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網際網路板塊逆勢大漲!馬斯克在大力布局!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2023-10-24     私募排排網

原標題:衛星網際網路板塊逆勢大漲!馬斯克在大力布局!哪些公司有望受益?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私募排排網」。

10月23日A股各大指數再次加速下探,上漲個股不足500家。但衛星網際網路板塊逆勢大漲,板塊內的三維通信、中國衛通、鋮昌科技等多股當日漲停收盤,天銀機電一度20CM漲停。那麼衛星網際網路板塊為何逆勢走強呢?板塊內核心公司又有哪些呢?

衛星網際網路行業近期利好頻頻

衛星網際網路近期的走強,離不開多個利好接連出現。10月25日-27日,2023中國衛星應用大會將於北京召開,今年的主題為「數字化轉型賦能衛星應用產業」。作為國內衛星行業規模最大的年度會議,有望給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帶來利好催化。

此外,此前行業內已有多個利好出現。10月11日,馬斯克的公司Space X星鏈在官網推出「Starlink Direct to Cell(星鏈直連手機)」業務,可與現有LTE手機配合使用,計劃在2024年實現發送簡訊,2025年實現語音通話、瀏覽網頁、連接物聯網設備等。

國內方面:

1)10月7日,工信部在《關於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分步驟、分階段推進衛星網際網路業務准入制度改革,不斷拓寬民營企業參與電信業務經營的渠道和範圍。

2)10月19日,上海市印發了《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其中提到,布局「天地一體」的衛星網際網路。穩步推動實施商業星座組網,加快落實頻軌資源授權,分階段發射規模化低軌通信衛星構建低軌星座,建設測控站、信關站和運控中心等地面設施,促進天基網絡與地面網絡融合應用。

衛星網際網路是下一代通信技術

衛星網際網路,是基於衛星通信技術接入網際網路,可以通俗地理解為地面基站被搬入空中的衛星平台,每顆衛星都是天上的移動基站,就是利用衛星作為無線信號的傳輸中繼,從而擴大基站的覆蓋距離。

衛星網際網路可以為全球範圍內用戶提供高帶寬、靈活便捷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在沒有地面通信基站的情況下,利用衛星信號,也可以支撐電力巡檢、應急保障等任務。

作為地面通信的重要補充,衛星網際網路具有低延時、低成本、廣覆蓋、寬頻化等優點:

1.低時延:5G典型端到端時延為5-10ms左右,低軌衛星距離地表較近,按最高3000km計算,時延約20ms,相比傳統高軌衛星的時延有顯著降低。

2.低成本:相比於地面5G基礎設施及海洋光纖光纜建設,衛星網際網路組網成本更低,且隨著研製集成化、標準化、平台化技術的持續推進,未來衛星製造及發射成本將持續下降。

3.廣覆蓋:目前,地面網絡只覆蓋陸地面積的20%、地球表面的5%,衛星網際網路容量大、不受地域影響,可實現全球無縫覆蓋,解決偏遠地區、海上、空中用戶的網際網路服務需求。

4.寬頻化:高通量技術的成熟提升單星容量,降低單位帶寬成本,能滿足高信息速率業務的需求,打開下游應用藍海。

更為重要的是,衛星網際網路的使用,可以解決全球很多地區用戶的上網問題,彌合數字鴻溝。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近30億人沒有接入網際網路,其中大多數來自發展中國家和貧困農村地區。

馬斯克搶占先機

衛星網際網路離不開衛星這個載體。衛星按軌道來分,衛星可分為高軌、中軌和低軌衛星。其中,高軌衛星一般在36000公里(赤道上空)高處工作;中軌衛星離地面2000-20000公里高,主要為導航衛星;低軌衛星通常在2000公里高度以下,如Starlink以及遙感衛星。

由於衛星發射的成本極高,起初採用高軌衛星來使覆蓋範圍更廣,但由於距地過遠,通信寬頻和通信速率都比較低,不適合更高品質的信號傳輸,如衛星進行網際網路接入等。因此,傳輸時延更低、鏈路損耗更小的低軌衛星預計將成為未來主流,儘管覆蓋能力較弱,但可通過數量來彌補劣勢,幾十到上百顆衛星組成的星座網絡可實現全球範圍的網絡覆蓋。

