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愚昧,就是自以為是的聰明。
我們都聽過「大智若愚」這樣一個智慧,最大的智慧就是看似有一些愚笨。
其實這只是一個比較淺顯的理解,真正深層次的理解是不以自己的聰明為道理,保持著一種混沌和糊塗的姿態,且順應天道,順應本性。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這也是所謂「絕聖棄智」的智慧,拋開自己主觀自認為的機巧和聰明,不以主觀思維為主導,而是順應天道,順應自然,這樣的人生無災無難,方能受益良多。
莊子說: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世俗所說的聰明人,有不替大盜收拾財物的嗎?世俗所謂的聖哲明智的人,有不為大道看守家業的嗎?
很多人自認為的聰明,防範盜賊的方法,但是卻為盜賊提供了便利。
莊子說:有一些人為了對付撬箱子,掏口袋,開柜子的小偷去做了防範準備,他們使用的方法是收緊繩結,加固插銷和鎖匙,這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聰明做法。
但是一旦大的強盜來了,就背著柜子扛起了箱子,挑著口袋快步走了,唯恐插銷和鑰匙不夠牢固,既然這樣,那麼先前所謂的聰明做法,不就是給盜匪留好了積蓄和儲備嗎?
莊子在這裡藉由小偷與大盜的區別,闡述了那些自認為聰明的人,怕小偷到自己家裡撬箱子,掏口袋,開柜子,而做了層層的準備,但是大的強盜來了,直接扛起來柜子就走了。
所有的機巧用心都是為大的強盜所做的準備,這就是自以為是的聰明,反被自己的聰明所誤的道理。
很多人自以為自己的想法是合理正確的,但是殊不知,卻是犯的最大錯誤。
《聖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人類越思考,上帝越發笑。
所有主觀自以為是的聰明,其實就是最大的愚笨,會讓自己的人生陷入更深的深淵。
古語有云: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慾,則心自清。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用理智的態度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那麼內心就會有正確的主張,用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內心的慾望,那麼心境就能自然清明。
用理智的態度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這個是我們從小就學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其實很難做到,因為所有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
讓自己人生越來越糟糕的人,通常會有兩種錯誤思維。
第一個是不能認知自己的問題,別人說的他自己改正不了。
而更加錯誤的一點,是自己在處事的過程中,因為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導致在自己錯誤的路上一錯再錯。
這樣的人總是拿自以為是的愚昧當做自己的智慧,這樣的人生結局,也可想而知。
《道德經》之中老子說: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不尊重善人的教導,不注重不善人的借鑑作用,看起來明智,其實是很迷糊的,這就是高妙玄通的一個道理。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以古人文化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