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與眾不同,竟然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世人都說是帝王之相

2022-03-28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這個人與眾不同,竟然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世人都說是帝王之相

自兩漢以來,劉姓已然成了國姓。而三國鼎立時期的蜀國最高統治者劉備,同樣是姓劉,並且,在他初期招兵買馬組建政權之時,便是打著帝王后人、匡扶正義的名號。於是,歷史家們眾說紛紜,探討著「劉備是否出身帝王之家」這樣一個不那麼正經的問題。

首先,來說說劉備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之前的那些事兒,多了一些了解之後,會對接下來比較可靠的歷史家們的說法,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知。

劉備,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幼年喪父,生計艱難,全由母親一手帶大,早早便靠賣鞋補貼家用。所幸,他的母親很有見識,堅持送他外出求學,他的叔父更是很看重他,主動提供經濟方面的資助。之後,在這個求學過程中,他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貴人盧植。

盧植在後來可謂是一個非常有名氣的人物,兩平蠻亂,大破張角,毫不誇張地說,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只可惜,當時沒能遇見欣賞自己的伯樂而已。劉備得幸拜他為師學藝,以至於,後面每一場心驚肉跳、暗藏殺機的會面與戰爭中,他在身邊人的協助之下,都能夠化險為夷。

此外,還有一點也是很關鍵的,我們對於少年劉備的認知多是沉迷聲色,荒唐度日,不喜讀書。其實,這很正常,少年人精力過剩都可以理解,可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事實上,史書上更多的記載卻是「少言語,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

也因此,世人都說劉備有帝王之相。

在後來的道路上,劉備可以說是一直在修煉自己,把自己鍛鍊成了一個政治鬥爭的老手。

在上述敘述中,劉備最為符合帝王的一個特徵,便是「喜怒不形於色」,以至於,坊間流傳最為廣泛的版本,便是:劉備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勝算不上什麼名副其實的皇家子弟,他嗜酒,好女色,這本沒什麼,只不過,他比任何人的沉迷程度都要深。

劉勝(前165年-前113年),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母為賈夫人,西漢中山靖王。這麼來說,他的兒子光知道的就有一百二十多個。其中,說劉備是劉貞的後人,而劉貞便是那眾多兒子中的一個,有幸被封為陸城亭侯。然而,他坐享封地沒幾年,便因為酌金案,失去了爵位和封地。

雖說,這酌金案是上面要收回封地、打壓諸侯的一個藉口,但是,卻也讓劉貞就此失了庇護,落戶涿縣。雖然如此,沒落的貴族依然是很富庶的,依舊發展成了一個枝繁葉茂的大家族,只不過,劉備那一支稍顯貧困,還要靠自家叔父救濟。

在《三國志》中,用的就是這個說法,而作者陳壽又是蜀漢末期西晉初期的人,所以,這個版本還是很有信服力的。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說法,同樣認為劉備出身帝王之家,不過,卻是常山憲王劉舜之後。

這種說法,來自《典略》中的記載:「備本臨邑候之屬也」。這臨邑候劉讓便是劉舜的後代,而劉舜又與劉勝同為漢景帝的兒子十分相近,而且,《典略》的作者魚豢與劉備同屬一個時期,故而也有一定的說服力。不過,不管這兩種版本怎麼說,它們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那便是:劉備就是漢室皇裔子孫。

不過,最有價值的一個說法,還是「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這個說法,出自元人胡三省對《資治通鑑》的註解。雖然,《三國志》和《典略》等史冊中,都說劉備是漢景帝的子孫,但是,《漢書》中相關的記載,到了劉貞便沒有了,而劉貞之後早已不可考了。

再有就是,在《三國演義》中,關於劉備身世的描述,十分玄乎。大抵是說:因劉備立了功勞,又說自己是皇室後人,便被帶到皇帝面前詢問,皇帝聽他自報家世,就命人去拿宗譜過來查看。至於書中宗譜的內容,無非是作者在那亂用人名亂排輩分,甚至,已經被削去爵位的劉貞兒子,在書中都有了封地。

由此可見,劉備家世的不可確定性是顯而易見的。

以上三種,皆是關於劉備家世的主流說法。但是,我們都明白的一點是,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它們對於歷史名人的記載,總是會寬容很多,以便在大眾之中,塑造出一個更值得崇尚的光輝形象。

像關於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在史書之中的著墨就相當之少;像關於曹操的,美化他的人要說他是漢初曹參之後,而貶低他的人則說他是太監的兒子;像關於魯迅的,現在的人們都知曉他和許廣平的愛情,但是,誰還記得朱安與魯迅的關係呢......

所以說,沒什麼好糾結的,多多了解,自己心中便會有一個合適的答案。在戰亂紛繁的三國時期,我們只管去領略其中一個個獨特而又出色的人物,只管去體驗其中一場場驚心動魄、酣暢淋漓的戰爭場面,只管去品味其中俠肝義膽、豪氣干雲的忠與義... ...

至於其他的事情,不是我們人為能左右的,便任其發展即可。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就說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現今,我們何必還在乎那些呢?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資治通鑑·漢紀》、《後漢書·卷六十四·吳延史盧趙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