低軌通信衛星相比於傳統的中高軌通信衛星,具有低時延、信號強、衛星組網實現全球覆蓋、衛星生產成本低的明顯特點,已成為各國通信衛星發展的主力

低軌衛星可將時延從200ms降低到幾十個乃至十幾個毫秒,能夠與地面網絡相提並論;低軌衛星的信號強度更強,相應的地面終端可以更加小型化、輕量化;由數千顆低軌衛星組成的星座可以實現全球覆蓋運營;低軌衛星需求量大,批量生產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在低軌衛星布局方面,馬斯克的公司搶占了先機。馬斯克於2015年提出了星鏈(Starlink)計劃, 計劃分三個階段共部署4.2萬顆衛星,最終構建一個多層覆蓋的巨大星座,以提供實時、高速、廉價的衛星網際網路服務。

截至2022年7月,SpaceX已發射了約3000顆低軌寬頻「星鏈」通信衛星,在全球五大洲36個國家開展衛星網際網路業務,用戶數量超過40萬人,平均下行速率超過100Mbit/s。

目前,SpaceX公司已為星鏈項目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應用產業鏈結構,整個應用產業鏈上下游形成良好的發展模式,相互支持、協同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大力發展軍、政、民、商等領域應用。

我國衛星網際網路發展空間較大

2020年,我國啟動新基建計劃,衛星網際網路首次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範疇。2021年我國已經圓滿完成低軌寬頻衛星與靈巧5G專網融合試驗。未來,我國將用12992 顆衛星打造太空「國網」。

近年來,我國航天、電子等部門分別啟動了鴻雁、虹雲等「低軌星座衛星網際網路工程建設計劃」,標誌著中國衛星網際網路踏上了新的征程。

「十三五」期間,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為首的央企衛星集團分別提出了自己的衛星網際網路星座計劃,並發射了試驗星。目前國內已發布的衛星星座項目計劃中組網數量在30顆以上的低軌道衛星項目已達10個,項目規劃總衛星發射數量超過1萬顆,衛星發射將集中在 2022-2025年。

根據UCS數據,2021年全球在軌衛星數量4852顆,其中,中國在軌衛星數量為499個,占所有在軌衛星比重的10.28%,為世界第二大在軌有效衛星的擁有國;而美國在軌衛星數量為2944個,是中國的5.9倍。未來中國航天產業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根據SIA的測算,2021年中國衛星網際網路產業規模約為292.5億元,預計2025年將升至446.92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11.2%,從整體規模來看,國內衛星網際網路體量較小,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但受益於近年來國家出台的多項鼓勵推動衛星互聯在各行業規模化應用的政策措施,國內衛星網際網路市場發展機遇良好。

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和核心公司

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主要包含了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四大環節。產業鏈各環節不斷開拓創新,處於產業成長期。

從產業鏈細分環節產業規模來看,根據SIA的數據,2022年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鏈中衛星製造占比約為5.62%,衛星發射占比約為2.49%,地面設備占比約為51.59%,衛星運營及服務占比約為40.30%,中下游部分的地面設備和衛星運營及服務是產業鏈中最主要的兩個部分,合計占據了約92.89%的市場份額。衛星製造和衛星發射雖然在總體產值中占比較小, 但仍然是整個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

筆者根據上市公司公告、資訊等,梳理出了A股中有望受益於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的公司,供大家參考。

數據說明:本文所涉及的內容不保證數據完整性與準確性,分析結論僅供參考,所涉及品種均不構成實際投資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風險揭示:本文所涉的文章觀點,僅代表筆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的任何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任何個人或機構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將其用於商業用途。轉載、引用、翻譯、二次創作(包括但不限於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現作品內容)或以任何商業目的進行使用的,必須取得我司許可並註明作品來源為私募排排網,同時載明內容域名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279003913f4df53435baebca58cfd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