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怕臘月生,更忌臘月死」,為什麼?臘月有什麼不好?

2023-01-07   有畫說藝術

原標題:俗語「人怕臘月生,更忌臘月死」,為什麼?臘月有什麼不好?

農曆十二月,又叫臘月。臘月是非常古老的傳統的說法,進入臘月,也就預示著離過年的腳步越來越近,熱鬧喜慶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因為進入臘月以後,各種節日也接踵而至,比如臘月初八的臘八節,接下來還有祭灶節和小年夜,還有臘月的最後一天就是除夕團圓過大年。

臘月

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臘月,又好吃又好玩,還可以扳著手指頭等著過年拿壓歲錢,想想都覺得幸福!所以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臘月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一個月,不知道有沒有和我同感的人呢?

不過有句話可能大家沒有聽說過,這是句俗語,說:「人怕臘月生,更忌臘月死」!我以前也不知道還有這樣的說法,所以剛聽到的時候感到很奇怪,臘月,你說是多麼美好的一個月啊!但是俗語為什麼卻又是怕生又是怕死的呢?臘月到底有什麼不好呢?

臘月

臘月,在古代是舉辦大型祭祀活動的一個月,進入臘月以後,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寒冷,特別是古代以中原地區為中心,到處冰天雪地,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所以叫「寒冬臘月」。俗語說「人怕臘月生,更忌臘月死」,其實主要是因為臘月太過於寒冷的緣故。

白居易的《賣炭翁》是一首千古名作,詩中這樣寫道: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他說這麼冷的天老人家還出來賣炭,只為買點衣服和食物不挨餓受凍,可憐的是他身上只穿著很薄的衣物凍得瑟瑟發抖,心裡卻盼望天氣更冷一點,這樣就會有更多人買他的炭。

臘月

白居易這首詩是古時候絕大多數窮苦百姓的真實寫照,寒冬臘月,無數普通家庭儲存的那點糧食早已消耗殆盡,更無力添置厚的衣物,只能默默忍受饑寒之苦,「年關難過」的說法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如果剛好碰到孕婦生產,會非常危險,新生兒得不到足夠的溫暖和營養,很容易夭折,產婦也面臨很高的風險,所以過去還有「無福之人臘月生」的說法。

臘月

寒冬臘月生孩子,在物資匱乏的古代有著很高的風險,為免饑寒交迫導致小孩和產婦有性命之憂,所以古人才說「人怕臘月生」,用來指導後人規避因此帶來生育風險。

當然,對於現代人來說,優渥的生活條件和醫療保障,已經完全可以忽略寒冬酷暑所帶來的生育風險,任何時候生孩子都不是問題。但是,民間還有 「更忌臘月死」的說法,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臘月

按照傳統,古代的喪禮普遍是以土葬為主,臘月天寒地凍,讓喪事的難度大大增加,費用也更高,普通老百姓在臘月時節原本就面臨「年關難過」的困境,如果再遇到家有人去世,就真的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

其次,在年關將近時舉辦喪事,古人認為是比較晦氣的事兒,很多老人既擔心自己在臘月去世會給後人造成負擔,也擔心自己的葬禮不能夠風光體面,因此才有「人怕臘月生,更忌臘月死」的說法,所幸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這些古人所忌諱擔心的事早都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