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除了各種宗教以外還有著很深厚的祖先崇拜情結,而祠堂可以算是祖先祭祀的載體。幾乎每個歷史悠久的村落都會有祠堂保存,這樣的建築應該算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了吧?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談一談一座位於南方的祠堂:陳家祠。
眾所周知,比起北方,南方的宗族文化相對濃厚一些。特別是閩粵桂一帶,通常都是同宗同族相聚而居,所以在這一帶也就保存了許多的祠堂。陳家祠就是位於廣東廣州的一座祠堂,作為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傳統建築,這座祠堂在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
陳家祠可以說是富麗堂皇,極具藝術性。祠堂由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為我國傳統的"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院落式布局。建築中使用了大量的雕刻藝術建築,有木雕、石雕、磚雕、泥塑、陶塑、鐵鑄等各種工藝,分布於屋檐、院落之間,其中不乏名家作品。所以陳家祠也被譽為廣東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裝飾最精美的古代藝術建築。
看到這個屋頂房檐沒有,是不是非常精美?感覺整個屋頂都被雕刻占據了。陳家祠的占地面積為15000平方米,它的建築自然也非常大,那麼當時又是誰有這麼大的財力建造了這個精美的祠堂呢?說出來您可能不相信,原來這個祠堂是當時廣東72縣的所有陳氏宗親合資興建,難怪這麼豪華。這座祠原來叫做陳氏書院,自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總共花了6年建成。建造的初衷是為了讓陳氏族人來廣東參加科舉考試時提供住處。只是到了1905年,科舉考試就被廢除了,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
看到這座祠堂的歷史,讓筆者有些許的感動。先不去看這座百年建築的藝術成就,在當時,光憑一個同姓這一層關係,居然能聚集全廣東72縣的陳氏捐資建了這麼一座精美建築供族人科考的住處。在筆者看來這應該是一種來自於姓氏的集體榮譽感,這樣的認同感恐怕其他地方很難找到了吧?如今這裡被闢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遊客眾多。那麼,廣東這個景點您去過嗎?這裡的精美有沒有震撼到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