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因嫌小伙未讓座扇其4巴掌,反而自己猝死在公交車上,咋整?

2022-06-14     史家霸唱

原標題:大爺因嫌小伙未讓座扇其4巴掌,反而自己猝死在公交車上,咋整?

「尊老愛幼」是一種傳統美德,公交車上經常出現年輕人給年老者讓座的場景,就是傳統美德的具象化體現。年輕人願意禮讓老人,令人欣慰,但當美德在一些人心中成了義務,就可能導致道德綁架發生,甚至釀成意外的悲劇。

2014年9月9日下午,鄭州市的一輛公交車上發生一幕慘劇,一名老人在車輛行駛到半途時忽然昏厥倒地,見狀,立刻就有乘客上前查看,發現老人躺著不動,叫也沒反應後意識到情況不對,趕忙叫司機停車。

司機得知有人暈倒在車上,靠邊停了車,隨後撥打了急救和報警的電話。眾人本以為老人只是昏倒,搶救一下便能恢復正常,誰知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後,老人卻經搶救無效死亡,原來他患有心臟病,受不得強烈的刺激,情緒不能太激動,普通地坐個公交當然不會導致情緒異常,問題在於老人之前和車上的一名年輕小伙發生了爭執。

事情發生的第2天,和老人有衝突的青年小陳(化名)便被找到了,小陳是一名20歲的在校大學生,他承認自己昨天坐公交時,與老人有不愉快,但確實沒想到老人會因此氣急攻心猝死。那麼當時車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出現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在後續的調查中,事情的真相逐漸得到還原,因為當時公交車上目睹了事情發生經過的乘客並不少,大家都可以作證,司機也對此事很有印象。原來,小陳當天在金水路的一個公交站牌上了車,上車後,他見車廂後門口處有個座位,便坐下了,不一會,車輛行駛到建設路某站,一位60多歲的大爺也上來了。

「及時為老弱病殘孕讓座」這句口號,一般人都知道,小陳自然也知道,不過當天他整個上午都在忙,非常疲累,上車後便坐著打盹,沒注意到老人走到了自己身邊,被老人拍醒時還以為出了什麼事。發覺對方是要他讓座之後,小陳掃視了一圈車內,發現後面還有空座位。

小陳不是很願意起這個身,便又閉上了眼沒有理會,按照他的預想老人應當會自己去空著的座位坐,沒想到老人見眼前這個小伙沒有馬上起身讓座,頓時惱怒起來,指著他便開始訓斥辱罵,引起了其他乘客的注意。

有人見狀便請老人過去座,但老人坐下後,或許是覺得小陳對自己不夠尊重,嘴裡依然罵罵咧咧,小陳聽了幾句終於忍不住回嘴,這下老人更加生氣,突然站起來走到小陳面前扇了他一耳光,被這一巴掌打懵了的小陳還沒來得及做反應,車上的乘客便趕緊來勸架了。

事情到這裡還遠沒有結束,因為老人的氣還沒消,隨後又跟在小陳後面,再次扇了他3個耳光,看著眼前的老人,雖然心中極其憋屈,小陳還是理智地沒動手還擊對方,這時目睹了兩人衝突的乘客過來勸小陳提早下車免得事情繼續鬧大,原本要坐到終點站的小陳便下去了。

誰也沒想到,小陳下車之後,老人竟然會猝死在車廂內,家屬得知情況趕來,情緒和之前的老人一樣激動。顯然這樣的意外誰都不希望遇見,家屬表示,老人確實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當時有些激動過頭,但小陳的行為也存在不妥之處,因此會走法律途徑解決,向其索取賠償50萬元。

這讓小陳覺得很莫名,他自認並沒有故意或者過失致死老人的想法,再說老人動手打人他也沒還擊,究竟要做到何種地步才不用擔責呢?如果說是最初不讓座的行為和對方猝死之間有必然聯繫,這種邏輯他也難以接受。老人猝死一案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記者採訪時,目擊乘客都表示老人打了小伙子,而小陳沒還手。

對於這一樁生命權糾紛案,小陳究竟需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一般侵權行為採用過錯責任原則,而承擔一般侵權責任需要具備損害事實、加害行為、因果關係、主觀過錯這4個要件。

原《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二十四條: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而如果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年輕人給老弱病殘讓座是美德的要求,僅限於道德範疇,卻並非法律的強制性要求,因此小陳沒有第一時間給老人讓座並非法律意義上的過錯。

而老人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該對自身的身體情況和情緒承受能力有明確的認知,在此情況下,其因為小陳不讓座怒而連扇對方4個巴掌,其對引發衝突矛盾升級負有直接責任,行為有侮辱他人之嫌,若後果嚴重甚至可能刑事立案,對於損害的發生,老人自身存在一定的過錯。

而小陳在挨了老人的打之後並未還手,甚至製造更大的肢體衝突,沒有侵害老人生命權的故意或過失,客觀上不存在與損害結果有因果關係的加害行為,主觀上也無過錯,因此法院最終駁回了老人家屬的訴求,小陳不需要承擔責任賠償,雖然該案暫時平息,留給人的思考卻很多。

年輕人給老人讓座,是尊老愛幼的美德所提倡的,但美德終究不應該和義務劃等號,因為讓座問題爭搶動手衝突,美德就陷入了窘境,文明也失去了意義,現代社會年輕人的壓力也不小,有時候沒有及時讓座,未必是人多麼壞,如果能好好溝通解決,或許這樁悲劇就可避免。

(涉及隱私,當事人為化名;部分圖片源自網絡,配合敘事。溫馨提醒:尊重原創,請勿抄襲、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26f513e697113771b768f1a5cec95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