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西葫蘆、蕨菜
既能炒又能涮
很多人都愛吃
圖片來源網絡
但近來
網上盛傳
「吃無根豆芽、西葫蘆、蕨菜
這三種蔬菜會致癌」
畢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網友
很多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
結果越看越慌
因為
蕨菜真的是「2B類致癌物」
圖片來源網絡
那這三種蔬菜真的不能吃了嗎?
一起來看看吧
食用「無根豆芽」容易致癌?
關於「無根豆芽」,盛傳「添加了大量的無根劑、增粗劑、防腐劑、漂白粉等化學有毒原料,經常食用有毒甚至致癌」。
雖然聽著挺嚇人,但其實,無根豆芽在生長過程中的確會使用「無根劑」。不過先別緊張,這些所謂的「無根劑」其實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比如赤黴素、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鈉等,適量添加這些物質並不會有安全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使用「無根劑」之所以不合規,是因為「無根劑」不在監管名單中,而只有「允許添加的名單中」的「食品添加劑」和「農用物資」才可以添加使用。
一般使用的「無根水」主要成分是「6-苄基腺嘌呤」,毒性很低,況且還存在一定的自限性,也就是說低濃度已經能夠起到作用,「濫用」不僅毫無意義,反而可能導致豆芽無法生長。
這些「無根劑」雖然可以調節植物的生長,但並不會對人體的生長造成相應的變化,到目前為止也沒有所謂的「致畸、致癌」等危害理論被證實。
此外,像尿素一類的增粗劑、防腐劑、漂白粉等其實與「豆芽是否有根」並無直接關係,而且這些物質在食品加工領域中被廣泛使用,其實所謂的「有毒」並不是因為在某種食品中添加了這種物質,而是由於過量食用。
當然,任何食品添加劑都有相應的添加範圍,雖然「無根劑」安全性上並無問題,但是在尚未出台相關規定之前,還是禁止在豆芽中使用添加上述物質,建議到有保障的地方購買豆芽。
吃了「炒西葫蘆」會產生致癌物?
說「食用炒西葫蘆會致癌」主要是因為西葫蘆經過高溫炒制後會產生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潛在致癌物」,它的攝入和食道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口腔癌等癌症之間存在密切聯繫。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任何毒性物質想要產生危害都必須要達到一個致毒或者致癌的劑量,對於「炒西葫蘆」同樣如此。
西葫蘆雖然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丙烯醯胺,甚至有報告證明炒熟的西葫蘆中含有丙烯醯胺的含量是360微克/公斤。而像土豆類食品(經過高溫烹調)中所含丙烯醯胺的平均量為477微克/公斤,咖啡(類似製品)中所含的丙烯醯胺平均值在509微克/公斤,這些基礎食物(飲品)中所含的丙烯醯胺其實早已超過了西葫蘆高溫加熱產生的「量」。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體重是65公斤的正常人來說,想要靠吃炒西葫蘆達成丙烯醯胺的致癌量,需要單次吃一斤左右的西葫蘆,這個量一般難以實現。
如果實在擔心,可以將西葫蘆一類的蔬菜進行水煮或者蒸食食用,丙烯醯胺的量會大幅度減少。因此,「炒西葫蘆致癌」的言論並不合理。
吃了蕨菜會致癌?
「食用蕨菜會致癌」可以說是經常聽到,蕨菜中的確存在不少種致癌物質(原蕨苷、黃鹼醇化合物、苯草酸等),最主要的原蕨苷,本屬「遺傳毒性致癌物」。
但蕨菜也沒有想像的那樣可怕。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蕨菜歸為「2B類致癌物」,也就是「對人體可能致癌」的物質,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的2B類致癌物高達200多種,泡菜、咖啡等都是,所以沒必要太過恐慌。
而且癌症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結果,「食物致癌」僅僅是其中微小的一個層面,所以那些「一旦吃了就會致癌」的言論都未免太過誇張。
圖片來源網絡
從現實生活考慮,對於任何所謂的有毒有害物質,大家不應該只關注它的「致病性」或者「致癌性」,更應該關注的是其致癌(病)能力。
對於原蕨苷來說,經過浸泡以及充分烹調加熱後,其含量會出現明顯降低。更何況,任何物質(食物)吃多了都會增加威脅,適量即可。
某種食品有沒有毒取決於什麼?
1、任何食物想要產生作用和危害都要達到「劑量」,聊到致癌等危害時請關注食用量。
2、對於任何一種「致癌物」來說,雖然它們的攝入會增加致癌風險,但是這個所謂的「風險」和攝入量以及個人的身體狀態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不可歸功於某一項上。
3、無論是蔬菜還是其他食物,應該用多品種食物去滿足「推薦攝入量」,從另一方面來講也可以規避食品安全風險。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蔬菜都有毒,千萬別吃
秋扁豆:
大家都知道不熟的扁豆有毒,這是因為扁豆中含有一種稱為皂甙的天然有毒物質,加工不當可引發食物中毒。
中毒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疼、頭暈、心慌胸悶、出冷汗、手腳發冷、四肢麻木、畏寒等症狀。
因此在炒菜時不要貪圖脆嫩,應充分加熱,使扁豆顏色全變,里外熟透,吃著沒有豆腥味,這樣就能避免中毒。
未成熟的西紅柿:
西紅柿色澤鮮亮,口感酸甜,含糖量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以生吃,被譽為「水果型蔬菜」。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沒熟的西紅柿是不能吃的。還沒熟的西紅柿,吃起來有苦澀感,嚴重時可能引起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生吃危險性更大。
這是因為未熟的西紅柿中含龍葵鹼,這種成分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因此,發青的西紅柿最好炒熟後食用,或者放到發紅為止。
變色的紫菜:
紫菜本來應該是干而且薄的,這樣的紫菜較為健康。購買紫菜時主要看光澤,新鮮的紫菜顏色暗綠油亮。
因為紫菜容易吸潮,保存不善或是時間長了,顏色就會發紫,表面不平滑像一張粗糙的紙。紫菜發紅或發紫就不能吃了。
如果紫菜浸泡後呈藍紫色,說明紫菜已經被有毒物質污染,對人體有害,不能食用。
久存的南瓜:
南瓜是一種封閉的球形或條形果實,營養價值很高,是很多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
但是南瓜裡面有含糖量較高的瓜瓤,存放時間長了,瓜瓤就會發生無氧酵解,吃後可能會引起中毒,表現為頭暈、瞌睡、全身疲軟,嚴重的還會上吐下瀉。
因此吃久存的老南瓜時,一定要精心檢查。表皮爛了的,切開有異味的,如散發出酒精味等,說明已變質,不要再食用,以防中毒。
所以
豆芽、西葫蘆、蕨菜這三種食物
喜歡吃就吃
不存在那樣「輕而易舉的致癌」
來源:科普中國
綜合央視新聞、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