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消費泡沫,務實的人更快樂

2024-07-12     新周刊

這兩年的汽車市場混戰,比這個夏天的太陽還要火熱。從新玩家到「老炮兒」,國內汽車市場似乎在短時間內,加速到了百花齊放的階段。

但新車的質量,卻呈現出下降趨勢。根據J.D. Power上個月發布的2023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質量研究,2023年每100輛新能源汽車,出現問題的車輛比2022年增加了21輛。

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從前至少4年的整車開發周期,如今被新能源車企一再壓縮。從36個月、18個月到 「9—12個月」,進度條越來越短,以至於有車企員工匿名爆料稱,裝配線上的員工曾經跳過必要的車輛測試程序,以及嘗試各種走「捷徑」的行為,只為了追趕上生產進度。

(圖/圖蟲創意)

顯然,新車故障率的提高,和「快消式造車」的節奏很難撇清關係。

這樣的造車方式,對正在崛起的國產車市場並非好事。對於消費者來說,新能源車可以選,燃油車也還不錯,消費者鍾情一個品牌的理由,首先肯定是因為穩定的品質,而非新勢力們的營銷話術——要知道,在麥肯錫針對主要汽車消費大國的一項最新調查中,後悔選擇新能源車的車主高達三成。

縱觀今天的消費市場,消費者是有很多選擇的。從運動裝備、電子設備到汽車產品,什麼樣的價位都有,豐儉由人。

千言萬語就一句話,「不是××買不起,而是××更有性價比」。

沒錯,我們仍然會追求潮流、專業和創新的產品,「向新」是消費社會向前的動力。但相對而言,這屆消費者更願意追求「務實型創新」。很大程度上,中國已經「超前」進入了日本學者三浦展所說的、更加追求實用和簡約的「第四消費時代」。

尤其是,消費品的豐富性提高,對於國人來說,追求性價比在今天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消費可以隨時降級,但體驗也可以隨時升級。

自由的「緊箍咒」,我不要了

幾年前,物質生活隨著經濟增長變得富裕,大家的消費觀念在不斷摸索和更新,遠沒有今天表現得那麼務實。

還記得2019年初的一篇網絡爆文,曾經讓「××自由」成為了當年火起來的第一個梗。這個曾被質疑販賣焦慮的段子,在當時火得一塌糊塗。

一時之間,人們樂於定義想要觸及的「自由」,從高價水果、大牌口紅、奢侈包包到房子車子、層層壘起的「消費金字塔」,成為自由的度量衡。但問題在於,這條看似清晰的「升級」路徑,也用偽需求束縛了那些憧憬體面生活的人。

(圖/pexels)

反觀今天,實用和簡約的生活方式,成了很多人樂在其中的選擇。

在行業紅利期過去、收入停滯不前、物價穩步上漲的時候,當你重新梳理了財務計劃,告別不必要的開支,下定決心在消費決策上更務實一點,才會後知後覺地發現——生活的步調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反而活得更加鬆弛。

甚至,消費體驗並沒有因此而降低:

幾十塊一斤的草莓不吃了?沒事夏天的西瓜才5塊錢一斤;耐克的一雙跑鞋七八百?迪卡儂200塊就能買到;25塊一杯的檸檬茶性價比太低?香水檸檬才2塊錢一個……

(圖/圖蟲創意)

就像配置豐富和性價比溢出的汽車產品,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消費者在消費市場上可以選擇的替代品實在太多了。

比如,前文提到的「務實型創新」,當一個老車主想要體驗智能駕駛的樂趣,但又更習慣開燃油車,也比較信賴燃油車的造車品質,他可能會關注今年中剛上市的上汽大眾途觀L Pro——燃油車+智能座艙+高階智駕的配置,在過去可望不可求,如今也填上了「空白」。

松下來,更快樂了?

這幾年,豆瓣上的省錢小組聲名在外,許多人霧裡看花,以為年輕人省錢只是因為囊中羞澀,不得已過起苦行僧般的肉體和精神雙重修行。

但艾媒諮詢的《2022年中國興趣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顯示,在1990年至2009年兩個世代,即便擁有還不錯的經濟基礎,仍然會表現出相當務實的消費觀念,願意在傳統消費方面保持節儉,更熱衷於能愉悅或提升自我的興趣消費。

