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這一盛會見證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2023-09-24     光明要聞

原標題:十年來,這一盛會見證中阿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賀蘭山下,塞上江南,一場盛會如約而至。9月21日,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在寧夏銀川開幕。

中阿博覽會於2013年首次舉辦,至今已十年。今年適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這一盛會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台,見證中阿經貿發展的強勁韌性和蓬勃生機,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務實合作穩步向前,中阿戰略夥伴關係不斷深化。

「我想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在異國風情濃郁的國際展區,本屆中阿博覽會主賓國沙烏地阿拉伯展館格外引人注目。

椰棗是阿拉伯國家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在擺放著沙特特色椰棗的展櫃前,不時有人上前詢問,展櫃負責人艾哈邁德·艾拉博迪熱情邀請人們先「嘗」為快。他告訴記者:「去年這款椰棗銷往北京,今年椰棗又賣到香港。藉助中阿博覽會這一平台,我想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第一次參展的沙烏地阿拉伯卡西姆帕爾馬椰棗公司有23個椰棗園,年產量8萬噸。董事長阿普杜拉·阿熱比迪說:「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很有潛力。我這次參會,希望尋找合作夥伴,建立銷售渠道。」

2008年,中沙兩國建立戰略性友好關係。2016年,習近平主席訪問沙特,中沙關係成功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邊關係發展進入「快車道」。2022年,習近平主席再次訪問沙特,兩國元首簽署首份《中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協議》。

從2013年中國成為沙特第一大貿易夥伴,到近兩年沙特成為中國在中東地區首個千億美元級貿易夥伴,從位於沙特西部小城的中沙延布煉廠到坐落於福建古雷石化基地的古雷乙烯石化項目,從阿爾舒巴赫2.6吉瓦光伏電站建設到5G通信、探月的合作……在元首外交引領和推動下,中沙各領域合作闊步前進。

在本屆博覽會上,中沙將繼續推進深化園區國際合作、金融合作、能源合作等,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同沙特「2030願景」對接。

沙烏地阿拉伯阿吉蘭兄弟控股集團副董事長、沙中商務理事會主席穆罕默德·艾爾·阿吉蘭說,習近平主席2022年訪問沙特並出席中阿、中海、中沙領導人「三環峰會」,與阿拉伯國家領導人達成了許多共識,就多個領域合作達成一致,「建立了一個高層次框架,促進阿中企業在經濟、貿易、投資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這是難得的機會」

十年攜手,十年奮進。習近平主席多次向中阿博覽會致賀信。習近平主席的寄語,為中阿博覽會發展與中阿合作指引方向,注入活力——

2013年,習近平主席的賀信指出,「本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以『傳承友誼、深化合作、共同發展』為宗旨」,「對推進雙方全方位交流合作很有意義」。

2019年,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點明博覽會的作用:「本屆博覽會為雙方深化務實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搭建了有益平台。」

2021年,習近平主席的賀信肯定中阿合作成就:「近年來,中阿雙方不斷加強戰略協調和行動對接,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豐碩,中國持續保持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

如今,中阿博覽會已成為集高層對話、經貿促進、會展洽談等功能於一體的國際性博覽會,為深化中阿經貿合作和推動中阿人文交流發揮積極作用。十年來,中阿博覽會共有112個國家和地區、6000多家中外企業、超過40萬客商參加,累計簽訂各類合作項目1200多個,涉及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能源化工、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在中阿博覽會平台助力下,寧夏青年楊萬龍將跨境電商業務越做越紅火,業務已覆蓋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網上接單、海外倉庫直接發貨、客戶簽收付款……電子產品、生活百貨等千餘種產品沿著「雲絲路」飛往海外。今年再次參會,楊萬龍想通過這個國家級、國際性平台,推廣團隊研發的專門面向阿拉伯國家的跨境電商數字貿易平台。

馬來西亞外資企業德西恩(實業)有限公司是經中阿博覽會牽線搭橋落戶寧夏的外企之一。展台上琳琅滿目,猴頭菇咖啡、猴頭菇奶茶、螺旋藻片、螺旋藻方便麵等產品十分引人注目。「這是難得的機會。我們希望充分展示自己的產品,有機會與阿拉伯國家實現合作。」公司工作人員杜維軍說。

「令眾多阿拉伯國家獲益匪淺」

在卡達卡亞特農場裡,技術人員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遠程控制40多個光伏大棚的「水-肥-霧-溫-藥」一體化系統,為芒果、香蕉等作物生長降溫。如今,藉助中國先進技術和設備,卡達可實現一年四季種植蔬菜水果。

從2013年首次在阿拉伯國家試驗,到2015年設備出口,再到今年向20多個阿拉伯國家推廣,來自中國的智能節水灌溉技術在萬里之遙的阿拉伯國家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獲得阿拉伯國家積極回應。中國已同20多個阿拉伯國家以及阿盟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阿拉伯國家聯盟負責經濟事務的助理秘書長、本屆博覽會阿盟代表團團長阿里·本·易卜拉欣·馬利基感慨地說,今年適逢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一帶一路」合作建立在互利共贏和相互尊重基礎上,「令眾多阿拉伯國家獲益匪淺」,倡議積極推動全球經貿、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符合整個國際社會的期許,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受到歡迎」。

在埃及開羅,由中建承建的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將成為埃及新地標;在阿聯杜拜,由哈爾濱電氣集團承建的杜拜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是中東首個清潔燃煤電站;在科威特沙漠深處,中科合作的穆特拉住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搭建雨水收集系統,在解決40萬居民住房問題的同時,還加快了當地的「海綿城市」建設……

十年來,中阿經貿合作生機勃勃,成果豐碩。中國多年穩居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中阿貿易額從2012年的222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31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近一倍。與此同時,中阿經貿合作由傳統的能源、貿易投資、工程建設向通信、核能、航天衛星等新興領域不斷延伸。雙方在綠色發展、文化教育、新聞廣電、青年交流、衛生健康等領域合作也不斷實現新發展,廣泛造福了中阿人民。中國品牌、中國速度、中國技術獲得阿拉伯國家民眾的讚譽。

中國和阿拉伯國家因絲綢之路相知相交,書寫互學互鑒的歷史佳話。如今,中阿弘揚「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鑒」的友好精神,將攜手構建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一起開創中阿關係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 執筆記者:李良勇、王雅晨;參與記者:侯雪靜、艾福梅、姚兵、胡冠、謝建雯、馬思嘉)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4日 04版)

[ 責編:徐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31983af58b967be8c32e428f66510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