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益擴容工程介紹
G5513長益擴容工程起於望城區觀音岩互通,與長沙繞城高速相交,途經長沙市望城區、寧鄉市及益陽市赫山區,止於蘇家壩互通,對接長益高速和益陽繞城高速。路線全長50.284公里,全線橋隧比45.6%,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3.5米,項目概算總投資77.97億元。該項目是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湖南省「品質工程」建設典型示範項目,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關注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湖南省率先運用BIM技術的高速公路項目。項目涉及里程長,類型不一,參與單位眾多,對於建造過程中的協同管理要求較高,BIM技術的應用為設計階段、施工管理,項目的進度、成本、質量、安全管理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極大的保障。
2018年9月份,湖南省長益高速公路擴容工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益擴容)與上海魯班軟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魯班軟體)及湖南省湘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築交通)達成合作,採購魯班軟體基建BIM系統,項目全線應用魯班軟體BIM技術,採用全過程諮詢服務進行駐場實施,魯班軟體和湘築交通兩家單位聯合提供BIM諮詢服務。BIM技術在項目中的應用解決了設計、施工等多項應用難題,提升了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BIM技術實施策劃
- 制定BIM目標及建模標準
為保證BIM技術的有效實施應用,長益擴容BIM團隊在實施前進行了一系列包括制定BIM技術應用一級目標和二級目標BIM建模標準等準備工作。
本項目的BIM應用目標主要包括樹立項目BIM應用標杆,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形成一套切實可行的公路工程的BIM應用管理經驗及實施標準,從而應用到湖南其他項目,提高公路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將各個參建方納入到統一的協調管理體系中,各個監測、管理平台數據接入到魯班BIM系統平台中,將整個建設過程中發生的信息、資料形成結構化資料庫,做到信息可追溯,信息易利用,有利於運維階段的再利用。
制定BIM建模標準在建模階段至關重要,經過多方溝通最終確定建模標準,明確建模構件劃分,命名規則,便於後期工程量提取及相關應用等。
- 實施方案及計劃
長益擴容工程BIM團隊編制BIM實施目標,明確各方的職責,分析項目管理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相應的措施,制定BIM實施總體規劃並做出明確的實施計劃。
- BIM軟體及系統配置
根據業務架構,系統後台已開通七個標段項目,通過溝通相關崗位權限已分配,相關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帳號查看模型及數據。為讓項目管理人員熟練掌握魯班BIM系統,根據客戶端的功能模塊將Luban Explorer(Civil)、MyLuban操作手冊進行更新,保證管理人員按照操作手冊即可自行安裝軟體、作業系統。
- 開展BIM培訓
為讓項目管理人員後期更好的將BIM技術應用落地,使BIM系統功能與項目現場結合,長益擴容工程BIM團隊編制BIM培訓計劃,保障培訓的質量。2018年11月12日在長益擴容工程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舉行BIM管理系統培訓,各標段施工單位總工辦、工程部、合約部、質安部、業主代表等參加培訓。
BIM技術實施應用
作為湖南省高速公路項目中第一個規模運用BIM技術的項目,現階段,長益擴容工程項目信息化建設分步驟有序開展,以技術加管理兩條線為基本,橫向覆蓋四大層級,縱向貫穿30多個實踐應用點,從設計,建設管理,運營養護,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綜合應用基於BIM技術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 基於BIM技術的項目管理實踐