來到2024年,大概沒有人會再輕視這些「主動降級」的生活方式。畢竟,「不是××買不起,而是××更有性價比」,在今天基本是全民共識。

人們終於從消費泡沫中抽身,從務實中獲得了更有性價比的快樂生活。而務實的人可以很快樂,甚至讓生活充滿新意。

去年,年輕人去老年大學上課的相關話題,曾一度登上微博熱搜,並獲得相當多官媒和網友自上而下的肯定。百來塊錢的國畫、書法、太極等課程可謂「性價比之王」,還有打工人感嘆爺爺奶奶輕鬆快活的學習氛圍,感覺參與其中就能被治癒。

(圖/《如蝶翩翩》)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跟著爺爺奶奶學習的「年輕人」,既包括了剛走進社會的00後,也不乏三四十歲的「真·中產」。在全社會向消費主義祛魅之後,這些收入穩定的人,會更容易感受到務實向新的快樂,表現出人間清醒的一面。

在廣告行業打拚了十餘年的Nigel,算得上標準意義的「人間清醒派」。在年輕時,這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重視拼搏,做過不少火爆全網的廣告創意,也視加班熬夜為家常便飯。

但在組建家庭有了小孩之後,Nigel並沒有維持廣告人常年如一的工作節奏,將操持家庭的重任扔給另一半,而是適時調整生活重心,將時間更多地留給家人。

在任何時候都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並為之隨時調整生活的重心,這是內核穩定的人才擁有的稀缺「技能」,這技能也幾乎貫穿在Nigel的生活當中,自然也包括消費態度。

Nigel一直有換車的打算,並早早將目標鎖定在燃油SUV上,最終挑選了5月份上市的SUV上汽大眾途觀L Pro。

Nigel認為,途觀L Pro是一個「剛剛好」的選擇。因為燃油車無需擔心續航問題,更方便他帶著妻兒自駕游。而隨著孩子越來越大,Nigel也排除了轎車的選項,空間寬敞的SUV更適合他帶著一家老小出行,更不說用說觀L Pro還配備了前排座椅10點按摩功能,有效緩解旅途疲勞。

途觀L Pro的智能駕駛,也大大豐富了一家人的駕乘體驗。Nigel開車的時候,開啟大疆車載賦能的IQ. Pilot 智能輔助駕駛,減輕長距離駕駛的壓力。Nigel的太太坐在副駕駛上也不會感到無聊——娛樂屏上可以刷劇、聽歌,幫忙搜索導航點發送到中控屏。

「我把家人的聲音設成了我的導航。無論我身在何方,家人總在指引我前進的方向。這就是我前進不止的動力。」

對於普通人而言,追求新產品、新設計、新體驗仍然很重要,但這一切,如果能建立在務實的基礎上,獲得的快樂會更穩定。

務實,永遠不會過時

當然,Nigel對於燃油車的青睞,並不意味著素來習慣燃油車的車主,就沒有嘗試新能源車的必要。這個答案從來都是因人而異。

如果從理性消費的角度出發,Nigel這種鍾情於途觀L Pro的車主,確實在消費決策上表現得足夠理性——不跟風、不盲從、不浮誇,堅定遵從個人內心的選擇,展現出務實的一面。

但Nigel看中途觀L Pro的原因,顯然不只是因為務實。在智能化浪潮下,途觀L Pro擁有足夠「向新」的大膽,打破「燃油車不智能」的空白,率先配置6屏交互的數字座艙和大疆車載加持的L2+智駕輔助系統,成為主動擁抱時代變化的「吃螃蟹者」。

如果說,搭載多屏交互的數字空間豐富了一家老小的駕乘體驗,智駕輔助系統則給予了車主安全的行車保障——不但擁有智能撥杆變道、智能加塞應對、智能輔助泊車,還升級了可以識別中國特殊障礙物的智能避障系統。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級,讓途觀L Pro擁有媲美電車的智能化駕乘體驗。

像占洋這種開過「神車」途觀L330的大眾老車主,就特別重視德系車百年沉澱的安全和穩定優勢,也切身體驗過德系品質,因此在pro智能化後也第一時間下單。

畢竟,途觀L Pro並不只是「為新而新」的產物,國內版本特有的副駕屏,車機系統升級設計,以及大疆車載賦能針對中國路況設計的智駕輔助系統,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這種具備「本土特色」的智能化,顯然更加安全,也更懂中國消費者。

歸根到底,人天生就有一股「向新」的力量,這是人類邁向星辰大海最基本的驅動力,也是普通人對生活美好的期待。「向新」固然重要,卻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答案。

要向前探索,要永遠向新,前提是擁有「務實」的前進節奏,才能讓旅途始終保持平穩安全。

作者:安菲爾德

校對:黃金周

排版:嘻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ea349065a6bf8fa727ef78634f3342a.html