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生
逛過宋寨崗的桃花節,玩過長江中游北岸與大別山南麓之間的那片桃樹林,我才了解桃樹給農家帶來的歡樂。
驚蟄節氣一過,桃樹枝條上的花蕾鉚足勁地瘋長,花柄一天天粗,芽苞一天天壯。幾陣春風拂面,花骨朵便輕輕地崩開綠色的薄皮,羞答答地露出笑臉,散發悠長的芬芳。眼賊鼻尖的姑娘高聲叫喊:「開花了,桃樹開花了」。於是,宋寨村的男女老少忙了起來,忙著準備一年一度的桃花節。
「二月里,桃花開,桃花開了有客來。客人喝醉桃花酒,賴在樹下等妹抬。」
清晨,白色的大霧覆蓋著連綿起伏的山崗。山坡上傳來一陣緊趕一陣的鑼鼓聲。桃樹從睡夢中醒來,使盡昨夜積蓄的力量,伸展枝條,舞動花瓣,反覆地彩排著即將呈現給遊客的節目。
太陽驅散白霧,朝霞鋪滿濕漉漉的大地。五鄉八堡的人們朝著鑼鼓聲趕來,他們是提前兩天在「抖音」「頭條」等媒體平台上得到消息,趕來看桃花,趕來做生意,趕來表演節目的。桃花節主會場——宋寨崗上偌大的「詩李桃花」園,除了桃花全是人。
人來了,車也來了——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停滿了宋寨的農家庭院、街頭巷尾和溝邊塘角。公路兩邊的小汽車、大貨車排起長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城裡的工藝品,鄉里的土特產,還有娃娃們的遊樂設備——全都搬來了。
文藝演出是桃花節開幕式的重頭戲,撿場子的節目是嗩吶演奏,漢子們紮起腰帶,挺起肚皮,鼓起腮幫,對天陶醉。先吹一曲百鳥朝鳳,再吹一曲笑上眉梢……全是農家接媳婦辦喜酒的金曲子。隨後,鄉里的楚戲團,城裡的文藝小分隊,以及非遺傳承「八十八行」和「夕陽紅」演出團,紛紛登上農民大舞台。劇場就是歡樂的海洋,台上,歌一曲舞一曲,絲竹管弦又一曲; 台下,掌聲、笑聲、吶喊聲,一片潮起,一片潮落。
眨眼功夫就到了正午,艷陽當頭,大地滾動著燥熱的春意,空氣中瀰漫著米飯和酒菜的馨香。街道上,酒店餐館、農家樂的灶台現炒的時令蔬菜——「三店萵苣」「徐古蘑菇」「宋寨芹菜」,還有昨夜煲好的營養鮮湯——「辛沖蓮藕燉排骨」「舊街蓮米熬豬腳」「三店牛肉煮蘿蔔」,等等,這些極具有地方特色的土菜,贏得了客人的點贊。遊客中的年輕人大多不進餐廳,他們喜歡臨時攤點叫賣的「熱狗」「雞翅」和「滷雞蛋」加「熱牛奶」,這些食品性價比還不錯,而且方便攜帶,坐在草地上,樂呵樂呵就是一餐。
正午,舞台上的鑼鼓家什暫且停歇,工作人員忙碌裝台,演員們抓緊時間換妝。下午是楚戲專場,《葛麻》《打金枝》《蕎麥饃趕壽》等傳統經典短劇逐一上演,生、旦、凈、末、丑輪番亮相。舞台前,座無虛席,大伯大媽、爺爺奶奶級的觀眾早早入場,他們頭戴銀白色草帽,坐在太陽底下,解扣寬衣,滿臉汗珠,一邊說笑,一邊等待好戲開場。
「嗨!溫度高,哪有人們看戲的熱情高!」三店街道的負責人調侃。
是啊,沒有料到,桃花把如此的歡樂帶給了人間。
根據物種進化的研究,地球上先有微生物,其次是植物,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再以後,才誕生動物。如此說來,山崗的桃子樹要比山崗上的人類早出生許多許多年。就說這宋寨崗,600多年前,宋家祖先(族譜記載為兄弟四人)帶領家人從江西遷徙而來,落腳於這塊被戰火化為灰燼,方圓幾十公里斷了人煙的山崗,看中的是這塊「雙鳳朝陽」的風水寶地。至於山崖旁、水溝邊、田埂上的桃子樹、李子樹、柿子樹似乎都與農家不相干,樹上的紅花白花裝飾著原野,農家無暇顧及;而樹上的果子——桃子、李子、柿子也只是山中鳥類的果腹之物。充其量,在某一天,農家幹活累了,或者被太陽曬得口乾舌渴,坐在樹蔭下,舉起薅鋤柄,打幾竿,然後,選好的撿起三兩個,或到水溝中洗一洗,或在衣服上擦一擦,便咽下喉頭。通常沒有嫁接過的野桃,口感不好,只能是嘗嘗而已。
必須說明,這塊「雙鳳朝陽」的風水寶地沒有顯現出什麼靈氣,宋家寨歷經600多年,除了人丁興旺之外,山崗上黃土依舊,田地中莊稼依舊,灣子裡頭農家的茅舍依舊。直到上世紀,這一帶依舊是武漢市的貧困鄉村。反倒是桃樹給這方水土帶來了好運。本世紀頭幾年,村裡來了一對自主創業的年輕夫妻,男人姓羅,軍人出身;女人姓曹,懂經營善管理。夫妻倆與正尋找致富門路的村支書老宋一拍即合,成立了宋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農家土地,栽種桃子樹。隨後,規模逐年擴大,從一個村為主到五個村參加,從幾百畝到幾千畝。產業鏈也逐年延長,從摘桃子到看桃花,到桃加工。他們還制訂一個五年目標:建成「桃花潭」萬畝生態景區,讓「宋桃走向世界」。
「十年樹桃」。宋寨崗上的桃林已大部分換代,不再是十年前宋寨人栽種的桃子樹,更不是古時武陵人路遇的溪邊之林。如今的宋崗桃樹已成為食有果、游可怡神、故事滿枝頭的寶樹。遠遠望處,一排紅頂板房分外醒目,那是桃膠加工車間,一溜電子設備,生產出10多個品種的桃膠,產品遠銷東南亞和省內外大中城市,這便是「宋桃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村支書老宋轉過身來指著遠處山崗上另一片紅頂房,說:「那是新蓋的車間,下一步是加工桃子食品。」
二月里,桃花開,桃花開了好運來。好運連著好日子……
桃花開了,宋寨崗的農民又可以成群結隊地到產業園打工。他們有了一筆穩定的收入。而且這筆收入就來自家門前,少了許多背井離鄉的心酸。
時近黃昏,斜陽穿透桃樹,把盛開的桃花倒映在綠草茵茵的大地上。遊人緩緩地散去,唯有宋寨人站在山崗上,陶醉在桃花的香甜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24b4d54b88627cef0a8da4d30884c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