進度管理
將二維的計劃進度與三維模型關聯,管理者能夠更直接把控項目進度,會自動提醒未完成的任務或即將到期的任務。
沙盤模式錄入實際施工進度,細化到每一道施工工序,在系統直接查看任意時間節點項目進展情況,可以依據時間段提取實際施工狀態。
質量安全管理
管理人員通過移動客戶端MyLuban實時拍攝上傳質量、安全、進度與文明施工的相關照片,關聯到BIM模型相應位置,實現管理過程的信息化,及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形成執行閉環,提升項目現場的管理水平。
信息協同
通過魯班協同應用,將參建各方的傳統線下工作在線上完成,並關聯BIM模型、照片和資料,支持相關人員對協作作出審批、回復、生成報告等多項工作,通過統計當月的各類型的數量及整改數量,快速發現問題,快速回應。
人員管理
將勞務人員的信息錄入系統人物模型中即可生成二維碼,二維碼貼至對應工人安全帽,掃取對應的二維碼即可掌握工人的信息,方便現場人員管理。
現場大型機械設備管理
製作大型機械信息二維碼,手機掃描可以查看更新信息,方便對機械設備信息進行隨時的更新和維護。
資料管理
以往項目質量資料僅存儲在資料盒之中,查閱困難,易丟失,為加強項目資料管理,項目將全過程質量資料上傳魯班基建BIM系統,並生成二維碼粘貼至構件,查閱方便,形成了一套紙質資料、一套電子資料的雙重保障。
梁場,拌合站,鋼筋加工棚三集中
基於BIM技術,長益擴容工程全線的水泥拌和場、鋼筋加工場、制梁場「三集中」臨時用地選址儘可能設置於紅線範圍內,並綜合運距、產能、規模等多方面因素考慮。
梁場進度管理
梁場管理人員對梁場制梁進度情況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狀態更新,並可統計任意時間段現場梁片所處狀態,項目管理人員可利用手機端隨時隨地把控制梁進度。
- 基於BIM技術的技術應用
施工場地布置優化
創建項目部搭設三維模型,確定合理的場地布置方案,有利於對空間的充分利用,保障施工期間生產生活順利進行。同時產生的720雲漫遊可以直接在手機端進行查看,有利於後期對於項目的宣傳。
交通導改設計
基於BIM的可視化特點出具合理改道防護設計方案,既滿足施工要求,又保護了現有道路。項目技術負責人能夠直觀的看到安全防護的效果,做出準確的評價。
鋼筋搭接方案優化
根據設計圖紙建立標準箱梁構件模型,在Navisworks中檢查預應力管束和鋼筋碰撞問題,輸出碰撞報告,幫助現場施工人員提前發現衝突點,優化鋼筋搭接流程。
施工方案模擬
項目施工周期緊張,部分工序流程複雜,利用BIM技術直觀闡述施工部署、施工流程、施工工藝,實現虛擬建造,對施工人員進行可視化交底,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 基於BIM技術的BIM+GIS應用
利用無人機航拍影像,導入系統進行空間計算,生成三維的地形模型,與路基、橋樑完美結合在一起。可以進行挖方、填方、面積、長度等數據的測量,線路復合,攪拌站等場地位置的方案比選。
- 基於BIM技術的數據集成
為解決計量支付過程中工程資料審批繁瑣,信息滯後,數據真實性,超計量等問題,利用系統的流程管理,取整計算,自動索引等功能,及時為決策者提供準確的項目進度,成本,質量,合同等相關信息,便於從總體上管理項目,做到資源最大化利用。
總結
作為交通運輸部「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湖南省「品質工程」建設典型示範項目,湖南省率先運用BIM技術的高速公路項目,填補了湖南省高速公路項目BIM技術應用方面的空白,在技術層面、項目管理、課題研究等層面均取得優異的成果。
技術層面,BIM技術應用解決了設計、施工等多項應用難題;項目管理層面,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的協同性,保證數據流轉的及時有效,大幅度提升溝通管理的效率,使參建各方切實感受到BIM技術的價值;在課題研究層面,也擬進行基於BIM技術的科研課題研究。
BIM技術發展之路漫漫,下階段,長益擴容將不斷深化應用BIM,進一步探索BIM技術在服務區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等全過程實踐,加速推進公路建設全方位的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分享BIM信息技術在工程領域發展的先進成果。並且加快建設數字企業大腦,提升企業的精細化管理、集約化管理水平,為工程行業的智能化建設、信息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