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新疆,左宗棠竟然遇到一支部隊,孤守塞外10多年,還有數百人

2023-02-03     羲和奇談

原標題:收復新疆,左宗棠竟然遇到一支部隊,孤守塞外10多年,還有數百人

1875年,當時的大清國已經是風雨飄搖,自從1840年英國人發動了第1次鴉片戰爭,打碎了清朝這個帝國如琉璃般脆弱的外表之後,世界上各大列強都對當時的中國伸出了自己的魔爪,尤其在當時大清帝國的新疆,在沙俄帝國和英帝國擴張勢力以及相互較量的影響下,中國的西部邊陲在英國和沙俄兩方扶持的地方軍閥勢力的攻擊下,情況極為危急!

新疆怎麼就成了一塊肥肉?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新疆絕對是一塊寶地,土地下不僅埋藏著各種豐富的礦石資源,還擁有天然氣石油這種現代工業必不可缺的原材料,同時新疆日照時間長,氣候乾燥的特點使得新疆的水果口感是極為甜美,新疆的棉花質量也是非常上乘。可在清朝時候,由於新疆還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為何就不斷的遭到帝國主義勢力的侵蝕呢?

巴里坤就是今天的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它的北邊就是外蒙古,往南60多公里就是自古以來的重鎮哈密,當時的清政府已經對於中國的西部失去了掌控能力,而且這個地方各種事例是犬牙交錯,這些事例有的是趁亂自立,有的是背後有沙俄支持,有的背後則是受到了英帝國的支持,他們既打擊清軍在當地的防守力量,同時還互相攻伐,可以說是一個極為混亂的局面。

何琯手中雖然士兵不多,但他看到城內的百姓願意與當地守軍同仇敵愾,就覺得堅守這座小縣城的希望還是很大,而且對於何琯來說,此時他有著一種特殊的優勢,那就是由於向東的道路已經被叛軍所封鎖,當地也沒有什麼縣令之類的官員,他一個人就能夠使用這座縣城的稅收,於是他擅作主張,改變了這座小縣城的稅收額度,同時鼓勵當地的村民參與到軍隊的訓練成為民兵,利用民兵和手中的1000多名士兵,開始恢復對於城市周邊田地的控制,然後利用這些重新掌握到手中的田地種植糧食,讓這座古城能夠做到有一定的糧食積累不至於在圍困時遭遇到城中斷糧的情況。

結語: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何琯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那種報效國家,守土有責的精神,直到今天都應該值得人們學習所敬佩。這也看出雖然當時清朝廷已經是腐朽破敗,但是在當時的中國仍舊有著許多人保留著救亡圖存的精神,試圖將國家在這個混亂之際,通過自己的行動帶來那麼一絲一毫的安定。如果不是何琯堅定地守衛住了清朝的這一座小城,那麼日後左宗棠收復新疆必將遭遇到更加嚴酷的環境。對此,您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020277cb8ef43c18755c8a85ca8a7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