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首中秋節冷門古詩,千古團圓夜,古今萬般情

2023-09-26     真游泳的貓

原標題:4首中秋節冷門古詩,千古團圓夜,古今萬般情

中秋節是傳統佳節,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團圓日子。歷史上有無數詩人寫下了中秋節詩詞。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的人。

關注我,和我一起來欣賞4首中秋節冷門古詩,千古團圓夜,古今萬般情。

第1首,《詠中秋月》:怪來天氣逼人寒,湧出金盤宿霧殘。不比尋常三五夜,勸君休作等閒看。

這首詩的作者是金代著名道士王重陽。在金庸《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是「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的中神通。在歷史上,王重陽是全真教的創始人,道術高妙,詩詞水平也頗佳。

我們看這首《詠中秋月》,前兩句寫中秋節的天氣情況,有點寒冷,有點清涼。而一輪明月好比金盤,一時光芒大作,讓雲霧消散。

最有意思的是後兩句,「不比尋常三五夜,勸君休作等閒看。」

中秋的月為什麼和平時十五的月兒不一樣呢?如果論月圓的程度,其實是差不多的。

在世俗人看來,中秋是團圓的日子,具有紀念的價值,因而也就變得與普通的十五月圓之夜不同了。

而在修道者王重陽那裡,為什麼中秋月與平時月不同呢?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還是留待大家自行思考吧。

第2首,《中秋同兒侄登寶峰亭》:絕頂憑欄思有餘,滄江下眺眇三隅。月光此夜十分滿,風色今朝一點無。鄉國不須悲楚蜀,庭階且喜集封胡。史君邂逅分鮮鯽,斫鱠還成逸少圖。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之望。從詩歌的題目就可以看出,中秋佳節的時候,詩人與自己的兒子侄子等年輕一輩一起登山望月。

這首詩最妙的是寫景,「月光此夜十分滿,風色今朝一點無。」這兩句相當精妙,前一句寫中秋月圓之美,此夜兩字不可或缺,而十分兩字於中秋之時特別應景。後一句之「一點無」,寫中秋無風之愉快感受,以數字寫景色,給人直觀的感受,讓讀者也能夠領略詩人當時之所見。

鄉國不須悲楚蜀,這一句寫思鄉之情。中秋思鄉是題中之義,而王之望為湖北襄陽人,為楚地,故稱「悲楚蜀」。

庭階且喜集封胡,封胡是傳說中的黃帝的臣子,這裡代指子侄輩多賢才。

最後兩句則是說朋友「史君」饋贈了鯽魚,宰魚喝酒樂未央。(斫鱠,將魚肉切成薄片。逸少圖,逸少即王羲之,逸少圖即蘭亭之樂,這裡指眾人賞月喝酒之樂。)

第3首,《中秋》:印透山河影,照開天地心。人世有昏曉,我胸無古今。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王中立。這首詩格局高遠,氣魄豪大,絕無小家子氣,令人一見佩服。

詩句內容通俗易懂,寫中秋月光之普照,「照開天地心」。而詩人胸次仿佛,亦包涵宇宙,無古今之別,無鬱郁抑塞,顯示出詩人之不凡心境。

此詩之妙,在於用中秋朗月映襯內心,將不可說之心境以鏡像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水平相當高明。

第4首,《中秋越台看月》:海雨洗塵埃,月從空碧來。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台。皓曜迷鯨目,晶熒失蚌胎。宵分憑檻望,應合見蓬萊。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群玉。此詩以寫景為主,重點在寫中秋節的物象,妙處亦在寫中秋節的物象。

詩的開篇直接就是「海雨」,境界開闊,一見不凡,自然引出中秋之不凡月色。

「月從空碧來」,空碧兩字用得極妙,空靈不黏著,見出月之高高在上,此種「可望而不可親」的特質,反而增添了月的迷人。

緊接著詩歌寫月光下的景物,一仍空碧輕靈,令人感受到一種高雅幽深之妙。

最後兩句用傳說中的仙山蓬萊作結,有一種飄飄欲仙之感,見出中秋月的美好與詩人望月的陶醉。

整首詩雖然不見詩人之蹤影,以冷靜之姿態寫出,但讀者細細琢磨,仍可以望見望月之詩人,仍可以想像千年前中秋節的光景。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中秋節的詩詞呢?你們自己創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

失業在家,寫文餬口,喜歡我文章的朋友,請讚賞、收藏和轉發!1塊錢是情,2塊錢是愛,再次感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1980620b6905f67807a7ba112d2aa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