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200億件,「小包裹」如何折射中國經濟活力?

2023-12-19     大邑檢察

原標題:突破1200億件,「小包裹」如何折射中國經濟活力?

2023年12月4日,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台的大螢幕上,一串長長的數字不停滾動。18點26分,畫面閃動,「120000000000」在螢幕上定格。

千里之外,一件從雲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鮮花快遞被抓取鎖定,成為今年第1200億件快遞。以此刻為標誌,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創下歷史記錄。

數字變換的短暫一瞬,映照出快遞業發展的蓬勃生機。1200億件快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橫向看,1200億件,相當於去年全球快遞包裹業務量的63%,約等於美國去年全年包裹量的5.5倍、日本的13.3倍、英國的23.5倍,我國成為引領全球快遞業務增長的主引擎。

今年前11月,我國月均快遞業務量達到107億件,比英德兩國去年全年業務量之和還多。在高基數之上,我國快遞業務量增速仍然保持領先,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縱向比,目前我國每月快遞業務增量已超過2014年全年總量,一舉實現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巨大跨越。

自2021年,我國快遞進入「千億件」時代以來,每年破千億件所用時間不斷縮短——2022年破千億件較2021年提前7天;在此基礎上,今年比去年又提前39天。隨著快遞業務量持續增加,目前我國每個百分點增速帶來的增量,已相當於2007年全年總量。

柴米油鹽醬醋茶,快遞小哥送到家。快遞業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是反映經濟活力的「晴雨表」。1200億件,究竟從何而來?透過一束鮮花的「千億之旅」,中國消費動能和產業升級可見一斑。

第1200億件快遞的發件人來自有「亞洲最大花市」之稱的斗南花卉市場。「以前賣給批發商,收不上價。」鮮花店主木順林說,如今花市建起直播基地,鮮花從產地摘下,通過線上銷售快遞到家,既保鮮又增收。

類似的場景正在全國各大農產品主產區上演。丹東草莓、山東海產一路向南,陽澄湖大閘蟹、象山「紅美人」提速向北……乘著「網際網路+」的東風,更多南北生鮮在快遞物流網上「雙向奔赴」。數據是最好的佐證。前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實物網零對社零增長貢獻率達32.1%。

中國物流、電子商務,這對「最強組合」,在中國第1200億件快遞邂逅,二者協同發力、同頻共振,聯袂助推快遞數量與消費需求實現雙增長。

從需求側看,第1200億件快遞,映射出我國消費規模在持續擴大,內需潛力正加快釋放;從供給側看,第1200億件快遞,也刻錄下行業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產業升級的步伐提速。

第1200億件快遞的運輸方式採用了高鐵貨運的全新模式。暮色四合,同批快件被順豐裝載上車,直抵昆明洛羊鎮站火車站。經卸貨、轉運後,全部裝載到動車組上,直奔1127公里外的成都雙流西站。次日上午10點半到站後,再經傳送、搬運、中轉,最終由快遞小哥送貨到家,攬收全程僅用21小時。

中國快遞、中國高鐵,兩張亮麗的「中國名片」,在中國第1200億件快件交匯,完成了一次「夢幻聯動」,成為快遞業提速升級的生動縮影。

翻看如今快遞物流這張網,大動脈上,超400個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逾3000個各類分撥中心,串聯起單程超4870萬公里、日均服務超7億人的快遞服務網絡;微循環里,900多個縣級寄遞共配中心、27.8萬個村級寄遞服務網點,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有力支撐每天超1億件快遞在農村快速流轉……

從次日達、次晨達到半日達,從進村、入廠到出海,從上車、乘飛機到搭高鐵,寄遞速度不斷刷新、服務觸角持續延展、快遞運力加快壯大,這也為消費市場營造出更多新體驗、打造出更多新場景、創造出更多新需求。由此觀之,一束鮮花的「千億之旅」背後,也是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已至隆冬,氣溫驟降。凜冽寒風裡,一輛輛貨運車頻繁穿梭在城市之間,一名名快遞小哥仍然奔走在大街小巷。雪地里劃出的每一道軌跡,勾勒出一個生機勃勃的活力中國,每一件如期抵達的包裹里,涌動著的正是中國經濟的汩汩暖流。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2289378efa127a88cb8fd55258f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