,根本沒經過訓練,與安祿山的職業軍隊相比,質量差得太懸殊。

另外,包括顏真卿在內,都是一群文官,都沒有指揮軍隊作戰的軍事素質。這些差距是先天的,無法彌補。

增援不力,導致河北孤木難支

顏真卿做的是一件「不討好」的事,相對於河北,朝廷的重心在兩京,根本無暇分心。這就導致顏真卿只能孤軍奮戰,甚至被人趁火打劫。

比如賀蘭進明,這傢伙就是騎牆派,後來坐視張巡不管,導致睢陽失守。張巡派去求援的部將南霽雲,切斷手指哀求也沒能打動他。南霽雲憤然發誓:叛亂平定後,我必殺賀蘭進明!

還有太原節度使王承業,顏杲卿向他求援被他拒絕,還將顏杲卿斬殺李欽湊,活捉何千年、張邈的功勞據為己有。

長安淪陷,殃及河北大好局面

如果李光弼和郭子儀不撤軍,顏真卿「切斷叛軍歸途」的戰略應該是可以實現的,按照他當初的計劃,河北反正後,他可以南下占據黃河渡口,甚至從背後襲擊安祿山。

那麼,郭、李為何撤軍了呢?

沒辦法,唐玄宗作死,殺了高仙芝、封常清,又逼哥舒翰出關作戰,導致潼關丟了,長安淪陷了,唐玄宗成了流亡皇帝。

這對全國的戰局影響太大了,郭、李二人被迫中止河北的軍事行動,轉向收復長安,河北顧不上啦。

可以說,唐玄宗就是破壞平叛大局的最大責任人,如果不是他的昏庸,河北就是斬斷叛軍腰身的利刃,哪裡會讓這場叛亂整整持續八年之久?

顏真卿領導的舉義雖然以失敗而告終了,但它告訴世人,河北是大唐的脊樑,氣節常在,山河永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34051a090d26b00a2b3cb9eea8104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